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竹寿项目部以警示教育“精准滴灌”筑牢廉洁堤坝 |
|
|
|
为保障惠民工程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竹寿项目部聚焦“精准供给内容、丰富教育手段、精确把控时效”三个维度,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廉动力”。 精准供给,身边案例成“活教材”。针对工程链条长、涉众广、风险点多样的特点,项目部彻底摒弃“一锅烩”模式。纪检组织深挖本地及行业鲜活案例资源,剖析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新形式、新特征及根源,建立分岗位、分层的“活教材”案例库。关键岗位人员重点学习招投标暗箱操作、重大物资采购受贿案例;现场管理人员则通过工程验收造假、质量监督失职等反面教材强化敬畏。这种按需供给有效引导受教人员把自己和职责摆进去,从旁观者变为“局内人”,清醒认识岗位风险。一位负责物资采购的干部表示:“案例都是身边事,代入感强,真正触及灵魂。” 创新形式,沉浸体验强“震慑力”。项目部着力构建“线下+线上”融合格局,推动教育从“灌输”向“互动”转变。线下升级“纪法微课堂”,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遭遇供应商围猎、验收人情关等困境,亲身体验腐败代价;同时拓展教育场景,组织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感悟廉洁传统,汲取精神滋养。线上利用QQ、微信群等平台,定期精准推送贪腐警示短视频、案例剖析图解,打造“指尖纪律课堂”,确保一线人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一位参与过“角色扮演”和红色教育的党员感慨:“模拟场景的震撼与先辈的清廉本色相互印证,让廉洁警钟在内心筑起坚固堤坝。” 精确滴灌,关键节点抓“时效性”。项目部坚持重要节点与常态化教育结合。纪检组织准确把握招投标启动、主汛期攻坚、重大资金拨付及干部提拔、新员工入职等关键节点,“因时因势”开展专项警示教育,即时放大震慑效应。日常将警示教育融入工程周例会、安全培训、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结合最新案例更新“风险警示清单”并组织剖析讨论;将其纳入干部培训体系及新员工入职、岗位调整“必修课”,系好廉洁从业“第一粒扣子”,确保党员干部常学常新,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下一步,竹寿项目部将持续深化精准施教、创新形式、紧扣时效,将警示教育转化为拒腐防变强大免疫力,筑牢廉洁工程根基,保障清水永续润泽一方。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