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报道

扶贫光伏,点亮高原希望之光——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纪实

发布日期:2024-07-05   信息来源:西南分局   作者:张浩 葛田田  字号:[ ]

6月30日,由水电四局西南分局承建的青海扶贫光伏运维项目经过精心组织和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移交工作。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项目从运维阶段成功过渡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高原地区的绿色能源事业再添新功。

青海扶贫光伏项目是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在“十三五”期间联合审核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公司承建的5个项目包括门源县富源10.7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海晏县兴辉1.9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刚察县鑫华6.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祁连县晖光4.5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和大通县通茂34.1兆瓦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共计57.2兆瓦,容量占第一批总批项目的12.13%。

精心策划,奠定基石

筹建阶段是整个项目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项目建设分布5个县境内,最近的两个项目也相距131km,建设地极为分散,且EPC项目从前期开发、工程勘察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电站运维、工程竣工、质量保修等全过程全链条参与负责,再加上各县项目公司、各级住建、国土、财政、税务、质量监督站等相关管理机构、监理公司、第三方检测单位多,过程协调工作量大,项目推进影响因素多,各专项手续办理繁琐,办理周期长。

这些因素迫使项目部必须搞好前期策划,避免出现“四处灭火又星火燎原”的局面,因此,项目成立前期对外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调研。他们跋山涉水,穿越雪山草地,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环境、电力需求等关键信息。在调研中,与当地政府、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能够真正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在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项目部综合考虑了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和县级资金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项目部根据所属五县项目点设立九个施工厂队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并负责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在受控状态下。

攻坚克难,铸就辉煌

在建设阶段,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最终铸就了辉煌的成果。

冻土施工和积雪覆盖是项目需要克服的重大难题之一。项目地处高原,冬季气温极低,冻土坚硬无比,给基础灌注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倒排工期计划,抢抓夏季施工黄金期,确保项目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针对冬季冻土环境和施工特点,采用加热法、换填法等施工工艺,制定详细施工技术方案,克服冻土地质环境影响。项目实际实施当中,建立以关键进度节点为核心的现场调度管理体系。以项目经理总协调为抓手,各分县项目负责人、商务合同负责人、物资采购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协调配合共同落实项目实施当中现场调度协调工作,确保项目生产顺利推进。

高原反应也是项目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高原气候的特殊性,许多工作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出现了如头痛、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症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医疗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问题活动,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适应高原环境,帮助缓解员工压力、增强身体素质。

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五座高原县城——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和大通的村级扶贫光伏电站终于在2019年6月竣工投运。为了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和长期效益,项目部选用了耐候性强、抗风沙、抗紫外线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发电质量,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守护光明,传递温暖

光伏电站的建成投运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确保电站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中国水电四局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部承担起了为期5年的运营维护工作。

在运维过程中,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维护体系和技术支持团队,定期对电站进行巡检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积极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由于五个县相距较远且地理位置偏僻,检修人员需要长途跋涉前往每个电站进行问题处理。在海晏、刚察、门源等地,由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生活用水以及购买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前往几十公里外采购。大通光伏电站占地900亩,日常的巡检需要走几十公里路才能检查完整个厂区的光伏组件。此外,高寒地区路面积雪等问题也给通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和风险。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项目部加强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加强了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运维实践,五座光伏电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为当地202个贫困村,带来了数千万元的收益,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同时,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照亮未来,共赢发展

随着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的深入实施,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光伏电站的建成投运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光伏电站收益提供的公益岗位,村民们获得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同时,电站的发电收益也直接分配给了当地村民,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

光伏电站的建成促进了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青海省的传统能源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伏电站的建成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积极与当地农户、牧民合作,利用光伏板下方的空间进行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这种“光伏+”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我国扶贫事业树立了新的典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必将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光伏+”产业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光伏电站将与更多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将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光伏电站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在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是中国水电四局以及项目部全体成员的默默付出与坚守。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中国水电四局的员工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他们克服了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了种种困难与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他们的身影在高原上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在这里,每一块光伏板都承载着四局人的责任与担当,每一束阳光都凝聚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