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以坝为基,筑就未来——安哥拉库内内抗旱大坝项目建设侧记

发布日期:2025-10-28 信息来源:国际公司   作者:刘强   字号:[ ]

湛蓝天空下流云如絮,无垠的绿色丛林层层叠叠涌向天际,大坝如钢铁巨擘盘踞其中。自然的静谧与工程的磅礴力量在此碰撞,丛林的翠色与施工现场的雄浑质感交织成一幅独特的画卷。

安哥拉库内内抗旱大坝项目是安哥拉重点民生工程,涵盖溢洪道土方开挖与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部分主坝回填、连接桥浇筑及溢洪道进水口边坡防护等关键任务。目前,项目关键节点已全部顺利完成,整体进度达90.06%。项目建成后,将满足5.5万户居民用水,供给6万头牲畜饮水,并为9200公顷土地提供全年灌溉,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困境。

开拓序章:从零筑路,贯通荒原

项目地处偏远,距离库韦拉伊市90公里、省会翁吉瓦市170公里,更与首都罗安达相距1600公里之遥。一切从“无”开始。先遣队一旦驶出库韦拉伊市后,便与外界彻底失联。为了尽快打通这条“生命线”,队员们日复一日在荒野中奋战。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成为这段日子中最难忘的回忆。那天傍晚,生产部主任尉全红带队返程,雨季突袭的暴雨将干燥的红土路面化为泥潭。车辆猛地一沉,轮胎空转,寸步难行。

更紧迫的是,与驻地约定的通话时间将至。“一旦失联,后方肯定要全员出动搜救,那麻烦就大了!”尉全红一把抹掉脸上的雨水,第一个跳进泥泞。“不能让家里担心!是爷们儿的,就把它推出去!”

众人应声而下,齐力推车。“一、二、三——推!”号子在雨幕中回荡。雨水模糊视线,泥浆浸透衣衫,众人双脚深陷,肩膀紧抵车身,一次次发力。

“车轮动了!再加把劲!”

有人喊道。随着车辆发出的一声低吼,终于挣脱了泥沼,重回路面。当车灯刺破雨幕,准时照亮驻地大门时,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尉全红看着身边一群“泥人”,咧嘴笑道:“看咱们这身‘戎装’,这路,迟早得被咱们治得服服帖帖!”

正是凭着这份“必须按时回家”的责任感和坚韧意志,进场路于2022年10月底顺利贯通,为后续主体工程建设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智慧攻坚:数据说话,重塑蓝图

道路贯通后,项目转入主体工程的技术攻坚阶段。面对溢洪道初始设计的优化任务,项目团队以智慧和担当精准破局。

总工程师金大旭在实地勘探和数据复核时率先发现问题。他在会议上指出:“原设计将溢洪道置于右岸这片‘豆腐渣地基’上,且设计宽度达200米,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在大坝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问题一经提出,技术团队昼夜奋战,比对两岸地质数据与水文记录,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金大旭向项目负责人胡林海汇报时强调:“数据表明,右岸是‘软肋’,左岸方为‘铁肩’。80米宽是科学计算的‘黄金尺寸’,足以胜任泄洪任务。”

胡林海仔细审阅着每一页数据,权衡着技术风险与沟通压力。最终,他毅然拍板:“老金,既然科学和数据都站在我们这边,那这个风险我们值得冒,这个责任我来担!就按优化方案推进,我们必须为工程的长远安全负责。”

经过多轮沟通,项目团队以扎实数据和清晰表述,成功说服设计与监理。这一关键决策,不仅从源头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更大幅减少了工程量,为项目成功奠定智慧基石。

凝心聚力:语言筑桥,同心同行

重大技术方案落定后,项目团队意识到,中安团队的深度融合是高质量施工的关键。于是,“葡语小课堂”在营地应运而生,成为每晚七点的固定风景。

翻译乔玉林站在简易白板前,面对技术员、老师傅和安方工长,声音洪亮:“图纸问题解决了,现在要解决咱们的沟通问题!今天学工地三件宝——‘加油’‘注意安全’‘干得好’。来!跟我念:Força! Cuidado! Muito bem!”

会议室里跟读书此起彼伏。有人把“Muito bem”念成了“没劲蹦”,引来阵阵笑声。乔玉林耐心纠正,并请安方工长做示范。她总说:“语言不是考试,是桥梁。说错了不怕,敢说就是胜利!”

日积月累,小课堂结出硕果。当中方工长用地道的葡语下达指令,安方员工也主动用中文提醒“注意安全”时,这条由语言构筑的信任之桥,已为后续更为复杂的施工与协同创新铺平道路。

因地制宜:巧手匠心,破解困局

沟通畅通后,团队创造力在应对资源困局中充分展现。安哥拉当地,铅丝石笼等关键材料采购周期动辄数月,而项目监理标准又极为严苛,“等料施工”模式难以为继。

面对困境,项目团队并未坐等。在观察到当地工人手工编织石笼效率低、质量参差后,他们迅速组织召开现场会。

“材料等不起,工期更等不起。但我们有人、有手、有脑子!”项目负责人胡林海指着堆放在角落的废旧油桶和钢筋头说,“这些东西在别处是废料,在咱们这儿,能不能变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在他的推动下,“变废为宝”的技术攻关就此启动。胡林海亲自牵头,与技术人员、综合队组成攻关小组一头扎进了营地里的钢筋加工车间,画草图、调零件。

“这里加个支腿,转起来才省力!”

“卡口设计必须确保网孔精准!”

设计、组装、焊接,经过多次的调试与改进,一台结构简单、实用高效的铅丝石笼手工编制滚筒装置终于诞生。

当滚筒转动,将铅丝编织成牢固、标准的网格时,现场响起热烈欢呼。这套由废旧物资改造的设备,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更确保了石笼质量稳定,让前来查验的项目监理也竖起了大拇指。

这闪耀于困境之中的现场智慧,不仅破解了工期瓶颈,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员士气,彰显出中国建设者因地制宜、锐意创新的卓越能力。

安哥拉南部的热浪,持续炙烤着库内内省干裂的土地。正是在这片渴望甘霖的大地上,安哥拉库内内抗旱大坝项目——这座重力式粘土心墙土石坝,正于灼热的风沙与建设者的汗水中不断“生长”。它的使命,是锁住雨季的馈赠,为干涸大地蓄出一条延续生命的蓝色脉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