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攻坚60天,打通首段顶管最后一厘

发布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南方公司   作者:欧啟新 胡青沉   字号:[ ]

近日,由南方公司承建的环北部湾项目首段顶管工程顺利贯通,不仅为后续顶管建设奠定有力基础,更是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大直径顶管施工经验。

跟随笔者步伐,一起解密,看“攻坚60天,如何打通首段顶管最后一厘”。

穿越与平衡

顶管施工作为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项目采用了国内最大直径(DN4000)的顶管进行施工。

由于此类规模的顶管施工案例稀少,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对设备性能、施工精度和控制系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对沿海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迎难而上,通过一系列精心准备和技术革新,最终确保了施工的顺利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如何克服穿越S286公路下方复杂地层的难题。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坚硬的岩石,更是对团队意志和智慧的考验。”现场管理员王工回忆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里的地层主要由强风化岩构成,局部还存在全风化岩和弱风化岩,这些岩石硬度极高,增加了顶进的阻力,使施工难度陡增。

为此,项目组特选用了复合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并配备了可更换岩石刀盘,确保设备能灵活应对各种地质变化,实现了平稳掘进。

“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像外科医生一样精准。”顶管机操作员张师傅一边调整着设备一边说,“每一个动作都要精确无误。”

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团队持续优化泥浆循环系统,以保持土体压力的平衡,防止塌方或管道受损。

风险与应急

高地下水位给顶进作业带来了涌水突泥的风险,这无疑是施工中的另一重大挑战。

然而,项目团队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首先,在顶管机前端安装了高效的密封系统,有效阻止了地下水侵入掘进舱;其次,设置了泥浆压力监控系统,通过精确调节泥浆压力来对抗地层水压,大大降低了涌水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让水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要懂得变通。”负责监控系统的刘工说,“我们要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完成这项工程,比如在顶进钢管的同时进行注浆、注水,反而能大幅度降低材料磨损呢。”

此外,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现场还配备了专业的应急排水设备和处置团队,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考虑到顶管段靠近一期湛江引调水管,为了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项目先是使用高精度三维测量仪器确定了引调水管的确切位置,并设立了位移监测点,实时跟踪其动态变化。

“不能让任何意外影响到城市的供水生命线,这是原则问题。”负责监测的李工说,他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未曾有丝毫松懈。

同时,项目结合注浆工艺对水管周围的地层进行了加固处理,增强了其稳定性,减少了施工活动对水管的影响。

在整个施工期间,还有专人负责巡查和监控引调水管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是我们对粤西‘解渴’的承诺。”巡查员小陈说,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精确与强度

顶管施工要求极高的轴线控制精度,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项目团队引入了先进的竖井测量系统及实时纠偏装置,借助地表监测和自动化数据分析手段,确保了顶管轴线的准确性。

“CAD平时你前面画过吧,让我看看你的水平。”测量工程师孙工正带着小徒弟绘制表图,他们的手指在触控板上飞快地敲击、移动着,“每一个数据点都是我们精确度的体现。”

同时,为了保证连续施工时设备的稳定运行,施工团队制定了详尽的维护计划,定期进行刀盘清理、轴承润滑以及系统调试等工作,力求让每一台设备都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凌晨十二点,也许是多数人夜生活的开始,但往往也是顶管现场灯火明亮,奋斗不止,通宵达旦。

钢管进场、吊装、焊接、喷砂打磨、防腐处理,这些环节只是顶进的准备工作,待到验收通过,顶管机、液压千斤顶往往要连续运作十余小时。

这期间,实时操控顶管机、实时测量顶进轴线、实时处理排浆情况……白班倒夜班,休息日转工作日的生活已是常态,疲敝,但是建设者们从未停歇,反而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日复一日的战斗。

正是这样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投入,才使得顶管建设得以稳步推进,成功打通了首段顶管的最后一厘米。

“各位兄弟,首段顶管彻底贯通,咱们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多的话就不说了,中午食堂每人两个大鸡腿。”队伍负责人符工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8.92公里,这是环北部湾项目顶管区间总的长度。

43个,这是项目顶管井的总数。

目前,环北部湾项目首段顶管工程已顺利贯通,后续,将会有更多的顶管“延续”始发、“攻坚”贯通,项目将精诚团结上下一心,集结力量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年度生产目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