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抽水蓄能项目——以精细化管理筑牢农民工权益保障基石 |
|
|
|
|
在甘肃省张掖市辽阔的土地上,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张掖抽水蓄能电站正在稳步推进建设。作为助力国家达成“双碳”目标的工程背后,是数千名农民工兄弟以汗水铸就的坚实根基。项目部以“管理落地,权益护航”为核心,通过严把“五关”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项目安全高效建设注入坚实动力。 制度筑基,规范农名工管理全流程 制度是管理工作的“硬支撑”,只有建立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才能让农民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项目部以“八项措施”“六道程序”“3阶段15步骤”为核心框架,制定了适用项目部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农民工实名制监督管理办法》,重点从施工准备、进场施工、结算退场三个阶段对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农民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导。 成立了以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民实名制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农民工管理专岗,同步督促各协作队伍配备劳资专管员,形成“项目统筹、专岗负责、队伍协同”的管理机制。同时,严格要求施工队伍依法与农民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实时更新用工台账,落实工资支付流程,通过协作队伍定期资料报送、现场人数检查、人员系统录入及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情况统计分析报告等方式,动态掌握项目农民工管理实际情况,从制度层面防范劳动纠纷,为农民工营造稳定的务工环境。 数字赋能,严把农民工准入管理关 为强化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效能,项目部构建标准化信息登记流程,严格落实“一人一档”要求,从源头把控人员准入质量。农民工进场前,须完成岗前技能交底、安全质量培训、职业健康体检等专项环节,且所有教育培训实行实名化记录;分包单位需提交完整进场人员花名册,经身份信息核验无误后,逐一签订、入场须知及用工合同,约定施工要求、合法权益、岗位、工资标准、合同期限及支付周期等关键内容。 为杜绝管理漏洞,确保在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项目部依托甘肃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HSE可视化智慧管理平台,组织进场农民工在“陇明公从业人员APP”上完成实名认证,实现农民工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工资标准、联系方式、所属队伍等数据的全维度掌握与共享。同时,可以通过系统后台生成的人员花名册与日常花名册对比核对在场人员情况,确保人员管理精准可控。 “身份证正反面录入成功了,该拍个人照片了,身体不要动,好了,下一位。”这是农民工专管员在给工人逐个进行“陇明公”实名认证系统录入。 专户保障,筑牢农民工薪资支付防线 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项目部严格依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在银行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工程款中的工资部分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每月工程款到账后,优先划转工资资金,采用“工资代发”模式直接发放至农民工账户,从源头杜绝工资拖欠风险。 同时,项目部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在各分包单位工程款结算时,按工程结算款的3%预留保证金,作为应对工资拖欠的应急保障资金,为农民工薪资支付加上“双保险”。 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项目部邀请中国建设银行张掖分行走进项目部,上门为每一位农民工办理个人工资卡。由项目农民工专管员与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比对台账,确保“人证合一、本人办理、本人领取”,有效规避代办冒领问题;银行同步为农民工开通手机银行服务,方便其实时查询收支明细,切实让农民工“薪资有保障、心里更踏实”。 “以后再也不用愁工资发放的事儿了,钱到短信就来了,我们感觉很安心!”提到工资发放,农民工刘师傅语气坚定。 维权公示,畅通农民工权益保障渠道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营造和谐施工环境的核心。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生活营地等显眼位置,统一设置农民工维权告知示牌与工资监督发放举报箱,定期张贴每月工资单、考勤表、人员变动情况、各级管理人员联系方式以及农民工的权益救济渠道,确保农民工清晰知晓权益内容与维权路径,为其撑起“维权保护伞”。 此外,项目部制定《信访维稳管理办法》,建立“预防-控制-处理”全链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信访接待值班制度,确保信访渠道24小时畅通。每月工资发放后,农民工专管员通过现场走访交流、电话抽查回访等方式,逐一核实工资到账情况,主动收集农民工遇到的问题与诉求,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因工资支付引发的信访案件,实现“内部有保障、外部有联络”的常态化管理,切实将农民工权益保障落到实处。 “师傅,想您确认下昨天发的工资您收到了吗?” “收到了,月月都会按时发。” “好的,工资卡是您本人保存吗?” “那肯定我们自己拿着呢。” “好的,如果你们后期遇到什么问题,及时拨打维权告示牌上的电话,我们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每月在施工现场这样的对话总是在不断重复,从沟通中及时了解到农民工管理时真实出现的问题。 人文关怀,解决农民工一线难题 “宿舍里有空调、24小时热水,下班能和家人视频,在工地就像在家一样!”农民工王师傅的话,道出了项目生活服务的温度。 张掖抽蓄项目围绕农民工生活需求,从细节入手办实事:设置了产业工人培训室、食堂、洗衣房、淋浴房、洗漱房、冲水厕所等配套设施,在细部设计上考虑到大家衣服晾晒问题,专门增设了晾衣房,为大家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安排保洁定期清扫公共区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 为让农民工感受到“家”的温暖,项目部通过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关怀等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慰问活动,为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农民工送上节日慰问品;为更好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活动,邀请权威医院走进工地,为工友们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肺功能等多项健康检查;为解决施工、生活中的难题,项目部在施工区内建立“爱心驿站”,配置了饮用水、防暑药品、消毒酒精等供大家免费使用;设立“农民工便民服务点”,提供理发、快递代收等服务;设立“暖心工地银行”、设立手机宽带业务咨询办理及套餐升级活动等一系列措施,让工友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打造“张掖温度”。 如今,行走在张掖抽水蓄能项目施工现场,处处可见农名工队伍的崭新面貌,技能水平更“高”、精神状态更“美”、内心感受更“暖”、干事底气更“硬”、日常生活更“乐”。下一步,张掖项目部将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管理模式、更优质服务方法,真正让每一位建设者都能在工程中实现价值、收获幸福。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