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森林里的“守护者”—记装备公司刘家峡分公司“设备医生”王旭涛 |
|
|
|
在装备公司刘家峡分公司生产车间,200多台机械设备排列得整齐有序。从身形庞大的50吨门机、长达18米的刨边机,到体积小巧的气保焊机、空压机,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生产进度。在这些设备间,每天有一个灵巧的身影穿梭其间,为项目生产保驾护航,他就是工友们口中的“设备医生”王旭涛。 凌晨抢修:争分夺秒保生产 寂静的深夜,熟睡中的王旭涛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车间夜班人员的声音满是焦急:“王师傅,车间东头的天车大钩不动了!后天这节闸门要发货,今晚无论如何得转到防腐车间,绝对不能耽误工期啊!”王旭涛一听,猛地从床上坐起,不假思索地回应道:“我马上到!”简短有力的回应,是他对责任的承诺。 十几分钟后,王旭涛便风风火火地赶到了车间,连口气都没喘,便投身于天车的检查工作。打开天车减速箱外壳的瞬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他熟练地拿起手电筒和工具,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个零部件。凭借多年经验,他很快锁定问题,大车行走齿轮打齿,必须立即更换。王旭涛一路小跑冲向库房,抱着沉重的备用齿轮返回时已满头大汗。顾不上擦拭汗水,他迅速开始更换与调试。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抢修,天车终于再次发出平稳的轰隆声,恢复正常运转。夜班人员悬着的心总算放下,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王师傅,太厉害了,这次多亏有你!”王旭涛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质朴地笑着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设备出问题会耽误生产,必须尽快修好。” 这样的深夜抢修场景,在王旭涛十三载的职业生涯中早已数不清上演过多少次。但每一次,王旭涛都从不推诿,从不抱怨,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呵护着这些冰冷的钢铁设备。 日常维护:脏累之中见真章 生产车间的设备维护工作,既脏又累,可王旭涛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每周五下午,是他雷打不动的大型设备例行巡检时间。上个月,在检查一车间卷板机时,他毫不犹豫地趴在设备下方狭小、满是油污的空间里,用手仔细触摸转动轴的每一处,凭借丰富经验敏锐感知设备隐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并制定维修方案。 设备的润滑保养同样容不得半点马虎。给80摇臂钻的转动轴承注油时,他需要将摇臂升到最高处,趴在狭窄的摇臂上,全神贯注地将润滑油精准注入细小的注油口,常常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既要保持体力,又要确保操作分毫不差。而刨边机换油更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400多千克的废机油需要一泵一泵抽出,再注入新油,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两天,沉重的油桶、油腻的环境,很快就让他的工作服沾满油污,但他始终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 正是因为他的细致入微,这些“钢铁巨兽”才能始终保持稳定高效运转,为生产筑牢坚实基础。 疑难杂症:刻苦钻研解难题 2024年,二车间数控设备在进行尚义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连接板下料过程中,出现了棘手问题:在切割连接板中间孔时,割出的孔型不圆,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划线、镗孔工序质量。设备供应商多次派技术人员现场检查,先后更换了多个零部件,但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眼看着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车间里弥漫着焦虑的气氛。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王旭涛已经开始了设备说明书和技术资料的查阅,认真分析每一次切割过程中的运行数据。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连续多日守在数控切割机旁,仔细观察数控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细致观察和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数控设备一侧的行走电机与齿轮咬合不完全,导致切割轨迹偏差。找到原因后,他立即调整电机位置,重新校准参数。经过反复调试,数控切割精度大幅提升,成功解决了这个困扰大家许久的难题。数控下料师傅激动地说:“王师傅,你真是我们的救星,这么复杂的问题,连厂家都解决不了,你竟然搞定了。”这次技术攻关,不仅展现了王旭涛过硬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他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工匠精神。 创新改造: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车间里,两台空压机持续运转,机身随着工作节奏微微震颤,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压缩空气裹挟着冷凝水和油气的混合物,不断从排气管道喷涌而出,在地面上凝结成一片片深褐色的油膜。设备保管员正弓着腰,用棉纱在机身和地面上来回擦拭。这恼人的漏油问题不仅污染了整洁的工作环境,更给日常维护带来了额外负担。 王旭涛站在一旁,目光在机器和地面之间来回巡视。心想:这个问题一定得解决啊。“如果在空压机底盘下加装一个托油盘……”这个念头突然闪过。他蹲下身,开始仔细端详着设备底部的构造。 说干就干。王旭涛立即取出工具,精准测量底盘尺寸,在图纸上勾勒出大致图形。下料、组装,每一个步骤都行云流水般顺畅。当崭新的托油盘稳稳地安装在空压机下方时,整个装置与机器浑然一体。如今,只需每周清理一次托油盘,就能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如新。这个小小的发明,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车间的难题,还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维护成本。 王旭涛的专业和钻研精神,不仅体现了他的技术能力,更展现了技术工人对钢结构制造的重要性。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车间设备的性能和运行规律了如指掌,还练就了“望闻听切”的维修本领。工作之余,他主动学习特种设备检修、高空作业等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在分公司2024年度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成为车间员工学习的榜样。 从凌晨抢修的争分夺秒,到日常维护的一丝不苟;从技术攻关的刻苦钻研,到创新改造的奇思妙想,王旭涛用13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机修师傅的责任与担当。他用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车间的每一台设备,为钢结构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