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品牌采风】地下长龙之旅: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生活小观

发布日期:2025-08-18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徐可欣   字号:[ ]

春风吹拂下飘扬的横幅,夏雾缠绕的半山绿林,秋日跳跃在钢材上的反光,冬雨浸润护栏的潮意。在重庆地铁27号线的地下深处,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央企建设者用四年光阴,在砂岩与泥岩的地层中书写着四季的攻坚史诗。盾构机轰鸣的节奏里,藏着南北饮食的碰撞与融合,藏着节日坚守的温暖与力量,更藏着铁骑穿岩筑通途的执着与荣光。

春风飘摇的朝暮

三月的缙云山浸在清冷的雾里,项目食堂则蒸腾着温暖的热气。清晨六点,要出发去工地的四川技术员小王望着一排排馒头,无奈地往里面夹上一筷子红油莴笋。“重庆的春天从一碗小面开始,怎么反而在重庆吃不着小面了。”大厨从厨房窗口探出头,镜片上还没擦净的水雾不知是锅气还是雾气,虽看不见眼睛了,但嘴角和语气都是笑意:“这不是轮着来的嘛,明天又有了。”

项目部的食堂是南北文化的第一个战场。米或馒头,粉或面,酸辣汤或玉米排骨汤,豆腐脑或鸡蛋羹,白砂糖或辣椒油,在菜单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刚开始浙江的小张吃麻辣香锅还要过水,现在能就着饭吃鸡杂里的泡椒了,大家都在适应嘛。”大厨说着,又往保温桶里添了一勺不加糖的豆浆。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吃饱了模仿自天南海北的食物,带着温暖的热量奔赴战场。窗外小雨敲击铁皮房板,滴滴答答为TBM的始发紧张倒计时。

“TBM始发危机四伏,掘进参数不稳易致礃子面坍塌、地面沉陷,参数不当还会引发地面沉降隆起……”这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不过团队早有对策:用玻璃纤维筋砼桩让TBM安全破除洞门;预装环形橡胶板止水装置防洞门涌水;及时同步与二次注浆加固;依据监测数据优化参数;掘进300毫米后开仓复紧刀具螺栓。春风徐徐,吹得氛围愈发热烈,他们带着责任与担当,严阵以待,誓要打赢TBM始发这场硬仗,为山城轨交添彩。

4月7日清晨,虎大右线TBM“钢铁巨龙”的刀盘缓缓转动,划破山城的晨雾。始发仪式上,赵师傅举着过年买的窗花自拍,红纸上“平安”二字在冷光中格外醒目。“咱们的盾构机也得有个好彩头。”他给家里打视频电话时,刀盘破岩的震动让手机屏幕微微颤抖,女儿在那头咯咯笑着,把背后窗户上的同款剪纸对向镜头。

这个春天,建设者们在雾中校准每一颗螺栓,在雨中监测每一组数据。当TBM完成首段100米掘进时,食堂特意煮了南北混搭的“庆功面”:南方的碱水面配北方的番茄鸡蛋卤,汤里飘着重庆的藤藤菜和东北的黑木耳。雾气散去的傍晚,施工现场的灯光与天上的星光同辉一色,仿佛在为这条地下长龙指引方向。

夏日蒸腾的汗水

七月的重庆像个巨大的蒸笼,地表温度突破40℃,隧道里也保持着恒定的闷热。盾构机内,周师傅的工装能拧出水来,他面前的显示屏上,刀盘转速、土仓压力、注浆流量等参数跳动如织。“在盾构机里没法出去透气,就全靠冰镇绿豆汤吊着命。”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哎,刀盘上的滚刀也是圆的,它能磨碎岩层,绿豆能磨碎暑热。”

端午节那天,工地组织了一场特殊的包粽子大赛。南方员工教大家包三角粽,北方员工则展示了长条形的“枕头粽”。人们包着粽子,话题渐渐从粽子品种飘到了下穿虎溪河的方案。“穿越时刀盘转速要降到每分钟四十毫米,同步注浆压力控制在二到三……”小杨用粽叶比划着盾构机姿态,手里的糯米却漏了满桌,引来一片笑声。

此时的左线施工正面临86米明挖段空推的难题。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人们轮班吃饭,回到地面的小何也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豌杂面。这次则是山西的小杨开始吐槽:“山西的面食种类才多,哎,你知道碗托吗?把面浆裹在碗里面,蒸熟凝固后就是一整块贴在碗上的面,用筷子划开……”

“听起来浇点糖醋当早餐吃不错。”小何故意打岔。不等小杨反应过来,在边上挑泡萝卜的盾构司机李师傅突然抬起头,“这不是跟盾构机贴管片似的?不过,盾构机还要注浆。”

在大家笑李师傅满心都是工作的空隙里,小杨如遇知音:“有‘注浆’!碗托也要浇油泼辣子,管片和注浆,碗托和辣油,是必要的搭配!”

当蝉鸣最盛的八月,左线TBM顺利完成空推段施工时,周师傅也悄悄哼起了歌。歌声被淹没在盾构机里,但机械的轰鸣声成了最特别的伴奏。汗水滴落在钢轨上的声音,与远处虎溪河的流水声交织,奏响了夏日攻坚的热血乐章。

秋天渐熟的果实

九月的秋阳透过隧道口的缝隙洒进来,在管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食堂收集项目意见做出的新菜单引人注目:北方的红烧肉炖粉条挨着南方的梅菜扣肉,重庆的麻辣鱼旁边摆着东北的锅包肉。小何举着饮料杯笑道:“咱们的盾构机就像这拼盘,把各地的智慧都融合在一起了。”

国庆期间,工地举办了“盾构知识竞赛”,题目里藏着南北文化的趣味碰撞:“当盾构机遇到砂质泥岩,应该调整哪些参数?”“北方饺子和南方汤圆,哪种更适合隧道施工庆功宴?”

质量管理进入关键阶段。项目经理何振强带着团队执行“毫米级管控”,管片拼装错台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当第一片落叶飘进隧道时,璧~虎TBM区间左线刚好完成500环掘进,工地上新制的鲜艳横幅,在秋阳下闪着光。

冬雨洗刷的微光

冬天的寒风掠过大学城南站的接收井,隧道内却依然炎热如夏。何队带着设备维保团队对TBM进行全面“体检”,重点检查液压系统油温、润滑脂粘度等冬季易出问题的部位。“人过冬要穿厚衣,盾构机也得做好保暖。”讲解技术问题间,他哈出的白气在灯光下散开。

春节临近,程师傅给女儿的信里画了盾构机的简笔画:“爸爸在地下开着钢铁巨龙,等它钻出头,就带你坐第一班地铁。”小张给父母寄去重庆的火锅底料,附言说:“今年不能回家吃饺子,就用这个煮丸子,一样团圆。”项目部还安排了“云团圆”视频会,让员工在隧道内与家人“线上守岁”。

此时的璧~虎TBM区间右线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小张在除夕夜的朋友圈写道:“当新年钟声敲响时,盾构机的刀盘正顺利啃噬最艰难的岩层,这是献给新年最好的礼物。”

元宵佳节那天,项目挂起了红灯笼。煮汤圆和炸元宵同时上桌,大家围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小何看着手机上的日历,“明天就是七九,七九河开,不过这边本来就不结冰嘛。”小杨立刻接话:“重庆的河不按规定来,我们的工期可是按规定来的。”

天气渐渐回暖,胜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季节的休止符

当盾构机突破岩壁,再次与久违的阳光相见时,春雾中的筹备、夏日里的攻坚、金秋时的积淀、寒冬中的冲刺,在这一刻为满是磨损的刀盘镀上绚丽的光芒。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在此刻汇成同一句话:“通了!隧道贯通了!”

贯通尚不是终点,合上工作日志和满是涂改痕迹的食堂菜单,在后期工作仍在进行的当下,27号线建设者们仍在忙碌。他们缩短了重庆人民生活的时空距离,工程项目和饮食习惯交织了他们心的距离。那些南北饮食的碰撞与融合,那些节日坚守的温暖与力量,都已凝固在砂岩与管片的缝隙里,成为山城地脉中最动人的时光日记,见证着他们为城市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