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奋进“十四五” 发展谱新篇】风从天山来

发布日期:2025-11-13 信息来源:装备公司   作者:张宏   字号:[ ]

风,从天山来,掠过戈壁,掠过草原,掠过一座座银白色的塔筒,像一支无形的笔,在广袤的大地上写下诗行。

这不是自然的风,这是时代的脉动,是“十四五”期间,新疆分公司以钢铁为弦、以创新为谱,奏响的一曲绿色交响。

风起:战略落子,布局边疆

时间回溯到2013年4月,当第一声锤响在达坂城戈壁回荡,新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破土动工。利用原新疆天山锅炉厂厂房设备,盘活闲置资产,形成了新的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同年9月,分公司就具备了生产能力,首战便承接了中电投新疆达坂城风电一期、哈密淖毛湖等项目。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疆分公司再次把“战略地图”铺开——乌鲁木齐机关统筹,吐鲁番、塔城双基地联动,一条“一核两翼”的产业走廊横贯天山南北。2021年7月,吐鲁番基地在阵阵鞭炮声中正式投产,基地5条生产线有序运转;与此同时,塔城基地也在加速建设,这个距离巴克图口岸仅2公里的制造基地,厂房面积23600平方米,布置了6条现代化生产线。

这不是简单的“建厂”,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落子。五年间,两大基地累计完成风电塔筒制造超960套,钢结构工程量达37万吨,业务足迹遍布天山南北,构建起辐射全疆的供应网络,真正实现了“立足新疆、服务全国、走向海外”的战略愿景。

风劲:技术攻坚,创新引领发展

风能,是新疆最慷慨的馈赠,也是最需要技术实力去驾驭的自然之力。“十四五”期间,新疆分公司将“创新”刻入发展基因。

2024年,木垒东新新能源项目作为分公司承接的首个分片式塔架项目,如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与常规塔筒截然不同的结构设计,分公司技术团队迎难而上,从零开始摸索工艺路径,成功攻克了环向法兰组拼、竖向法兰焊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填补了分公司在分片式塔架制造领域的空白,为后续同类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技术储备。

同年,吐鲁番基地承接新疆首个直径超过6米的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非分片式风电塔筒项目——广东能源托克逊县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塔筒制造,展现出分公司在重型装备制造方面的技术实力。在与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分公司还参与了多个大兆瓦级风电项目的塔筒制造,不断提升“四局装备”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五年间,分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投入,累计取得国家专利授权三十余项,荣获多项QC成果奖项,完成了系列科研立项。这些技术积累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尤为可贵的是,技术团队将论文写在了戈壁滩上:针对新疆冬季极端低温,他们完善预热工艺;面对夏季高温挑战,他们优化涂装环境;为应对风沙考验,他们改进生产防护……越是复杂的自然环境,越需要严谨的技术保障。新疆分公司用扎实的工艺和可靠的产品向市场证明:我们可以让风能转化为稳定可持续的绿色电力。

环境越极端,标准越严苛。新疆分公司用“钢铁的温柔”告诉每一阵风:你可以狂野,但我必须可靠。

风和:管理升温,数字背后有人心

如果说精度是骨骼,温度就是血液。“十四五”期间,分公司把“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写进年度计划,更写进每一位员工的日常。

机关“瘦身”,管理下沉。乌鲁木齐机关编制压缩45%,推动管理力量前移,让技术、质量、安全、采购等岗位人员与一线生产者并肩而立。许多过去需要多层流转、反复沟通的问题,如今在现场便能定夺决断。“事不隔夜、马上就办” 的作风,已成为基地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生动注脚。

成本“瘦身”,向精细管理要效益。精打细算的汗水,在2025年凝成了沉甸甸的果实。分公司成本管控精准发力,于两大关键环节实现突破。防腐施工单价实现有效降低,在中国电建托克逊县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塔城市国家电投二期等6个项目中全面推行,可实现节约成本逾230万元;运输分包通过智慧谈判有效压降,在金风塔城地区托里县80万项目标段三、华电新疆博州温泉县500兆瓦风电项目等4个项目中单套费用显著下降,可实现节约成本约250万元。近五百万元的效益,非纸上数字,而是“降本增效”战略落在实处的铿锵回响。

更有温度的,是考勤表上的每一个名字。2022年盛夏,吐鲁番地表70℃,车间里焊花飞溅。工会把西瓜、绿豆汤、藿香正气水送到工位;2023年冬,塔城风雪呼啸,无论加班到多晚,基地食堂的灯总会为员工们亮着,锅里始终留着热乎的抓饭和奶茶。一位刚下晚班的老师傅搓着手说:“天是冷的,饭是热的,心是暖的。这就跟家一样。”

“我们制造的不仅是钢铁产品,更是员工们的未来”,五年来,分公司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员工收入稳步增长。“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践行,正点亮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前行之路。

风涌:出海扬帆,从天山到草原

从天山到草原,新疆分公司将中国的“绿色风能”吹向了广阔的中亚市场。2021年,分公司承建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全容量投运,中亚最大风电场拔地而起;2023年,哈萨克斯坦谢列克60兆瓦风电场项目作为“中哈产能合作典范工程”和“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获中国电建优质工程奖;作为哈萨克斯坦单机容量最大、一次建成规模最大的风电工程,赫罗姆陶项目一举刷新了该国风电领域的纪录。2025年9月,该项目全容量并网,每年将贡献约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有力缓解南部地区电力短缺,优化能源结构,相较燃煤,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16万吨,为哈萨克斯坦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出口的不只是塔筒,更是标准。2024年,分公司同时取得ISO-3834国际焊接体系、EN1090欧盟钢结构双认证,成为中亚业主眼中的“中国名片”。“以前是我们找订单,现在是订单找我们。”塔城基地项目经理说到。

风,没有国界,但技术有归属。新疆分公司用五年时间,将“四局装备”刻入了中亚多国的风场名录。

风望:青山不老,奋斗不止

“十四五”即将收官,乌鲁木齐办公区的规划图上,一个个新标注的坐标熠熠生辉。这些坐标背后,是新疆分公司全体员工在戈壁滩上度过的日夜,是与风共舞的岁月,是把青春献给绿色能源事业的执着。

有人问:“风总有停的时候,你们靠什么?”分公司总经理指着远处一排排转动的风机说:“风会停,但风不会消失。只要地球转动,风就会再来。我们要做的,是在每一次风起时,都能张开翅膀。”

于是,我们看到——戈壁夜空,焊花像星辰一样绽放;天山脚下,塔筒像银色胡杨一样生长;草原尽头,风机像骏马一样奔腾。这些钢铁巨人不仅承载着绿色能源的希望,更镌刻着新疆分公司的奋斗印记。

风从天山来,带着钢铁的温度,带着匠心的刻度,带着一代代四局人的心跳。“十四五”的篇章即将合上,但风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新疆分公司将继续驭风为楫,执钢为笔,书写装备制造的新传奇。

让我们把耳朵贴向大地——听,下一阵风,正掠过天山,呼啸而来。那是梦想的声音,是奋斗的节拍,是一个绿色新时代最动人的序曲。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