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安全“声声”不息 责任“环环”相扣——金塘冲水库枢纽工程安全管理纪实 |
|
|
|
在资水河畔的湖南益阳安化县,金塘冲水库枢纽工程的轰鸣机械声日夜不息。然而,在这曲宏大的建设交响乐中,最为动人的旋律却是那“声声不息”的安全警示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叮咚!您有新的安全提示请查收。”清晨6点,钢筋工老李的手机准时响起。点开项目部开发的“一会三卡”小程序,今日的作业风险提示和防控要点一目了然。“这个声音现在成了我们的开工号角,”老李笑着说,“比以前班组长扯着嗓子喊管用多了!” 智能巡检的科技之声 金塘冲水库的创新,在于让安全真正“发声”。数字化手段让警示声入耳,更入心。 智能监测的预警声。在大坝基坑作业区,安全员小王正在通过手机APP接收系统预警:“基坑东侧边坡有松动风险,请立即处置。”项目部在关键部位安装了12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边坡位移、渗流、沉降等数据。“这些传感器就像工程的‘听诊器’,能够及时捕捉到潜在的风险,”小王解释说,“系统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 无人巡检的机械声。在施工区域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自动执行巡检任务。“我们采用了无人机+AI识别的智能巡检系统,”无人机操作员小刘介绍,“无人机每天自动飞行巡检,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发现安全隐患,效率比人工巡检提高了3倍。”巡检发现的问题会实时上传到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整改任务单。 智能识别的警示声。在主要施工通道口,AI智能识别系统正在工作。“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绳等违规行为,”安全总监白总指着监控屏幕说,“发现违规行为后,系统会立即发出语音提醒,并记录在案。”这套系统运行以来,现场违章率下降了70%。 责任体系的闭环之声 金塘冲项目构建了“发现-报告-处置-反馈-激励”的闭环管理体系,让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隐患排查的闭环声。在项目部的安全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隐患整改进度。“每个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成,系统都会全程跟踪,”安环保李主任介绍说,“比如昨天发现的起重设备安全隐患,2小时内就完成了整改验收,整个过程有迹可循。”项目运行以来,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2356项,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责任传递的交接声。在每个作业班组的交接班区域,都设有智能交接班终端。“上一班次的安全状况、待处理问题、注意事项等,都会通过系统传递给下一班,”开挖班班长介绍说,“这样确保了安全信息的无缝传递,避免了因交接不清导致的安全隐患。” 激励机制的兑现声。在项目部“安全积分超市”里,工人们正用安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我因为提出了一个改进安全措施的建议,获得了50积分,”焊工班长小李抱着新兑换的安全帽笑着说,“这种激励机制让大家从‘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积分超市运行半年以来,已累计兑换积分达12万分,提出安全改进建议356条。 绿色工地的生态之声 金塘冲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关注人的安全,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声。 废水处理的循环声。在生产废水处理区,三级沉淀池中的水流声不绝于耳。“我们每天处理废水500吨,其中200吨回收利用于降尘洒水,”李主任指着处理设备说,“这套系统不仅达到了零排放标准,每年还可节约用水7万吨。” 弃渣场的生态声。在弃渣场区域,层层碾压的弃渣体上已经长出青青小草。“我们采用分层碾压、植被恢复的生态化处理方式,”李主任介绍说,“累计种植树木5000余株,草坪2万平方米,让弃渣场变成了绿色山坡。” 扬尘防控的喷雾声。在施工道路两旁,智能喷淋系统正在喷雾降尘。“我们建立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当PM2.5浓度超标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降尘设备,”李主任说,“这让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良水平。” 应急管理的守护之声 金塘冲项目构建了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奏响了守护生命的强音。 预警预报的哨声。“我们建立了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系统,设置8个雨量站、12个水位站,”李主任指着监控大屏说,“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提前48小时预测汛情。” 应急演练的号声。在应急演练场上,防汛应急救援队正在进行月度演练。“我们的应急响应就像精密齿轮,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队长说,“通过数字化调度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到了15分钟以内。”项目今年已开展应急演练12次,参与人员达2800人次。 物资保障的备勤声。在应急物资仓库,沙袋、水泵、救生衣等物资摆放整齐。“我们建立了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物资状态,”仓库管理员小张说,“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能够立即调拨使用。” 安全文化的浸润之声 金塘冲项目注重培育安全文化,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安全培训的交响声。在安全体验馆内,新入职工人正在通过VR设备进行安全体验。“这样沉浸式的培训比单纯讲课效果要好得多,”李主任说,“我们已经培训1.2万人次,考核合格率99.5%。” 安全对话的共鸣声。“我们每月召开安全对话会,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建议,”项目经理刘总说,“很多好的安全措施都来自工人的智慧。”比如现在推广的“安全互保对子”制度,就是由开挖班工人提出的建议。 家庭联保的温情声。项目部还开展了“安全家书”活动,“让工人家属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项目经理刘总介绍说,“家属的叮嘱往往比我们的制度更有效果。” 技术创新的变革之声 金塘冲项目在安全管理技术上的创新,奏响了一曲变革的独奏。 数字孪生的模拟声。“我们建立了工程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模拟施工过程,安全总监白总说,“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优化施工方案。” 智能穿戴的提示声。项目部为高危作业人员配备了智能手环,“实时监测人员心率、血氧等生理指标,”设备管理员说,“当指标异常时,系统会发出预警,防止过度疲劳导致事故。” 5G网络的传输声。“我们实现了5G网络全场覆盖,确保了数据实时传输,”信息技术主管说,“这为各类智能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永不落幕的安全之声 夕阳西下,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安全总结会的语音记录自动生成会议纪要,传送到每个人的手机中。“这些安全声音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项目经理刘总望着正在崛起的大坝说,“因为它们承载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坚守。” 金塘冲水库的安全管理实践表明,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要让安全理念融入每个细节,让责任传递到每个环节,让科技赋能每个过程。在这里,安全“声声”不息,责任“环环”相扣,共同奏响了一曲现代工程安全管理的华美乐章。 这曲乐章中,有智能系统的提示音,有责任交接的确认声,有持续改进的讨论声,更有守护生命的和谐之声。这些声音汇聚成流,生生不息,共同筑就了金塘冲水库坚实的安全堤坝,也为水利行业的安全管理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金塘冲,安全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可听、可见、可感的现实存在。它回荡在工地的每个角落,融入每个建设者的日常行动,最终凝结成这座民生工程最坚实的根基。这就是金塘冲的安全“声声”不息的故事,一个关于创新、责任与坚守的现代工程寓言。 安全“声声”不息,声声传情,守护生生不息;责任“环环”相扣,环环有力,使命代代相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