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品牌采风】脉动——从岩层到人间

发布日期:2025-09-01 信息来源:北方公司   作者:侯雪雪   字号:[ ]

海拔如刀,割裂云层,也考验着每一颗奔赴于此的心。在隧道深处,建设者们与岩石对话,与缺氧抗争。钻头的每一次推进,都像是与大地的心跳共振。测量仪上的数字、支护架上的焊缝,都是他们写给阿克塞县这片土地的誓言。

无水之海掘银河

戈壁深处,阿克塞供水工程1#隧洞的爆破前夕,项目部灯火通明。

工程部全员反复核对方案,优化每一个爆破参数。“孔深、装药量、起爆时序——必须零误差。”他们盯着模拟图,语气严肃。早在三天前,全员已接受严格安全交底。

“既要炸得开,又不能惊扰生态。”他们调整爆破时间,避开风季,覆盖防尘网,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5月11日下午三点,闷响如期而至。爆破员老白紧握对讲机,眉头紧锁。“五、四、三、二、一——起爆!” “轰隆——” 一声闷响从山体深处传来,阿克塞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1号隧洞出口爆破成功,烟尘缓缓腾起。现场顿时欢呼一片。爆后检查,爆破效果良好,周围设施未受到任何影响。本次爆破作业圆满结束。这不仅是首次爆破成功,更是阿克塞供水工程中最后一个进洞口。

安全员老孔擦了擦额角的汗,对身旁的年轻技术员说:“小伙子,洞打通了,水就不远了。咱们这是在给阿克塞人引希望啊。” 风依然刮着,但人们的笑声清晰可辨。项目,终于进入全线加速阶段。一场无声的胜利,只留给戈壁一串扎实的脚印。

1#隧洞全长526米,由隧洞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三部分组成。隧洞最大最大埋深117米,岩石类型为千枚板状岩夹石英砂岩,岩体完整性较差。断面形式分为三种,A型断面310.7米,随机顶拱侧拱80毫米厚C20砼喷护层;局部稳定性差的洞段布置φ22随机锚杆,B型断面138.3米,局部稳定性差的洞段随机布置布置I16型钢拱架,C型断面77米,全断面布置I16型钢拱架。

由于1#隧洞位于高原戈壁区域,岩体破碎,片理发育,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导致隧洞出口进洞石方开挖量大,且由于爆破效果要求高,进洞难度大,对项目管理及施工技术产生了巨大挑战。

在1#隧洞内,机械声日夜不息。“进尺必须短,支护必须强——这是铁律。”现场的技术负责人说道。他身后,钻孔台车正稳稳地向岩层推进,操作手老王全神贯注,每一个孔位都容不得半分偏差。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抓安全,保质量,稳进度,采用钻孔台车、喷射混凝土机械等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项目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加强对隧道围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024年7月23日,汗水浸透工装,粉尘沾满脸颊,但没有人退缩。台车的钻头终于触到最后一米岩层,曙光从裂缝中透入——通了!那一刻,掌声与机械的轰鸣,共同回荡在贯通的光影之间。

岩石不语,人自铿锵

2024年5月26日,在荒芜的山脉之间,2#隧洞明洞出口处传来最后几声“咚、咚、咚——”沉闷而坚定的撞击。破碎锤重重落下,岩层应声碎裂,一线天光陡然射入长期幽暗的隧道。烟雾与尘埃尚未散尽,洞口逐渐开阔明亮,戈壁的风第一次涌入这条新生的通道。2#隧洞明洞段出口顺利贯通了,下一步已在脚下。

2#隧洞长366米,其中V级围岩103.7米、IV级围岩262.3米,采用钻爆法施工,由隧洞进口段、隧洞洞身段、隧洞出口段三部分组成。

2#隧洞岩体破碎,风化强烈,毛洞开挖后易发生塌方或冒顶,围岩稳定性差,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工区海拔高且为戈壁地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小麻烦。

为保证项目工期目标,项目部以打造“优质放心隧道、利民良心隧道”为目标,采用长隧短打的施工原则,从明洞开辟一个工作面,大大减少两头掘进的长度和难度,有效缩短了总体工期。采用5+2模式,各班组轮流作业,探索创新工艺工法,全力推动项目工程建设。

在2#隧洞明洞段出口贯通后,烟尘尚未落定,项目部已全员向前。这里没有高喊的口号,只有焊光中的侧脸、仪器前的凝视,和一片无声却坚定的群山之心。

技术人员全天驻守一线,昼夜不离现场,身影嵌进机械与灯光之间,指令清晰如凿刻,随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每一个难题都在他们手中无声化解。

2号隧洞海拔高程大,全体人员克服了环境艰苦、高原缺氧等困难。在隧洞掘进过程中,项目部通过采取危险源辨识防控、定期监测等一系列措施,加大隧洞施工安全保障,为掘进工作保驾护航。

6月26日凌晨4点,2#隧洞施工现场,随着横亘在眼前的最后一堵岩墙轰然破碎,隧洞两端“胜利会师”,2#隧洞实现全面贯通。

作为阿克塞供水项目第一条全线贯通的隧洞,项目部决心将其打造为“样板隧洞”,为1号隧洞、3号隧洞、施工平洞及施工竖井的建设提供优秀经验。

2025年8月29日,2#隧洞二衬混凝土顺利完成。黑暗中,钻头与岩石碰撞的轰鸣声渐渐停歇。大家抹去脸上的泥水,举起手电照向洞口,一束光从对面透来,稳稳落在他们满是沧桑的脸上。

“完工啦!2#隧洞全部完工啦。!”欢呼声瞬间穿透岩层。大家忍不住红了眼眶。为了这一天,他们熬过数百个日夜,遭遇过硬岩段进度屡屡卡壳,但没人说过放弃。

“在2#隧洞施工关键环节,项目部全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强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合同管理,按照预期节点目标完工,将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业主说道。

风从贯通处涌入,扬起自豪的尘埃。他们站在隧道中央,用自强不息的力量,又一次改写了荒原的命运。

在地下,雕刻时间

2025年8月14日,3#隧洞如一道倔强的地脉,向着黑暗延伸。运料车列队而出,车身沾满新鲜的岩屑,每一次往返,都是人与山岩的一次低语。隧道深处,铣挖机的刀盘仍在不息旋转,碎岩如墨色流星纷纷坠落。进口施工,在这一天,悄然突破了一千米。

3#隧洞全长14.7千米,由土质隧洞段和岩质隧洞段两部分组成。3号隧洞进口为土质隧洞段,全长2820米,采用铣挖机开挖,开挖洞径4*4.2米、衬砌后洞径2.8*3米。

3#隧洞工程地质以砂卵砾石层为主,隧道洞身围岩等级为Ⅳ级和Ⅴ级,围岩性质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较大,是阿克塞供水工程的重难点工程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项目部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先探测、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科学部署开挖、出渣、支护、二衬等各工序,先后攻克了隧道掘进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难关。

项目部狠抓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铣挖作业管控,实时调整隧道支护参数,优化调整现场施工方案,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隧道进尺安全可控。

“隧道里没有小事,只有小心。”这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3#隧洞深处,铣挖机的刀盘正低沉地轰鸣,啃噬着坚硬的岩层。在这里,每一次进尺都必须安全可控。项目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从支护螺栓到通风系统,不放过任何细节。

他们用严谨守护着每一米向前,仿佛不是在挖隧道,而是在黑暗中编织一道坚实的光明。施工方案随着地质变化不断优化,每一次调整,都是技术与经验的默契配合。铣挖节奏、出渣时序、支护时机,一切井然有序。

在隧洞深处,不再只是机械的轰鸣——这里已成标准化建设的缩影。在各作业面工人精准操作,流程如流水。台车徐徐推进,每一寸覆盖都平整严密。从材料配送至工序衔接,从工艺到管理,标准化像无声的轨道,让复杂变得清晰、风险变得可控。隧道,正以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式,一米一米向前延伸。

他们用标准与创新,在黑暗中筑起一道光明的秩序。“一种土质隧洞掘进设备”横向往复移动促使第二碾碎齿轮中的第一破碎板与位于第三组件的部分区域上的第二破碎板之间的交互式往复啮合及挤压动作,增强破碎效果。“一种基于虚拟标靶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法”能够实现全断面任意点的变形监测,结合长时间的监测及数据反馈,实现了连续的围岩变形观测。这样的“小发明”在隧道里随处可见。

项目部推广“四新五小”的成果——小发明、小革新,汇聚成大保障。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正默默汇聚成河,托举着整个工程安全而坚定地向前推进——每毫米进尺,都有智慧的微光在闪烁。

“我们要让阿克塞人喝上甘甜的水!”——这信念如钻头般坚定,如管道般绵长。当清流终于穿越群山,抵达干渴的村庄,那些被风沙磨砺的面容,终于映出来自大地深处的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