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品牌采风】李小川:深隧砺初心 铁肩担山河

发布日期:2025-08-18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杨心怡   字号:[ ]

焊花飞溅的隧道深处,胸前的党徽在灯光下折射出微光。李小川俯身触摸着刚完成支护的岩壁,指尖传来混凝土的坚硬与湿润——这触感,他已追寻了十九年。从甘肃炳灵电站黄河岸畔的疾风,到重庆缙云山腹地瓦斯逸散的微澜,十九载春秋,七省辗转,八项重器。此刻,在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的冲刺阶段,这位项目经理正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顶梁柱”的千钧分量。

磐石信念:七省辗转炼初心

2006年盛夏,一名青年技术员的身影出现在甘肃炳灵水电站的工地上。自此,李小川的人生便与“国家基建”血脉交融,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扎进建设的沃土。十九个春秋,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跨越七省山河——京沪高铁的钢轨在他脚下延伸,南水北调的渠水映照过他奔忙的身影,成都地铁的盾构机曾伴随他度过无数不眠之夜。职务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不断变迁,但“党员”这个沉甸甸的身份,始终是他胸前最醒目的徽章。

“党员就是要在难处站得住,险时顶得上!”2021年底,华中公司中标重庆地铁27号线两站两区间一变电所、全长8.32公里、合同额超20亿元的项目时,李小川受命担任项目经理。面对45个月的紧迫工期与复杂地质的叠加挑战,他带领团队立下“进场即决战”的军令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甸甸的担子和咬碎牙也要扛住的决心。

项目部一落地,李小川便启动了对标段沿线环境的精密“扫描”,风雨无阻地展开缜密的环境调查:管线网络、征拆难点、建材供应、弃土场地……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他案头策划图上跳动的坐标,万千难题如同蛛网,而他,要做那个抽丝剥茧、破网前行的人。海量信息在他手中被筛选、整合。凭借这份详实的“地下档案”,项目目标得以清晰锚定,施工组织设计的蓝图精准铺开。项目前期工作千头万绪,他却敏锐抓住缙云山隧道进口用地冲突这个“牛鼻子”,反复沟通协调,硬是在生态红线与工程需求之间开辟出合法合规的施工通道,为全线首开工点扫清了关键障碍。党旗所指,步履所至,他用勘探的脚步丈量责任,用破局的智慧兑现承诺。

面对缙云山隧道采空区这个“不定时炸弹”,他一面钻研设计方案,与施工班组沟通协调高效的实施计划,一面严令强化工序管理、技术交底与风险预控,瓦斯监测仪数值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他的神经。

他深知纸上谈兵终觉浅,于是将办公室“搬”进隧道,频繁深入掌子面跟班作业。面对采空区施工安全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如履薄冰:狠抓方案论证,强化资源配置,严格工序与接口管理,在隧道口设置严密安检岗……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他心中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专业,就是把所有危机消弭于未现之时。

铁肩担当:降本创效千钧担

在李小川眼中,一名项目经理的担当,既要擎起安全质量的不倒旗帜,为企业树起金字招牌;更要在企业效益的战场上勇当尖兵,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面对重庆地铁27号线庞大的工程量与复杂的成本结构,他化身为项目创效的“主心骨”。

项目部一启动,他敏锐地将目光投向创效源头,立即锁定设计优化这一关键战场。一方面迅速对接设计院,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另一方面组织精干力量,对招标图纸与清单进行“地毯式”盈亏分析。“清单就是作战地图,每一分效益都要提前谋划!”在他的主导下,项目梳理出可优化项点数十个,创效领导小组昼夜奋战,将“最优解、最省钱”方案精准淬炼成效益的利刃,嵌入宏伟蓝图。

缙云山隧道在图纸会审阶段,提出9条创优方案,落实7条方案,完成创效额度592.65万元;缙云山隧道出口进洞场地由路基段调整至施工通道,规避基本农田用地手续办理,节约工期4个月;将车站及区间风井低效亏损的板肋式挡墙围护结构设计方案调整为桩+内支撑方案,节约成本800.25万元……截至目前,项目部已完成创效2101.99万元,较前期策划创效目标超额完成231.99万元。

材料成本管控是项目效益的生命线。李小川深知精打细算之理,将物资核销提升到战略高度。每月雷打不动召开核销会,如同项目成本的“CT扫描仪”,精准定位管片、防水材料等关键项的消耗。通过深度剖析、责任到人、废料二次利用等硬核举措,成本管控成效立竿见影。

2024年,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4台TBM同时掘进,周转材料的需求量像洪水般涌来,一场关于“精打细算”与“创新突破”的战役悄然打响。面对这一难题,李小川带领项目团队化身为“材料猎人”,主动出击。他们通过拍拍网、二手材料出售微信群、材料供货商等多渠道寻找所需周转材料。通过走访重庆周边已完工的大直径TBM项目,最终发现了“宝藏”。这些材料经过评估,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项目部在华中公司指导下采购了急需的二手钢轨、走道板、槽钢轨枕等周转材料,节约成本308.76万元,不仅缓解了材料短缺的压力,还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为项目节约了可观的资金。此外,李小川还带领项目团队充分调研重庆市场大宗材料价格趋势,对11家已签合同二次谈价,共计节约资金576.61万元。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李小川将科技力量锻造成安全管理的“新质生产力”。他强力推行实名制安全管控系统,确保项目始终以可视化运行;引入地方安监站安全教育APP,学习成果纳入考核,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自觉;高效开展应急演练,让工人们在模拟的塌方、瓦斯泄漏、高处坠落场景中“亲历”风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在他的严格督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的智慧跃升。

先锋本色:攻坚克难破险隘

在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TBM施工过程中,璧山站~虎溪站、虎溪站~大学城南站两区间均面临长距离大下坡挑战,犹如在“步步惊心”的陡坡上精雕细琢。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特殊工况相互交织,轨距加固的高精度要求、轨道间距的局促限制、设备完好度的严苛标准,使得电瓶车在运输过程中面临溜车风险,仿佛一颗暗藏危机的“不定时炸弹”。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李小川将党员突击队的旗帜牢牢插在隧道口。

“跟我上!”永远比“给我上!”更有力量。他带头深入险境,洞内跟班作业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他对施工流程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梳理,精准识别每一个潜在风险点,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总结出一套独具27号线项目特色的“安全密码”。他们严格执行制动系统日周月检制度,确保电瓶车的“刹车”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在关键部位增设防撞装置,为运输过程加上一道坚固的“安全锁”;洞内洞外实时联动,信息传递迅速精准,一旦有突发状况,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等。在李小川的精心统筹下,两个TBM区间平稳推进,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质量管控成效斐然。

2024年盛夏,为冲刺年度目标,李小川在项目部吹响“劳动竞赛”的冲锋号角。他率先在军令状上签名,带领团队以“白加黑”“五加二”的拼劲抢进度。高温炙烤下的工地,他身上的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后背上析出的盐霜如同无声的勋章。最终,节点目标被一一攻克,年度投资产值目标超额完成,公司“劳动竞赛先进项目部”“廉洁示范标杆项目部”的荣誉无声诉说着奋斗的足迹,这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用钢铁意志为团队熔铸的不屈战魂。

赤子情怀:党建铸魂聚人心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李小川始终将“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视为金科玉律。他精心构筑“党建协作示范区”,主动与重庆市地方单位、总包部及兄弟项目“结盟”,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硬支撑”,李小川深谙“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他坚持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生产经营,将堡垒筑在攻坚最前沿。党建共建的平台,成为凝聚各方合力、共解工程难题的“红色引擎”。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把大家的心焐热了,劲儿才能拧成一股绳。” 李小川坚信,项目不仅是战场,更应是家园。从营地建设伊始,他便将“家文化”理念融入一砖一瓦、一餐一饭。餐具、办公用品、篮球场精心配置;上门办卡、健康体检、亲子乐园暖心上线。他尤其关注员工思想脉搏,通过定期座谈、匿名问卷,俯下身去,倾听最真实的心跳,解决最迫切的难处。

工作之余,“三八”送暖、端午粽香、中秋欢聚、国庆赞歌、冬至饺子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的温暖驱散疲惫,点滴细节汇聚暖流。他坚持开展员工座谈与问卷调研,疫情封控期间通过视频会议倾听每一名员工的困难与心声,会后逐一督办解决。“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家人。”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尽了他这位“家长”的深情厚谊。

从黄河之滨到巴山渝水,李小川二十年如一日地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激情,熔铸于每一方混凝土、每一米掘进、每一次攻坚。如今,站在重庆地铁27号线建设的新节点,他眺望远方延伸的轨道,目光如炬。未来属于脚踏实地的实干者,属于毫不懈怠的创新者,属于搏击风浪的弄潮者。李小川,这位新时代工程建设战线上的优秀共产党员,正以雷厉风行的姿态,继续在祖国基建的壮阔画卷上,奋力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滚烫誓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