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抽蓄项目立足“三个坐标” 拓展“党建融合”新边界 |
|
|
|
为将党建效能嵌入项目管理全链条,滦平抽蓄项目从目标、载体、机制三个维度出发,打破党建融合的多重壁垒,拓展“党建融合”新边界。 融通目标,实现“同频共振”。一是保障质量安全。项目部在主厂房、主变洞与尾水支洞等高峰作业面共设置4个党员责任区,由责任党员在所辖区域内落实“党员带班制”隐患排查制度,使支部工作直接服务于安全管理。二是推动进度效益。项目部将“党员突击队”定为包保节点工期的责任主体,将各工区的生产进度、成本管控、文明施工等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年度考核指标,根据责任区管理情况对相关党员进行奖惩。 创新载体,开辟“多元阵地”。近期,由工程部策划、党支部协办的党员创新工作室“创智坊”正式完工,用于定期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节能创效、人才培养等活动,促进青年员工思想与技能的双重提升。为打造线上学习“云课堂”,党支部联合工程部与安环部,组建面向协作队伍的“综合工区党建学习群”。通过每日在群内分享党风党纪知识要点、党建视频讲座、党史知识闯关游戏二维码等,使工人们随时随地进行“掌上学习”。据统计,各分包队伍工人学习覆盖率现已从38%提升至65%。 完善机制,落实“过程保障”。一是“党建+教育”个性化。为提升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项目部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员工制定“差异化”教育方案,分层分类分时段进行党性教育,并将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列入生产周例会的会议议程。二是“党建+技术”常态化。为针对性解决岩台开挖、岩壁梁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难点,党支部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定期配合工程部开展技术帮扶、现场面授等活动。近期,由党员攻关小组成员与技术部青年骨干共同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移动箱式变压器安装平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