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四局】重庆科学会堂:降本始于心 增效践于行 | |
| |
紧扣“开源节流 精细管理 品牌赋能 全面提升 以务实举措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南方公司重庆科学会堂项目正视差距和不足,在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探索成本优化新路径的征程中,持续压实“降本增效”责任,不断汇聚项目全体成员合力,多措并举提升管理效能,迎来了一次次转变。 每月的成本分析会 “上月现场因图纸变更原因,存在多处封板完成后进行拆除现象,造成材料浪费和工期浪费。我们一直在加强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于现场已完成的部分进行固化,存在确实需要进行拆除部分及时与设计单位签订签证单,确定拆改量……”工程部负责人正在汇报上月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随后各部门聚焦现状,就本月、年初累计、开累产值逐一汇报,分析每一施工环节中存在的潜盈亏问题,精准画像,确保做好精细化管理、全过程管控、全领域监督,让数字化定量硬指标代替文字化定性软管理。 项目经营部副主任于加林正在汇总月度成本分析报告,她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解释说:“我们分析施工价差盈余,要具体每一个细节,如楼梯模板就要写清楚价差数据和盈利原因,这样就能让我们知道具体盈利在哪个部位和原因,为后续经营提供借鉴。” 经营管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员工、众多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项目部秉持“降本增效”的核心理念,从预算制定到现场管理,无不体现出精益化管理的精髓。预算先行,未雨绸缪,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经过周密规划;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通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挖掘施工方案优化潜力;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本控制责任制”,将成本意识植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质量为王,效益为本。”项目总工程师熊煊炎表示,“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一直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控工程质量,坚决避免返工,从而节省成本。同时,重视成品保护工作,通过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材料损耗,确保每一处半成品、成品得到妥善照顾,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投入。” 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部门,财务管理小组也在一步步巧妙布局,确保资金稳健。项目总会计师刘德鑫解释说:“资金管控被视为工程的命脉。财务管理小组,精准调控每一笔资金流动,从预付款到进度款,确保资金链的稳固运行。通过定期发布成本控制分析报告,资金运作变得透明可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持。” 一个灯的账本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丈高楼始于基石。”熊煊炎强调,“成本控制需从点滴做起。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人力资源的调度,甚至是现场的每一个微小变动,都能影响整个经营现状。” 一年前,面对装饰装修这一成本控制重难点任务,项目引聘了专业工程师张建军。也就是在二楼中心大厅的位置,他跟张建军提了4个要求。熊煊炎手指轻敲桌面,说起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23年12月30日,就在那里,我跟张建军说你要把进度、深化图纸、质量把控做好,同时还要把成本控制下来。如今看来,他真的做得很不错,执行力和工作态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张建军秉持“精耕细作,挖掘成本优化新空间”理念,在图纸设计中与相关单位的博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手工毛毯替换为机织毛毯。此举不仅节省了两倍的差价,更体现了他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成本的精准控制。他深知,每一项设计都是对成本的有效管理。 3层的灯光逐一亮起,驱散了黑暗,明亮的灯光将空旷的会议厅映射得更加干净清爽。张建军的脸庞在光线中渐渐柔和,只听他说:“原本灯具全部采用华格品牌,不仅贵还数量多,我通过运算灯具的数量和照明要求,发现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也不用这么贵的灯具,便跟设计据理力争,最终除重要领域外的灯具,其他地方全部替换为国家一级品牌,而且灯具数量减少近一倍。” 展厅的地面选择上,张建军同样展现了他的创新思维。原本计划使用铝板,但他最终决定改为水泥板加真石漆。这样的改变不仅达到了同样的装饰效果,而且节省了材料造价。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后期维修水泥板的费用更为经济,这也为后期的维护工作节省了大量成本。 头顶的三角板在4方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已经到预定位、固定安装。这种在厂家定制好模板,拉到现场直接进行安装的工序也是张建军的杰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确保质量效果,还能将工期节省1个月左右。”张建军补充道。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他对工艺流程的熟悉和掌握,更是他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体现。 精耕细作的55万 重庆科学会堂项目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QC成果3项、工法2项、五小3项…… 与现场逐渐完善的楼体一样,项目科创小组在“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的道路上也在不断地夯基固本,不断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为施工管理赋能加码。 重庆科学会堂的建设,从一开始便面临重重挑战。工程总量庞大,钢结构用量高达8.5万吨,加之施工周期紧迫,每月平均需完成近0.94万吨的安装任务,对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预埋件的安装上,传统的定位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精度需求,明显低于业内外部期望,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瓶颈。 作为最初负责现场数据测量的小组成员赖鑫对此记忆深刻,他说:“我们在东西两侧分别进行了检查点数和合格点数的统计,最终的合格率只有88.23%,距离质量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面对质量难题,总工程师熊煊炎率领项目团队,围绕“提高钢结构基础预埋件安装精度”课题,展开了一场全面的攻坚行动。 他眼神中闪过当初现状调查的回忆:“我们于2022年8月12日—8月15日分别选取了北区东、西侧独基钢结构预埋件进行测评,并对测评不合格的预埋件安装按因素不同进一步分析。小组成员对不合格的预埋锚栓和预埋定位钢板的71个点,认真分析大致归为5类,内容主要有锚栓中心偏移、锚栓垂直度偏差、定位钢板标高偏差、定位钢板水平度差、预留孔中心偏移。” 通过详尽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团队迅速锁定“预埋件与钢筋骨架间未形成有效连接”及“预埋件与混凝土面间存在错台”两大核心问题,其累积发生概率高达92.71%,严重影响了预埋件安装的整体精度。在此基础上,小组确立了明确的提升目标——将合格率推进至95.3%。 为达成这一目标,熊煊炎与团队成员深入工地,开展实地调研与技术研讨会。他回忆道:“那时我们从人员培训、工艺改良到材料选择,全方位审视各个环节。最终通过数据对比,明确主要原因是技术交底不到位、预埋定位钢板固定措施不足。找到原因就好解决了。最终通过引入先进的“卡槽定位架”技术,辅以细化的技术交底与严格的施工监管,团队有效解决了预埋件定位不准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预埋件与钢筋骨架之间的无缝衔接,显著减少了错台现象的发生。” 历经数月的持续奋战与创新实践,项目预埋件安装精度合格率成功攀升至96.67%,远超最初设定目标,有力保障了整体工程的高质量推进。不仅如此,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还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成本支出,仅预估的经济效益就高达55万元人民币。 “开源节流 精细管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已深深融入到每一位项目成员的心中,成为指导项目行动的灯塔。通过持续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项目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更在工程质量、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