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党群工作

红色光影映初心 历史记忆砥前行

发布日期:2025-09-04 信息来源:第一分局   作者:王博   字号:[ ]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弘扬抗战精神。9月3日,西宁市第二项目部党支部精心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共45人,开展“红色光影映初心 历史记忆砥前行”主题纪念活动,通过集中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爱国主义影片《南京照相馆》和座谈交流,共同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观阅兵:热血沸腾,见证强军力量

上午9时整,项目部会议室气氛庄重而热烈,前方屏幕准时开始播放阅兵仪式,嘹亮的号角声随之响起。全体人员身着统一工装,整齐端坐,目光紧盯着直播画面,胸前的党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礼炮轰鸣、国歌奏响,大家不约而同站起身,跟着旋律高唱国歌,声音洪亮而坚定;当新型战机划破长空、铁甲洪流驶过长安街,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看,这就是我们的强军力量!当年先烈们用小米加步枪换来了和平,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先进的武器,再也不会受欺负了!”一名职工激动地说。

阅兵仪式中,抗战老兵方阵的出现让现场陷入肃穆—白发苍苍的老战士们胸前挂满勋章,虽步履蹒跚,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姿态。项目部青年党员夏天眼眶湿润:“爷爷当年也是抗战老兵,他常说:‘我们打鬼子是为了让后代不用再打仗’。今天看到这些老英雄,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要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把项目做好,让国家更加强大。”

看电影:以小见大,触摸历史温度

下午4时,全体人员集体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南京照相馆》。这部以小人物为视角的电影,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时,照相馆老板周福林冒着生命危险,用镜头记录日军暴行的故事——他偷偷拍摄日军屠杀百姓的画面,把底片藏在照相馆墙缝里,直到抗战胜利后,这些照片成为指控日军罪行的铁证。

电影中,周福林与妻子诀别的场景让在场许多人潸然泪下:“我是个照相的,能做的就是把这些真相留下来,让后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当影片结尾,老年周福林站在重建的照相馆前,拿出珍藏的底片说:“这些不是照片,是历史的眼睛”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停留在课本上,今天通过电影看到了普通人的抗争,更懂了‘历史不容忘记’的含义。”项目部马有蓉红着眼眶说,“我们是建设者,就是要把城市建得更结实,让后代生活在更和平的环境里。”

话初心:立足岗位,传承抗战精神

观影结束后,党支部组织“铭记历史、担当使命”座谈会。党支部书记首先发言:“今天的活动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和平是用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作为建设者,我们的战场就是项目工地,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工程做好,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党员代表王福栋结合岗位工作说:“最近项目遇到地基处理的难题,我原本有些畏难,但今天看了阅兵和电影,觉得这点困难算什么?当年先烈们连牺牲都不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接下来我要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尽快解决问题。”

青年职工刘昌林表示:“作为95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读懂了‘传承’的分量。我要向老党员学习,在岗位上踏实履职,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历史烛照未来,奋斗成就梦想

此次纪念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也是一次初心使命的回望。西宁市第二项目部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聚焦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为西宁市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正如党支部书记所说:“铭记历史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要让历史烛照未来。我们要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