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张敏锋:扎根基层十四载 实干担当践初心 |
|
|
|
在火辣的山城重庆,骄阳似火,热浪如同无形的猛兽,席卷着每一寸土地。在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的施工现场,热浪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钢筋与混凝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而一位皮肤黝黑如古铜、眼神锐利似鹰隼的西北汉子,却始终精气十足地奔波在各个施工点。他时而俯身查看图纸,眉头微蹙思索着施工细节;时而与工人低声交流,言语间满是对工程质量的叮嘱;时而登上脚手架,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14年来,从青海戈壁到江城武汉,再到山城重庆,他始终扎根一线,以实干家的坚韧与执着,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他就是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副经理——张敏锋。 初心如磐铸信仰,砥砺前行勇担当 从2011年7月踏入水电四局的那一刻起,张敏锋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为四局奉献的种子。他常说:“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脚踏实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四局的发展添砖加瓦。” 刚参加工作的他,分配到了青海乌兰光伏电站项目部,茫茫戈壁滩上,狂风呼啸,黄沙漫天,昼夜温差30 ℃的戈壁,这种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坚信“没有荒凉的戈壁,只有荒凉的人生”,带着这份信念,他从最基础的看图纸、学规范做起,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白天,他跟着师傅学看图纸,在施工现场奔波,仔细观察每一个施工环节;夜晚,他挑灯夜读,一遍遍钻研图纸和规范,渐渐地,他对现场有了全面的认知。 在海东高铁新区项目部担任测量员时,他首次独立扛起全仪。为把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顶着零下20 ℃寒风反复校核,最终交出“零失误”成绩单,却因此落下严重冻疮。同事笑他“倔”,他说:“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共产党员不能让人家装‘老花镜’。” 因为他深知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就像工程的“眼睛”,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与现场相结合,遵章守纪,服从管理,严格执行测量技术和操作流程。每一次施测,他都力求精准,施测后还会对测量成果进行反复复核,做好测量记录,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查。在他的坚守下,本职测量工作中从未出现过较大失误。 从技术员到项目副经理,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张敏锋始终工作在施工第一线。同事们都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不知疲倦地耕耘在工地上,他对施工现场的运作了如指掌,做起事来总是得心应手。”而他自己则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多年来,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将初心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运筹帷幄抓进度,攻坚克难创产值 2015年,张敏锋调任武汉地铁11号线光谷五路站施工三队副队长。项目地处核心城区,无施工蓝图、管线密布、工期紧张。他牵头优化营地选址,节省硬化及雨污管费用;带队迁改路灯、交通设施、给水管线,为车站主体施工扫清障碍。车站4个月完成产值6400万元,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获多方好评。 “工程进度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张敏锋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总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面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张敏锋从不退缩。他会组织团队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个人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应对策略。有时,他还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合理调配资源,优化生产流程,确保项目高效运行。 在武汉地铁多个项目的建设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他更是将这些经验运用得淋漓尽致。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张敏锋从未停下脚步。他深知,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才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中,他结合现场工作需要与工程管理部引入了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智能化检测技术“灌无忧”。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对混凝土灌注高度进行实时监测,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同事们都称赞道:“‘灌无忧’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省心多了,效率也高了不少。” 除此之外,他还推动了常规地铁施工现场格构柱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摸索、试验,改进加工工艺,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他常对技术人员说:“创新不是一句空话,它就藏在我们日常的施工细节中,只要我们肯思考、肯钻研,就一定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为项目实现创效。” 劳动竞赛显担当,匠心筑梦绽芳华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生产是员工的幸福线。”这是张敏锋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在劳动竞赛的赛场上,他把这句话变成了带领团队攻坚的号角——既要赛出速度,更要赛出质量,赛出安全的安心。 2024年开春,高龙大道站的劳动竞赛号角刚吹响时,张敏锋拿着施工图纸在基坑边站了整整一上午。脚下是混杂着砂岩与黏土的复杂地质,头顶是交错的高压线,周边还挨着居民区,“边施工边保民生,进度质量两不误”的要求像块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他在周例会说:“竞赛不是蛮干,咱们得确保生产进度和过程质量,为公司轨道交通建设贡献力量。”那段日子,他的劳保鞋底总沾着泥。不管风吹日晒,常能看见他在现场查钢筋绑扎间距,安全帽下的眼睛熬得通红;安全员吴跃始终记得,有次连续浇筑混凝土到深夜,在夜晚的寒风里,张敏锋提着保温桶挨个给工人递姜汤:“慢点干,咱不拼熬夜,拼章法。” 他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他多次组织施工班组开展了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培训、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培训、安全生产专题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他引入了降尘雾炮机、喷雾式喷淋系统、自动洗车平台、三级沉淀池等设备。此外,他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防洪防汛应急演练等,提升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员工说:“有他在,我们干活心里都踏实,因为他把安全生产和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 年终岁末,评先评优的喜讯传来——张敏锋捧回了重庆市“建功轨道、市郊铁路新时代 助力发展新动能”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的沉甸甸奖牌和先进个人证书。他悄悄抹了把眼角,声音带着些微哽咽却格外有力:“这荣誉啊,从来不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无数个凌晨三点亮在工地上的灯火,属于每双磨破了又浸透汗水的劳保手套的工友们,咱干工程的,得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 话音落下,班组里响起一片滚烫的掌声,那些日夜兼程的奔波、风雨无阻的坚守,此刻都化作了眼里闪动的光。 坚守初心向未来,实干担当谱新篇 “无论前方密布荆棘,还是送来鲜花与掌声,我都会热爱工作,为四局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张敏锋坚定地说。十四载春秋,寒来暑往,他的身影始终穿梭在施工现场。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 同事们都说,张敏锋是一个“工作狂”,在同事休假、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总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并主动顶岗。现场有困难需要他帮助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冲锋陷阵,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滴落的汗水,迅捷的步伐,忙碌的身影,专注的目光……都是他认真工作的写照。他常说:“把项目建设好,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敏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用公司制度规定指导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坚持以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为先导,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探索对不同项目的管理方式,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他会虚心向老员工求教,通过勤请教、重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常年的驻外工作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每每提及家人,他的眼中总会流露出愧疚和自责:“不能经常陪在家人身边确实是一种遗憾,但我是一名党员,在工作需要我的地方,就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从青海乌兰光伏电站到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从技术员到项目副经理,张敏锋就像一棵劲松,深深扎根在施工一线,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他勤劳敬业、作风扎实,在关键的岗位上做着关键的事。“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对张敏锋而言,是组织对其过往奋斗的肯定,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号角。他深知,脚下的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期盼,承载着轨道交通发展的重任。他立志永做“挺膺担当”的筑路人,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连接民心的坦途;永做“敢为人先”的开拓者,让每一个地铁建设都成为标注时代的坐标;永做“甘于奉献”的铺路石,用每一次坚守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信念! 如今,在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的工地上,张敏锋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其间,他正用自己的实干与担当,书写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彩篇章,为项目的发展和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