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局筑坝】132天铸就“铜墙铁壁”——尚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面板浇筑纪实 |
|
|
|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尚义县小蒜沟的群山刚刚苏醒,淡金色的晨光勾勒出蜿蜒的山脊线,虚虚实实的样子散发出似水的柔和。海拔1396米的尚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坝坡上,最后一罐混凝土沿着溜槽缓缓滑入64号面板仓号,标志着尚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面板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 从春末到深秋,132个昼夜的连续奋战,4.3万立方米混凝土、3443吨钢筋被精确嵌入坝体,像一副量身定制的“铠甲”,为大坝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渗屏障。这座华北地区重要的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将为京津冀电网提供关键的调峰填谷能力,而大坝面板的顺利完工,意味着工程迈入蓄水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10毫米缝隙里的“极限挑战”:21公里止水的精密焊接 “面板是大坝的‘皮肤’,直接决定水库的防渗性能。”项目总工程师曾永年站在坝顶,俯瞰已浇筑完成的64块银灰色面板,“每一块面板的平整度、密实度都必须达到毫米级精度,否则在高水压长期作用下,任何细微缺陷都可能被放大。”这就要求大坝面板不允许出现一条水平施工缝,63条垂直缝必须严丝合缝地嵌入铜止水、橡胶棒和塑性填料,但在总长度达21公里,最窄的接缝仅有10毫米宽的大坝上,这样的技术要求无异于使用大型设备穿针。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焊工们需要每天背着10公斤的工具包,在近乎垂直的坡面上“贴壁作业”。他们要将1毫米厚的铜片挤压焊接成“W”形止水带,确保未来水库蓄水后,高压水流不会从接缝处渗漏。“这就像在悬崖上绣花,稍有不慎,焊缝就可能开裂。” 质检员李占磊看着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焊工们,目不转睛地说道。 为了把误差再压缩1毫米,施工局成立了“止水攻关小组”。由施工局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牵头带着7名焊工,在试验场用废铜片连续焊接72小时,记录电流、温度、速度等38组参数,最终摸索出“三点定位、二次退火”新工艺:激光测距仪在坡面打出精确网格--自制卡具固定铜片,确保焊接时不移位--焊接完成后,立即用热风枪二次退火,消除金属应力,防止变形。6月23日,施工局组织了技能比武大赛,焊接区最后包揽前三名的焊工站在台上领奖时笑容灿烂,有眼尖的职工早就观察到他们都是来自上水库混凝土面板浇筑工作面的工人,打趣说着上库出人才,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每天10个小时焊接,高度保持焊接高水平要求132天的努力成果。 480米溜槽上的“温度保卫战”:混凝土的精准输送 混凝土要从坝底输送至115米高的坡面,只能依赖24条总长480米的溜槽系统。高峰期,12辆5吨工程运输小车往返穿梭,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凌晨3点的上水库大坝月明星稀,在现场值班的拜凯磊看到拉着混凝土罐车正在驶来,便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上的土,但因为夜里的露气重,混着混凝土的尘埃落在他身上,直接就成了灰扑扑的一片,他径直走到溜槽边一边检查这一车混凝土的拌合状态,一边给身边的工人反复交代:“混凝土一旦离析,强度就会下降,必须确保每一罐料都均匀密实。一旦发现骨料分离,马上调整溜槽倾角同时用铁锹快速拌合,务必确保混凝土如‘紧握的双手’般均匀。”这是他工作了3年的经验,也是最初浇筑时,初期试验团队做了30余次模拟试验,测试不同骨料级配、砂子含水率和溜槽倾角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最终总结出“骨料不分离临界曲线”的成果。 “滑模舞者”的1.5米/小时:14米钢模上的精密操控 大坝面板最厚处0.75米,最薄处仅0.4米,必须一次浇筑成型,不能有任何冷缝。这一高难度任务,全靠4套无轨滑模系统完成。 操作手老王站在14米长的钢平台上,像驾驭一条“钢铁巨龙”——两台15吨卷扬机牵引滑模,以1.5米/小时的匀速爬升,振捣、抹面、养护紧随其后,任何环节滞后都会导致全线停工。为保证长距离滑模的精准定位,施工局在滑模上加装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实时监测平台位移,偏差超5毫米就自动报警。一次夜班,风速骤增至8级,滑模横向摆动超3厘米,现场管理人员立即启动“四级防风预案”:卷扬机减速、工人撤离、加焊防风撑杆,整整6小时后才恢复施工。 收仓那天,老王摘下手套,发现掌心被钢丝勒出四道血痕。他把这副磨损严重的手套塞进口袋:“留个纪念,这是我和大坝握过的手。”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坝面,64块银灰色面板如巨镜般倒映着云影和远山。施工局副局长李军平抚摸着尚带余温的混凝土:“苦心人天不负,明年春天,这里将蓄起850万立方米清水,成为京津冀电网的‘巨型充电宝’。” 在他身后,“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这座由无数个“毫米级”细节堆砌而成的大坝,即将迎来它的使命——为华北电网注入稳定、清洁的调峰能量。 132天的奋战,4.3万方混凝土的精密浇筑,21公里止水的毫厘之争……尚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面板的完工,不仅是一项工程的胜利,更是四局水电人精益求精的生动写照。当明年春水满库时,这座“铜墙铁壁”将无声诉说——每一毫米的坚持,都值得。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