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青海企业》刊发庞旭署名文章——高原之上:镌刻奋进的时代印记

发布日期:2025-09-04 字号:[ ]

青海,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巍然屹立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之巅。在这片壮美与使命交响的雪域高原上,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四局”)作为驻青央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能与坚定的行动自觉,锚定国家所需,青海所向,胸怀“国之大者”,以高原赤子的情怀与央企的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宏图、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征途上,刻下了坚实而闪光的奋进足迹。

一、守护“中华水塔”,筑牢绿色根基

行动诠释“国之大者”。中国水电四局将“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融入血脉,克服黄河流域地质复杂、施工难度高等挑战,在青海承建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引大济湟等数十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创多项行业纪录,为青海水利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也使青海省从全国电力工业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迈向强大的电力能源基地,一跃跨入“大机组、超高压”行列,由原来的电能输入省变为电能输出省。近年,中国水电四局在承建的羊曲水电站工程中,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创建绿色示范工地。通过光伏智能制浆站、智慧指挥中心、北斗压实系统及“智能监管+无人机巡查”技术矩阵,严控施工污染;同步实施洒水抑尘、防尘网覆盖、光伏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及营地绿化节能措施,全面落实“四节一环”标准,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创新修建电站升鱼机系统,破解大坝阻隔鱼类洄游难题,有效维系上下游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实现了工程效益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筑基兴产畅通动脉。中国水电四局深度参与青海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承建青海马平高速、玉树灾后重建工程、加西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以及海东高铁新区、海东零碳产业园、南川水厂、宁致中学、西宁七中等民生项目。以青海加西公路建设为例,面对67%桥隧比与生态屏障保护难题,项目团队通过对设计方案反复论证和优化方案比选,将螺旋展线隧道群调整为特长隧道,根治了20公里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超标的问题;整合预制梁场、拌合站、加工场等临建设施至占地面积较大的主线服务设施内,减少永久占地357亩、林地占用229亩,缩短线路4.3公里,最大限度降低生态扰动。

清洁能源点亮未来。立足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定位,中国水电四局全力投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承建全球一次性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格尔木250兆瓦光伏电站(创建设规模、装机容量、占地面积三项世界之最),世界规模之最的水光互补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以及德令哈光伏、切吉风电、乌兰风电、诺木洪风电等重大项目,推动青海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优化电力结构、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助力青海领跑国家“双碳”行动。承建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门源、海晏、刚察、祁连、大通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共计57.2兆瓦(占首批项目12.13%)。项目团队选用耐候性强、抗风沙、抗紫外线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保障发电效率。项目投运后累计为202个贫困村创造收益数千万元,显著改善民生,激活地方经济。协同农户开展光伏板下种植养殖,形成“光伏+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土地高效复合利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高原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二、赋能高原振兴,共绘幸福图景

促进就业激活内生动力。中国水电四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水电将项目建设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拓宽属地就业渠道,常态开展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积极参与青海省组织的专场招聘、高校双选会及赴省外引才等活动,累计吸纳青海籍及本省院校毕业的员工3354人(占职工总数40%)、劳务派遣576人,近6年招聘属地人才781人,实现了“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精准赋能技能提升,依托青海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水电四局技师学院,面向高职毕业生及地方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筑牢就业根基。长效阻断贫困代际,利用建筑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鼓励省内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赴国内外项目务工;实施教育扶贫定向招录贫困生,提供专项助学金,确保“技能脱贫”目标的实现。

倾情奉献筑牢民生屏障。中国水电四局以央企担当践行社会责任,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筑牢高原民生防线。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在玉树灾后重建中,作为援建央企中进点最快、任务最多、区域最广、最具挑战性的主力施工单位,创造了“五个第一”的壮举。在玉树抗雪救灾中,第一时间与地方政府对接,紧急派出救灾队伍,调集装备物资,连续13天浴“雪”奋战,疏通乡村道路近500公里,打通3地万余名牧民“生命通道”。在煤矿抢险救灾中,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前往救援,承担了柴达尔煤矿塌方区关键部位钻孔及灌浆任务,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在抗震救灾中,向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灾区捐赠现金、物资超400万元。脱贫攻坚率先垂范,2015年起定点帮扶尖扎县尕玛堂村,通过派驻干部、精准施策,助力该村2017年成为全县首批脱贫村。美丽乡村久久为功,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深度参与“百企联百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

三、弘扬“三种精神”,锻造高原铁军

劳模工匠引领创新浪潮。中国水电四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发展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出了大国工匠田得梅、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团队、百余名高原工匠和产业工人明星。扎实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及劳模事迹宣讲等活动,30名职工被聘为“青海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向全总及省总报送创新案例74个,其中《田得梅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入选全总“劳模工匠进校园”年度优秀案例,5 项重点工作入选省总工会创新案例。装备公司酒泉新能源公司天车班作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先进集体受邀参加酒泉市巾帼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报告会。将16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纳入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省级+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平台,确定联合攻关项目9项,命名4家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对22家创新工作室开展动态考核评价工作,2025年,中国水电四局教育培训中心(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朱永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获首届(2023)电力企业“卓越班组”、青海“高原工匠”等10余项荣誉。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交流,成立“高原复杂地质条件长大深埋隧洞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专班,与青海大学合作开展“蓄集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寒区300m级水头长距离钢管倒虹吸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分别荣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创新工作室成为培育新时代高原产业工人的摇篮。

和谐共建凝聚奋进伟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格落实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包括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项目营地高标准建设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女工温馨小屋等,营造“家”的温暖。常态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两节”普惠、金秋助学等关爱品牌活动,组织长期工作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项目一线职工分别赴厦门、三亚参加疗休养活动。开展“六一”儿童节职工留守儿童慰问,开设寒暑假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开展“小候鸟”反向慰问游学夏令营活动。先后荣获 2021 年—2023 年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基层工会示范点、青海省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青海省第三届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等 20 余项省部级荣誉,连续七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从奔腾江河到无垠戈壁,从巍巍电站到皑皑雪山,中国水电四局的足迹深深烙印在青海高原。他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熔铸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脊梁、驱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锻造高原铁军的千钧重锤,更将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扎根青海的生动实践。在这片高原热土上,中国水电以清洁能源点亮万家星火,以责任担当浇筑发展磐石,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时代华章,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雪域之巅绽放出璀璨光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