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荒漠的“一束光” |
|
|
|
荒漠中风沙肃肃,缓缓流淌的底格里斯河发出“叮咚”的声音,越发凸现出静谧。光线从天空破云而出,描摹着河岸巴格达省伊拉克学校项目群的轮廓,穿着校服的学生们从学校中嘻嘻哈哈地跑出来,穿越狂浪的野草,像是扑向天空的飞鸟。 巴格达省是伊拉克面积最小但人口最多的省。近年来,首都巴格达经济快速恢复,人口持续增长,原有学校不论是数量还是设施都已不能满足需求。2023年9月21日,公司承建的伊拉克巴格达省19号学校,作为中国电建伊拉克679所示范学校项目群中的第一所学校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并移交。自此,一所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伊拉克古老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极大地改善了伊拉克的教育环境。 阿卜杜拉可以睡懒觉了 哒哒哒哒哒...... “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阿卜杜拉的爸爸像往常一样,轻声唤起睡梦中的阿卜杜拉,随即他立刻到厨房里准备早餐:“家里离学校11千米,吃完早饭搭乘我们公司的班车去上班吧。” 阿卜杜拉看看床边闹钟说:“书哈达街区的学校已经投入使用了,不用每天6点起床跑到1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了。” 阿卜杜拉一边利落地套上校服,一边兴奋地说:“老师说新学校5月27日就移交使用了。那里有二十多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每间都比原来大不少呢!最棒的是有了独立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他系好最后一粒纽扣,眼睛亮晶晶地补充道:“还有那个翻修一新的足球场!虽然早就存在,但以前坑洼得根本没法踢球,现在平整得像块绿毯子。” “看来你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了。”父亲微笑着揉了揉儿子蓬松的卷发,顺手提起公文包和书包。晨光中,父子俩登上班车,车身在启动时发出熟悉的嗡鸣。 班车缓缓驶出赛迪亚书哈达街区,穿过巴格达省辽阔的土地。阿卜杜拉把发烫的脸颊贴在沁凉的车窗玻璃上,望着窗外流动的风景——144所新建的学校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这片古老文明的沃土上。最近街头上,穿各色校服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他们像彩色的溪流汇入现代化设计的校园。那些崭新的校舍里,有能容纳五百至七百人的教学楼,更有专门划分的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阿卜杜拉透过车窗,认出了几个曾经一起踢球的玩伴。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班车在仿佛没有尽头的道路上行驶。路旁繁茂的梧桐投下斑驳的阴影,阿卜杜拉感受着玻璃传来的凉意,在引擎的轻颤中舒服地眯起眼睛,轻声呢喃:“终于...可以多睡会儿了。” 艾玛和女孩们一起学习了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在校园里回荡。艾玛抬头看了眼办公桌上的时钟,合起教案,轻轻舒了口气。作为塔法尼女子小学的代课老师,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走出办公室时,夕阳的余晖已经染红了走廊。艾玛习惯性地检查每间教室,发现三年二班的窗户还敞开着。她推门而入,空荡荡的教室里,课桌椅凌乱地摆放着——有的椅子被拉开一半,像是孩子们刚离开不久;讲台上的粉笔散落着,在黑板上留下未擦净的算式。 指尖触到窗框的瞬间,一阵热风扑面而来。艾玛不禁想起三个月前,她刚来到这所五公里外的新学校时的忐忑。更早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忙碌的工地——2024年7月,塔法尼女子学校的建设曾因场地移交滞后而面临停工风险。那时她和其他老师每天路过,看着中国建设者在50度的高温下昼夜赶工:他们组建“攻坚队”,调整作业时间,在市政供水中断时,甚至动用四辆洒水车从远处运水...... “我刚检查完教室,门窗都关好了,这就回去。”艾玛对着电话轻声说道,锁门时金属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夕阳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将整个教室笼罩在一层流动的金纱中。光束里漂浮的尘埃清晰可见,像是被凝固的时光。一道窗棱的影子正好落在某个学生的课桌上,照亮了摊开的课本——那上面还留着稚嫩的笔记。艾玛轻轻合上书,指尖抚过光滑的封面。此刻的寂静中,她仿佛又听到了清晨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读书声。 今天起,我们可以读书了 “往那边挪挪!这么大位置非要挤着我?”哈桑用手肘顶了顶身旁的穆罕默德,课桌发出轻微的晃动。 穆罕默德把书包抱在胸前,像护着什么宝贝似的,不情不愿地往旁边蹭了半寸:“要不是怕待会儿没地方坐,谁乐意挨着你……”他的声音渐渐弱下去,最后几个字几乎含在嘴里。 哈桑冲他做了个夸张的鬼脸——自从搬进新学校,这个三年级男孩的嘴角就没放下来过。他还记得从前那个拥挤的教室:五十个学生像沙丁鱼似的挤在一起,夏天的热浪裹挟着汗味,放学时后背总是湿透一大片。而现在,阳光透过宽敞的窗户洒进来,三十张独立的课桌排列得整整齐齐,连呼吸都变得清爽起来。 “安静,把课本翻到第十五页。”老师的声音打断了哈桑的思绪。 “一个班才三十人?”穆罕默德突然压低声音惊呼,“快看!那些中国工程师在看我的画!”他指着窗外几个戴安全帽的身影,手指因为兴奋微微发抖。 哈桑抬头瞥了一眼,胸口涌起一股说不清的羡慕,却故意撇撇嘴:“丑兮兮的画,有什么好看的...”他说完就后悔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课桌边缘新刷的油漆。 “你就是嫉妒。”穆罕默德得意地晃晃脑袋,“不跟你吵了,老师要提问了。” 下课铃骤然响起,两个男孩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门去。 风掠过耳畔的瞬间,整个校园在阳光下舒展开来:崭新的红色跑道像一条缎带,步道两旁的树影婆娑,远处教学楼雪白的墙壁映着澄澈的蓝天。光斑透过树叶间隙跳动,在他们飞奔的脚下碎成金色的涟漪,那么明亮,那么灼热,仿佛能一直燃烧到记忆深处去。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