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深土之下 钢铁盛开——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璧山站~虎溪站TBM区间施工纪实 |
|
|
|
嘉陵江的晨雾宛如轻柔的纱幔,尚未完全消散,缙云山的轮廓已在这朦胧中缓缓苏醒。在山城重庆的褶皱里,“昆仑47、49号”两台钢铁巨兽沿着2500多米的轨迹潜行,刀盘转动的轰鸣与岩层碎裂的脆响交织,在地下深处谱写出独特的交响曲。 这是重庆地铁27号线璧山站~虎溪站的TBM掘进现场,一群来自高原的建设者正用盾构机的钢甲作笔,以岩层为纸,在深土之下描绘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新脉络。 破晓之前:在迷雾里劈开一条路 重庆高新区大学城伍家沟的土地上,几株黄葛树的气根垂落如帘,它们沉默地注视着脚下——那里,一条钢铁隧道正一寸寸生长。从璧山站~虎溪站TBM区间,左线2574米、右线2524米的距离里,藏着太多与泥土较劲的日夜,太多让钢筋有了温度的故事。 2023年,工程团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原规划的双始发方案,在密集的地下管线面前举步维艰,迁改方案几经修改,始终无法与工期要求相匹配。分管TBM的领导蹲在临时搭建的沙盘前,手指划过代表车站的木质模型,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最初的方案就像件不合身的衣裳,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节奏。” 深夜的会议室里,灯光亮得刺眼,地质雷达扫描图铺满了整张会议桌,岩层的走向在屏幕上化作流动的波纹,仿佛在诉说着地下世界的复杂。“把始发场地挪到风井!”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窗外的雨恰好敲打着玻璃,发出急促的声响。这个想法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困局。后经与参建各方积极沟通,由业主组织会议同意璧山站~虎溪站区间始发场地调整至区间风井,施工组织调整后预计工期提前约6个月。虽然风井场地狭小,需要重新计算TBM的掘进参数,但却能避开管线密集区,为项目建设争取宝贵的时间。项目经理一拍桌子:“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2023年12月28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去,首台TBM的吊装作业如期进行。巨大的台车组件被缓缓吊下,阳光恰好穿透云层,洒在巨大的组件上,闪着金属的光泽。当台车稳稳落在始发基座上的那一刻,围观的工人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在井筒里久久回荡,那是对这头钢铁巨兽的欢迎,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2024年3月1日,重庆的空气中已带着暖意,壁~虎区间左线TBM始发的日子到来了。操作手小李站在操作室里,目光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仿佛在与这头钢铁巨兽对话。随着一声“推进”的指令,刀盘缓缓转动,岩壁与金属碰撞的火花透过观察窗闪过,像黑暗中绽放的星火,标志着这场地下征程正式拉开序幕。2024年3月22日,壁~虎区间右线TBM也顺利吊装下井;4月30日这天,右线TBM也如期始发,两条钢铁巨龙并肩,向着虎溪站的方向前进。 征途之中:与泥土的千百次对话 工程管理部的文件柜里,一本《璧山站~虎溪站TBM区间始发、掘进、到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蓝色封皮已经被翻得泛白,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无数个日夜。王工翻开方案,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间,夹着几片干枯的岩芯样本。他用指尖捻了捻岩芯断面,粉末簌簌落下:“你看这片泥岩,遇水就软得像豆腐,掘进的时候可得格外小心。” TBM在地下穿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当掘进至深处时,地质雷达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的异常区域像块模糊的水渍,预示着前方可能存在富水层。李队在对讲机里急促地喊道:“立刻降低推进速度!”操作室里,土压表的指针剧烈跳动,刀盘扭矩瞬间攀升。注浆班的工人早已严阵以待,水泥浆液通过管道注入掌子面,形成一道无形的止水帷幕,将危险挡在隧道之外。 盾构机的“肚子”里,管片拼装工正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操作。老张戴着头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整着管片的位置,螺栓拧紧的力矩要精确到牛米。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说:“这活儿跟绣花一样,半点马虎不得。”灯光下,管片接缝处的误差不超过3毫米,同步注浆的浆液通过注浆孔渗出,在管片外侧形成均匀的保护层,像给隧道穿上了一件防水外套。 在风险管控的作战图前,TBM专职安全员小赵用红笔圈出新的关注点。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记录着每个风险点的处置情况。他指着图上的标记说道:“我们就像排雷兵,得提前把这些风险都排除掉。”墙上的时钟指向午夜,办公室的泡面桶堆成了小山,每桶面的桶壁上都写着不同的施工参数,那是他们与地下风险博弈的见证。 险峰之上:在豆腐上的精准绣花 2024年9月14日,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壁~虎区间右线TBM要穿越外环高速公路这一关键路段。这段路程不长,却充满了挑战,地下的地质条件复杂,如同在“豆腐上绣花”,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穿越安全,项目技术团队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反复研究地质资料,优化掘进参数,现场安排专人指导施工。赵经理站在监控屏幕前,神情严肃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掘进,每一个参数都得精准控制,不能有半点差错。” 掘进过程中,操作手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控制着刀盘转速、渣土流速,尽量减小刀盘扭矩,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姿态控制也尤为关键,他们结合线路线型,合理选择管片,做到勤纠缓纠,杜绝蛇形纠偏。推进速度和推力保持均匀,土仓压力严格控制,出土量也被严格把控,严禁超挖。同步注浆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确保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达标,形成坚实的保护层。 地面上,监测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维保人员也时刻待命,每半环掘进完成后,就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TBM顺利穿过了外环高速公路,监测数据显示,沉降值稳定在安全范围内,这场“地下穿越战”取得了圆满成功。 荣耀之巅:汗水浇灌的钢铁之花 盛夏的施工现场,热浪滚滚,夹杂着机油的味道。TBM操作室里,空调嗡嗡作响,小李盯着屏幕上的掘进数据,额角的汗珠滴落在操作台上。“今天掘进突破6环了,破了我们这个月的最佳掘进环数了!”他喊了一声,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地面,调度室里顿时响起了掌声,有人抓起桌上的西瓜就往井下跑,这是他们提前约定的奖励,每突破一个掘进纪录就开一个西瓜。 2024年7月15日,左线掘进突破百环的喜讯传来,工人们自发聚集在显示屏前,看着数字跳到100的瞬间,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一同来到区间隧道拉着“热烈祝贺璧~虎区间左线TBM掘进顺利突破百环大关”横幅,进行合影留念,他们的笑声在隧道中回荡,为接下来的掘进工作增强了信心。8月20日的百环验收现场,监理工程师拿着塞尺仔细检查管片接缝,当宣布平整度误差符合标准时,技术组的年轻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8月23日,右线TBM也顺利突破百环,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让大家充满了干劲。 时间很快来到2025年3月17日,左线TBM顺利突破1000环,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操作室里,小李看着屏幕上的数字,心中感慨万千,这1000环凝聚着太多的汗水和付出。5月10日,右线TBM也突破了1000环,两条钢铁巨龙在地下稳步前行,离终点越来越近。 单月178环的掘进纪录诞生那天,这个数字背后,是操作手们每班4次的参数微调,是维保人员每天2万步的设备巡检,是食堂师傅凌晨4点的宵夜。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建设者们的辛勤与坚守。 2025年6月15日,是项目团队永远镌刻于心的日子。左线TBM的刀盘轰然破土,早已翘首以盼的人群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建设者们紧紧相拥,满是汗水与尘土的脸上,漾着胜利的喜悦。8月2日,右线TBM如期贯通,标志着壁~虎TBM区间双线顺利贯通。现场拉起的条条红幅,在猎猎山风中舒展飘摇,那鲜红的色泽,多像建设者们滚烫跳动的心啊。这每一寸布料的舒展,都承载着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执着;这每一次随风的摆动,都诉说着他们对项目圆满的赤诚与期盼。 我们采风小组站在贯通的隧道里,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那些深夜会议室的灯光,暴雨中监测棱镜的微光,操作台上跳动的参数,管片接缝处细密的浆液,共同编织成这部地下史诗的注脚。四局盾构人用钢铁的意志驯服了复杂的岩层,让隧道在深土之下舒展成优美的线条。他们的手掌粗糙如砂岩,却能操作精密到毫米的设备;他们的皮肤黝黑似泥岩,却在地下深处点亮了城市的光芒。 当未来的列车呼啸而过时,乘客们或许不会知道,这段旅程的每一米,都凝结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那些在刀盘转动中绽放的钢铁火花,那些在管片拼装时凝固的水泥印记,终将在时光里沉淀为城市的勋章,见证着一群四局盾构人如何用不平凡的坚守,在深土之下种出了最美的钢铁之花。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