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公司承办的北斗规模化应用研讨会暨澜沧江流域上游水电站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5-08-15 信息来源:公司总部   作者:黄小云   字号:[ ]

8月15日,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公司承办的“北斗规模化应用研讨会暨澜沧江流域上游水电站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启动仪式”在成都隆重召开,揭开北斗在水电行业规模化应用新篇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视频致辞。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现场致辞。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董事长李双平现场致辞。中国电建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首席信息官吴张建现场致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玉平代表承办方致辞,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文山宣读倡议书。

此次启动仪式以“北斗赋能·水电智航”为主题,旨在加大北斗导航技术在水利水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力度,持续深化各方合作,推动工程测量、安全监测、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国建造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北斗力量”。 

澜沧江流域是我国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战略要地,流域内的水电工程不仅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2024年6月,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共同携手,在澜沧江上游水电工程中展开北斗规模化应用实践,先后攻克高寒、高海拔、高落差、复杂地形等多项技术难题,建成了22座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全链条的创新应用,为行业树立了“技术自主化、应用场景化、服务智能化”的标杆,彰显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技术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北斗技术让水电测绘从‘人工间断’迈入‘智能实时’时代,为工程安全装上了‘天眼’。”据悉,这是全国水电行业首个利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的流域规模化应用项目,形成了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项目首个全天候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对水电站、地质灾害区域、生态敏感区的精准定位与连续监测。经过试运行,该系统稳定,数据精准,它将为澜沧江流域上游各水电站及其周边区域提供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空间位置基准服务,显著提升工程健康监测、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测量、智能建造、智慧运营等业务的精度与效率,同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流域生态安全和提升工程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教授学者、众多北斗应用单位作了《精准定位驱动未来——GNSS技术在水电四局的创新应用与价值实现》《基于中国北斗系统的国家重大工程坐标基准确定与智能监测技术》《流域北斗地基增强定位与精密监测关键技术及行业赋能》《云南航徕北斗综合解决方案汇报》《基于北斗 GNSS 接收机的水利工程监测解决方案》《司南导航北斗应用推广进展汇报》等专题报告,并围绕单北斗规模化应用提出意见建议。公司向各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行业同仁联合发出倡议:一是深化创新共识,拥抱技术革新。二是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规模应用。三是合作共商共建,突破应用瓶颈。四是强化经验共享,完善应用体系。

从黄河到长江,从澜沧江到雅鲁藏布江,公司用实践印证了北斗在水利水电领域的硬核价值,未来,公司将持续深挖其潜能,以中国精度丈量山河,在奔流江河上,用科技书写赋能绿水青山的新篇章,守护江河安澜与生态和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