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报道

陈阳军:发扬钉子精神

发布日期:2022-01-11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张奕  字号:[ ]

什么是“钉子精神”?用陈阳军的话来说,“钉子精神”就是发现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整改落实,计划今天要完成的重点工作,不管是耗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坚决按期完成,决不可拖到明天。

二十一年的时间,从三峡水电站、海甸峡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到南京高铁、缅甸密松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再到青海光伏电站、西藏光伏电站、张北光伏电站,陈阳军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多个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同时,他也参建了多个惠及民生的光伏发电工程。

无论时间、地点如何变换,陈阳军始终在自己的岗位辛勤耕耘,如一颗螺丝钉一般默默为项目工程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水电站”到“光伏电站”

2000年7月,正值夏至,烈日炎炎,从小一直生活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农村的陈阳军第一次出了远门,而他此次出行目的地便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级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三峡水电站。

刚参加工作便有幸参与三峡水电站的工程建设,陈阳军感到既兴奋又慌张,兴奋是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慌张是害怕自己难以面对未知的问题和困难。

“三峡水电站教会了我太多东西。”陈阳军回忆在三峡水电站的工作经历说道。进入三峡水电站工作后,陈阳军从最前线的工作开始做起,他扛钢筋、搬水泥,没有高学历,他干着卖力气的活。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起点比别人低,所以我不怕苦、不怕累,别人不敢做的工作我敢做。”每天不少于8个小时的室外高温作业,从白天出工到晚上收工,陈阳军的衣服可以拧出2至3个水盆的汗水,遇到需要进入廊道作业的日子,早上7点进入廊道,晚上5点才能从廊道出来,近10个小时无法见到太阳,早晨的白汗衫出廊道时已经全部染成了黑色,就这样,陈阳军利用在三峡水电站的三年时间,做遍了前方一线的生产工作。

随后的13年的时间里,陈阳军跟随着水电四局辗转全国各地,先后参建了海甸峡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等多个水利水电工程。

2013年7月,同样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陈阳军因工作原因调入青海光伏电站项目,与进入三峡水电站时有所不同的是,此时的陈阳军已经是一名成熟的现场管理人员,他已经积累了4年现场管理工作经验。

项目类别的转变仍给陈阳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挑战便是管理区域的扩大,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区域是水电站项目的数十倍,如何统筹兼顾所有施工区域是陈阳军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推进,管理经验丰富的陈阳军很快找到了管理的窍门,他每天晚上将第二天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告知到每一个点上的管理人员,8点至10点,他利用2个小时的时间巡查完所有施工区域,10点现场召开简易碰头会议,跟进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中午12点重新梳理当日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下午14点再次跟进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通过2次强调、2次跟进确保每日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从“木工、焊工”到“现场负责人”

陈阳军刚参加工作时的岗位是木工、焊工,他开玩笑说“当时在我们班组里,我是支立模板、焊接最好的工人。”

2009年,是陈阳军参加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他仍一如既往地做着最前线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项目部领导检查前方施工情况,一眼就看到了陈阳军支立的模板,当场便询问支立模板的工人是谁,并当场和陈阳军做了简单交谈,项目部领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陈阳军担任中队长,负责中队的施工管理工作。

陈阳军回忆此次转型说“从工人提升为中队长,我工作中最大的转变便是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工人素质层次不齐,各项工作开展都需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陈阳军与工人有效沟通的方法是设身处地为工人着想,有一次高空作业,工人害怕不敢去做,他以身作则背上安全带,挂上双保险,冲在最前线完成了工作,还有一次下大暴雨,他带领的中队必须进入仓号排水防护,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陈阳军没有丝毫犹豫冲在第一个。身体力行成果显著,陈阳军所带领的中队屡次超前完成施工任务,文明施工方面也多次得到项目部表彰。

2020年8月,张北新能源项目部正式开工,项目团队需要在年底之前完成24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工程任务,项目部急需一名具有丰富光伏施工经验的现场负责人,陈阳军临危受命调入张北新能源项目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涵盖前方安全、生产、进度、质量统筹协调,人员、材料、机械统一调配等。

调入张北新能源项目部后,陈阳军如一颗螺丝钉一般嵌入了项目部整个工程建设之中,言必行,行必果,他带领所在团队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完成了每日、每周、每月施工任务。

2020年12月,张北新能源项目所在地持续降雪,气温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为了年度生产目标的顺利完成,陈阳军积极组织施工,努力营造浓烈的工作气氛,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节点目标。“最让我动容的是,一线工人带着棉帽,冒着寒风、顶着大雪咬牙坚持工作,有些工人手都被冻得麻木了,那一刻我也就觉得不辛苦了。”陈阳军为我们描绘当时的情景。

陈阳军认为,要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工人之中,必须要想工人所想,思工人所思,尽量给施工队伍和工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他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购买加长、可转动的套桶,提升工人安装螺丝的效率,看到其他队伍有好的安装方法和技巧,主动分享给其他队伍,让施工队伍相互学习,不断归纳总结好的施工方法,想方设法提升施工队伍、工人的工作效率。

从“儿子”到“丈夫”、“师傅”

陈阳军身上天生有一股敢闯敢拼的狠劲,一线作业时,遇到危险的工作他总是冲在第一个,现场管理时,他也会为了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和工人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谈到妻子、徒弟时,也藏匿不住眼中的那一抹温柔。

陈阳军是随着父母一起来到三峡水电站的,在父母的印象里,他是一个调皮的男生,将他独自放在家里不放心,所以索性就带着他到工地找一份活干。

刚参加工作的陈阳军俨然是一个拼命三郎,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每次从工地回来,他的母亲总是会为他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温度适宜的热水,和换洗的衣裳。

自从结婚了之后,陈阳军有一个习惯,不管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每天晚上他都会坚持给妻子打一个电话报平安,陈阳军告诉我们,“我非常感谢我的妻子,在我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开导我,无条件支持我。”陈阳军刚担任中队长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管理难题,多次沟通落实无果,他感觉到无法胜任管理工作,想要退缩,他的妻子劝他说,“绝不可以现在退缩,再坚持一会儿说不定就可以成功。”妻子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克服了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020年,陈阳军作为专业导师带了2个徒弟,下班之后,除了给妻子打电话之外,他经常和他的徒弟们待在一起,他喜欢利用下班的时间跟徒弟们探讨社会、人际交往、施工理念等话题,他将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以此来帮助徒弟们避免工作中的被动局面。“真心希望他们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陈阳军对2位徒弟的寄语。

这就是陈阳军,一名普通的水电四局员工,他坚守在生产一线,扎根在施工现场,如一颗螺丝钉一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