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四局筑坝】雅砻江畔开新路 川西高原展宏图

——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04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崔晨天   字号:[ ]

“五、四、三、二、一”

当倒计时开始,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

当轰鸣声响彻山谷的瞬间,人群中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浓烟缓缓散去,带着淡淡硝烟味的风里,江水正循着新的轨迹,奔涌进两条藏于山体的“巨龙”怀中。这一刻,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正式迎来运行期,千年奔流的雅砻江,在此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改道。

据悉,孟底沟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中游“一库七级”开发战略中的第五级梯级电站,更是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中雅砻江中游水电开发的战略性支撑项目。其挡水建筑物采用技术难度高、承载能力强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达到201米。中国水电四局作为牵头方,以联合体形式中标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大坝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同时也承担电站导流洞工程上游标和左岸场内交通及自然边坡防治工程等施工任务。

破岩穿隧的巨龙

导流洞,是水电站工程的“咽喉要道”。在大坝主体混凝土浇筑与坝体上升的关键阶段,它需扛起“引江改道”的核心使命——将雅砻江水安全引离大坝基坑,为主体施工创造“干地”环境,更要为大坝安全度汛筑牢第一道防线。而孟底沟水电站的导流洞施工,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与复杂地质的艰难博弈。

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岩体为弱风化强卸荷花岗闪长岩,岩体完整性差,以块裂、碎裂结构为主,为Ⅳ类围岩,且地下水较发育,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初为了抢进度,我们引进了三家施工队伍同时进场,可没想到工作面只有一条支洞能进出,队伍挤在一处,反而打不开作业面,掘进进度慢得让人着急。”孟底沟党支部书记潘永东回忆起开工初期的困境,仍记忆犹新。

为打破僵局,项目团队果断调整策略。通过采取分区分段平行作业的方式,将导流洞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由不同的施工队伍负责。同时,建立线上微信沟通群,有任何问题直接发送群里解决,做到有任何问题立即解决,并且每天下午5点在现场组织召开碰头会,各队伍面对面协调衔接细节,施工效率就此按下“加速键”。

可地质难题的挑战远未结束。导流洞需穿越以花岗岩为主的硬岩地层,还得直面断层破碎带,局部区域随时可能遭遇涌水、岩爆等险情。此前沿用的传统人工钻爆法,不仅效率低下,还让作业人员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中,成了制约工程推进的“卡脖子”瓶颈。

破局的关键,在于一台“钢铁巨擎”的引入——施工局专程引进安百拓全液压三臂凿岩台车BoomerXL3D。这台设备的远程操控系统通过专网实现“所见即所控”,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准定位、高效凿岩,为安全掘进注入了科技底气。为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施工局不仅邀请经验丰富的操作维保团队驻场指导,还从机械大队选派2名青年员工参与系统培训,经过3个月的刻苦钻研,两人终于熟练掌握了台车操作技能。

“第一次见到这台‘大家伙’,就觉得像电影里的变形金刚,能亲手操作它,我既兴奋又紧张。”三臂钻台车操作手和成志笑称,起初他以为凭着多年的驾驶经验能轻松驾驭,却很快“碰壁”——台车的操作逻辑与普通机械截然不同,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把控。为吃透设备性能,他放下“老司机”的身段,从零学起。操作规程围着厂家技术员问了一遍又一遍,“就算人家觉得烦,我也得问清楚,施工局花了这么多培训费,不是让我们来混日子的”;遇到最棘手的“卡钻”问题,他更是较真到底——每次卡钻后,都会仔细观察地质状况,逐一分析推进压力、旋转速度、钻眼角度与岩层变化的关联,慢慢摸索出“手感”,通过围岩与钻头传导至操作手柄的震动,提前预判卡钻风险,及时调整参数,不仅避免了设备损耗,还保障了成孔质量。

这台“钢铁巨擎”的实力远不止于此。它搭载的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能精准测量导流洞开挖体型与喷射混凝土厚度,定期扫描洞身并对比前后数据,实现隧道变形的动态监测。依托智能开挖支护系统,导流洞开挖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光爆效果显著提升,循环作业时间大幅缩短,复杂地质带来的难题被一一攻克。

从2023年10月25日打响开工第一炮,到2024年9月25日1号导流洞上游端贯通、10月3日2号导流洞上游端贯通,343个日夜的攻坚克难,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终于完成开挖,啃下了最艰巨的“硬骨头”,为大坝主体施工抢回了宝贵时间,也为后续安全度汛与总体通水目标筑牢了根基。

钢模台车筑“坚盾”

导流洞是大江截流前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而洞身衬砌施工,直接关系到截流期间的过流安全与大坝主体工程的推进节奏。要知道,导流洞过流时,高速水流会对衬砌产生强烈的冲刷与压力,若混凝土衬砌强度不足,轻则出现裂缝,重则导致结构损坏,影响导流洞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耐久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保障导流洞衬砌混凝土高标准开仓浇筑,施工局提前谋划工期保障措施,组织参建各方深度优化施工方案、流程,全面梳理工作任务清单,落实“定人、定时、定责”机制,确保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有进度、有结果;同时编制《导流洞洞身钢模台车混凝土衬砌方案》,引入钢模台车智能中控系统,以科技赋能质量管控。

可钢模台车的应用,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开挖宽度达13米、高度14米,开挖总面积25.63万平方米,衬砌厚度分为1.4米、1.0米、0.6米、0.8米四种规格,台车体积庞大,只能在洞内完成安装,且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要求高,钢模台车的拼装精度更是半点不能差。从方案制定、设备运输,到现场组装、调试首模浇筑,我全程跟进,那段时间心里一直悬着,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设备。”物资部设备管理员程金铃坦言,每一个环节她都不敢松懈,生怕因细节疏漏影响工程质量。

最终,“智能化”钢模台车交出了完美答卷。多台台车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构建起网络化控制系统,智能系统能精准控制振捣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与振动次数,不仅让导流洞衬砌的外观质量与内在强度同步提升,还可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关键参数,实现了衬砌施工的“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

自2024年11月19日投入使用,至2025年6月18日导流洞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193天里,钢模台车共浇筑衬砌混凝土35030立方米。从2024年9月7日1号导流洞首仓底板混凝土浇筑,到2024年12月5日2号导流洞首仓边顶拱浇筑,再到2025年6月1日上游标洞洞身段衬砌全面完工,每一个节点的推进,都凝聚着建设者对“快中求稳”的坚守。

22个月的“与时间赛跑”

导流洞工程开工时间比计划晚了2个月,但业主要求的大江截流时间却丝毫不能动摇。一边是滞后的工期,一边是复杂的地质条件与业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一流”的“三高一创”要求,项目部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出击、迎难而上。

他们制定详细的总体进度计划,将整个工程拆解为多个关键节点,再细化到每周、每日的工作任务,明确“进度不停、节点不落”的目标,全体建设者坚守岗位、昼夜奋战。22个月里,孟底沟水电站导流洞工程不断刷新着“加速度”:

2023年10月25日,导流洞钻爆施工启动;

2024年6月10日,闸室连通洞开挖完成;

2024年9月25日、10月3日,1号、2号导流洞上游端先后贯通,开挖半孔率超95%,创造最高单层月进尺255米的优异成绩;

2024年9月至12月,1号、2号导流洞首仓底板与边顶拱混凝土陆续浇筑;

2025年6月1日,上游标洞洞身段衬砌全面完工;

2025年6月18日,导流洞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

2025年8月3日晚20:03,2号导流洞顺利过流;

2025年8月16日16:53,1号导流洞进口围堰爆破拆除,1号导流洞顺利过流——比计划节点提前2个月!

22个月里,建设者们完成了102213立方米混凝土浇筑、6221.3吨钢筋制安,用汗水浇灌出一个个高质量里程碑。这不仅是项目部严格管理、严密组织的成果,更彰显了水电建设者卓越的施工组织能力,为孟底沟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提速的同时,安全始终是项目团队的“生命线”。在出口水下开挖段、不良地质段等高危区域,他们增设强化监测点,实时监控收敛变形、涌水、有害气体等指标;增配专职安全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监测”的掘进铁律,让每一步施工都稳扎稳打。

如今,碧绿的雅砻江从山体间奔腾而过,那两条藏于深处的“巨龙”,正默默守护着大坝主体施工的安宁。或许未来几年,当人们惊叹于孟底沟水电站的宏伟时,很少会想起这对“地下卫士”,但建设者们永远记得,正是这两条穿岩而过的导流洞,为雅砻江畔的能源梦想,铺就了最坚实的开篇之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