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局水利】堤锁狂澜佑桑梓,安澜长护万人家 |
|
|
|
自资水北岸启棹,顺流而下,洞庭湖的烟波逐渐舒展开来,两岸杨柳垂首,与汩汩江流絮语千年楚韵;舷侧涟漪轻颤,将正午阳光揉碎成粼粼金箔。远处堤岸线上,项目部的工人正与白鹭共享这片水域——橙黄安全帽的跃动与水鸟雪白的起落相互映衬,共同守护流域内万家灯火。 作为洞庭湖区堤防加固工程的重点垸之一,长春垸所辖防洪大堤长度77.99公里,垸内防护总面积达385.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达28.14万亩。这不是一串简单数字,而是一道生命的防线——堤外是洞庭湖的浩渺烟波,堤内是星罗棋布的村庄、金黄的稻浪、纵横的沟渠,它肩负着四局人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更承载着世代依水而居的百姓对安稳年岁的期盼。自2023年项目施工以来,洞庭湖长春垸项目部全体员工始终以滴滴汗水为墨,以坚韧意志为毫,精心书写“四局水利”的建设篇章。 攻克难关,统筹协调保进度 长春垸施工沿线长,途经多个村庄和重要道路,施工对当地村民生活出行干扰大,项目自建设之初,“难协调”“难疏解”便如两座大山横亘眼前。“有问题是很正常的,有问题就解决问题。”项目经理唐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人与地方政府、水运航道管理单位、交通执法部门、村镇居民协商调解,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居民出行便利。 “赶工期的那段时间,总感觉有干不完的活、开不完的会,身体虽倦,精神状态却很好,可能这就是心里有奔头干啥都不累吧!”一位工区负责人感慨道。为完成项目优质履约,2024年四季度,面对压力与环境的双重考验,项目部咬定“百日攻坚”目标任务不放松,在分局的协助下,增援10余名管理人员助力项目建设,同时项目部不断增加打桩钻机、旋喷搅拌桩机等17台大型机械及210余名施工人员进场,加紧对高喷灌浆、集束灌浆等工程的建设,将一份时间掰成两份用,实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将有限资源化作无限动能,以“抢”的状态打好“进度战”。同时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不断优化施工专项方案,安排专人对施工安全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把控,实现前后方联动。“我们要打‘快’仗,更要打胜仗!”项目全体人员坚定信念,切实做好“抓质量、保安全、强履约”工作,在洞庭湖畔奏响了一曲团结奋进的协奏曲。 从2024年度至今,项目先后完成多个工程节点:2024年3月18日“二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成;2024年3月23日“二枯”护坡工程提前10天完成;2024年8月31日“二枯”抛石护脚工程全部施工完成;2025年3月12日5座穿堤建筑物顺利通过联合验收。 多措并举,打好汛期“主动仗” “潇湘夜雨急,洞庭春浪深。”每年4月伊始,资水便早早擂响汛期的战鼓。洞庭湖长春垸项目部深知“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的道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多措并举,构筑起一道守护万家灯火的生命防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部深谙此道。每年开春,防洪演练便成了项目部的“必修课”。2024至2025年,两场实战化演练在洞庭湖畔展开,项目部坚持方案先行,防洪度汛应急领导小组运筹帷幄,救援队伍闻令而动,防汛物资严阵以待……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项目部全面检验了防汛应急体系的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了发生洪涝灾害时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理以及物资保障能力,锤炼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防汛铁军。 汛期的洞庭湖总在深夜露出最狰狞的面目。2024年7月1日晚,益阳市资阳区防汛应急响应从Ⅲ级提升至Ⅱ级。项目部闻“汛”而动,马不停蹄赶赴防汛一线。“兄弟们,雨越下越大了,水位上涨可能加快,现在我们就是在和暴雨抢时间,大家务必争分夺秒!”安全总监张延渊的呼喊与风雨声交织,应急灯的冷光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格外醒目,雨水打在地面溅起层层水花,项目员工紧密协作,穿梭在雨幕中接力运送沙袋,在泥泞的道路上踏出深深浅浅的脚印…… 从当晚23时至次日凌晨4时,在这紧张的五个小时里,项目员工共计完成3200余个防汛沙袋装袋、运输和现场布置工作,为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项目部抽调挖掘机6台、装载机1台、运输车10辆供地方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使用,进一步增强了防汛抢险的力量。项目部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誉,在平稳度汛后,收到了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益阳市资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感谢信以及益阳市资阳区水利局送来的锦旗。 “信息化+创新”双协同,提质增效促发展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信息化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项目高效发展的活力引擎。洞庭湖长春垸项目部紧跟时代发展热潮,积极引进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机器设备,全力打造“智慧工地”。 在水泥土搅拌桩、高喷防渗墙、集束高喷防渗墙等关键施工环节,项目部应用CJ-JD3型软基处理施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对灰(浆)量、钻杆下钻/提升速度、钻杆电流、钻杆前后/左右倾角等参数进行实时记录,便于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操作人员在制桩过程中掌握注灰(浆)量的分布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处理,操作控制成桩质量,为现场施工保驾护航。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信息化智能系统的运用,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效率,还极大地节省了现场施工员、资料员的时间与人力成本,让项目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在“智慧脑”运用的基础上,项目科研团队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落地,每一项创新成果都为项目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团队开展的白蚁防治在堤防加固堤身防渗工程施工技术与研究、堤身防渗工程水泥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应用等,成功攻克了多个施工难题,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工至今,项目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已获得省级工法1项,企业级工法2项(中电建集团1项,水电四局1项),青海省QC小组二等成果2项、三等成果1项,青海省质量创新二等成果1项、三等成果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水利工程,功在当代,泽被千秋。如今的长春垸堤防,不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凝结着现代治水智慧与传统人文关怀。洞庭湖长春垸项目将继续秉持“以品质谋发展、以精工赢未来”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严守安全红线,紧握质量命脉,在守护“滔滔洞庭水,淼淼云梦泽”的伟大征程中,勇担使命,贡献坚实的四局力量,续写水利事业的辉煌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