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欣明:江河映初心 匠心绘答卷 |
|
|
|
2024年11月22日,青海羊曲水电站中控室骤然响起掌声——1号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振动、摆度、瓦温等技术参数均在优良范围内,所有关键指标数据远超国家标准,均达到“精品机组”的要求,这让身着油污工装、神情紧张的答欣明露出了笑容。此刻距他率队进场仅23个月,零下28度的寒夜里,这位38岁的项目总工创造了单机4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一月两投”历史纪录。 监控屏幕的蓝光映着他通红的脸颊,安全帽边缘凝结的冰碴簌簌落下,这个坚毅高大的身影与十四年前新疆波波娜水电站那个浑身水泥浆的见习技术员悄然重叠。 热能青年的水电启蒙 2015年秋,新疆小山口三级水电站的戈壁滩上,狂风卷着砂石抽打在临时板房的铁皮墙上。答欣明裹紧褪色的工装棉衣,望着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顺利并网发电,正式进入商业运行的3号机组,耳畔依稀响起四年前初到此地时的风声,里面裹挟着年轻人的迷茫与不甘。 “小答,愣着干啥,赶紧来呀。这段时间辛苦了,咱们顺利完成了“一年三投”目标!师傅们说晚上兄弟们聚一聚,就等你咯。后续还有收尾工作,咱们还得再接再厉呀。”师父的声音将他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回过头师父正笑着朝他招招手,旁边还有一群老师傅,是这几年并肩作战的战友。 2010年7月,K4527次列车穿越河西走廊的漫天黄沙,将23岁的答欣明送至新疆和田。海拔3200米的波波娜水电站施工现场,空气中含氧量仅有平原的65%。这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呼吸急促、头昏脑胀——他的高原反应首课,比技术培训早了三天。然而,他并没有就此退缩和倒下。 相比陌生艰苦的环境,冰冷坚硬的钢铁和机器才是他需要面对的难题,好在还有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瞧见压力表指针的颤动没?”师父呵着白气在结霜的管路上画出示意图,“这是系统在呼吸。”答欣明永远记得师傅的手——布满冻疮却稳如液压千斤顶,在零下25度的环境中将密封环安装误差控制在0.03毫米。 答欣明也展现出来了年轻人的干劲和毅力,施工现场,他的身影无所不在,手里紧握着图纸,蹲在泥泞的工地上,与师傅们一起讨论着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晚上回去熬夜看图纸、“啃”术语、查资料,记录每天新学的知识,日复一日地汲取技术“营养”。四年时间里,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他的双手早已被风沙和机械磨得粗糙,但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坚定和自信的光芒。 银河倾泻在寂静的戈壁滩上,脚下是沉睡的机组,掌心是师父传的千分尺。“终有一天,我安装的机组会像星辰般点亮远方城市的夜晚。”在答欣明的心里,一颗“安装好每一台机组,点亮更多光明”的种子已悄然埋下,远处夜巡车的光束照在这个热血青年的身上,如同一条通向未来的光之轨。 大国重器的硬币宣言 在完成波波娜水电站建设后,答欣明又参与了小山口、云南罗闸河、云南李仙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的机组安装调试或检修工作,逐渐成长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0年,他和团队拿到了世界级工程的入场券。“白鹤滩水电站共安装16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他们需承担左岸电站8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任务。其中,单台百万机组有50多米高、8000多吨重,相当于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属于超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上首批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被称为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打好这场“百万“硬仗成了当时所有人的奋斗目标。 “我们一定能再创辉煌!”望着营地上“装精品机组、建美丽工程、创千秋伟业、铸大国重器”的大字,答欣明摩拳擦掌,暗自给自己打气。同时,人员返岗、设备供应、隔离防控、精度和准度要求高……各种困难和压力也接踵而来。 为了“首批机组按期投产发电,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作为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答欣明和团队迎难而上,勇闯“无人区”,创新测量控制方法,研制配套工装,一次次优化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施工一线。 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左岸电站1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成为全球首台实现100万千瓦满负荷发电的机组,正式开启我国水电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高度赞扬全体建设者。 2022年5月30日,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掌声雷动,5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电厂进入商业运行阶段。带负荷试验结果表明,5号机组三部轴承振摆均在5“道”(50微米)以内,远优于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精品机组”标准,属“历史最优”! 答欣明从工装口袋掏出五枚硬币——1元、5角、1角错落排开,在5号机组顶盖上一一竖立。镁光灯骤亮,硬币在50.8赫兹额定转速中纹丝不动,如同焊在钢铁上的银花。“每道(0.01毫米)振动衰减,都是三万次螺栓预紧力的博弈。”他轻抚机组外壳,指尖传来的0.05毫米振幅,正是中国水电人写给重力的战书。在此之前,1号和2号机组也分别进入9道和8道。 每一次质量的跨越式提升,都凝聚着他和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这背后更体现了他们“永不满足现状、勇于自我革新”的拼搏精神和“敢于自我加压、主动迎接挑战”的进取气魄。 回想起当初立下的誓言——“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干不好,不仅是砸自己的牌子,更是砸单位的牌子”,答欣明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没有辜负来自各方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担当。 2024年1月,中国水电四局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团队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这是对他作为这个团队主要成员最好的肯定。 “从5万到100万千瓦,答欣明站在前辈们的肩上走的很快,但真正的征程,永远是下一座高峰。”他的脚下,金沙江的波涛正涌向黄河上游的羊曲。正面刻着“5道奇迹”,背面映着万里星河,答欣明也将带着他的“硬币”奔赴下一个战场。 高原峡谷的绿能澎湃 “作为我国±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重要支撑调峰电源,羊曲水电站将在促进青海省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应用、打造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推动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来之前,答欣明就做好了功课。 水电工程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对母亲河的治理是数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于这个曾在西北上学,且与水电打了10多年交道的汉子来说,描绘好黄河上这颗新的“明珠”,才能造福更多人民。 2022年11月,答欣明和团队成员跑步进场,在这片萧瑟荒凉的土地上开启了与时间的赛跑,“要行动起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不能坐等图纸”,在周例会后,根据项目负责人要求,答欣明将计划逐周逐日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并牵头成立QC攻关小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厂家安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把控。 “老赵!你那个水平仪气泡飘得比风筝还欢”!他踩着钢筋网跨过基坑,抓过起重工手里的仪器,哈了口气擦了擦镜面:“高原温差大,得先捂热了再校准”。转身又抄起焊工小孙的面罩,手指在焊缝上比划:“瞧这鱼鳞纹,头两遍走快了,得补个斜拉弧。” 黄沙粉尘混合着机器的轰鸣声,焊接、测量、敲击……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师傅们在定子、上机架等机组部件之间来回移动,答欣明也穿梭在各个工位中,时刻紧盯安装质量。傍晚的羊曲寒风凛冽,厂房里的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三十摄氏度,但在羊曲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施工现场一线却是灯火通明,他和团队克服高寒、低温、缺氧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三台机组蜗壳安装、2号机组蜗壳交面、2号机组定子吊装等任务皆超计划工期完成,三台机组蜗壳全部检测一次性合格率均100%,2号机组定子圆度0.33毫米,转子圆度0.34毫米,远超国标优良标准1.08毫米”。他的努力很快也取得了成果。 “2号机组尾水充水正式开始。” “收到!” “2号机组尾水管、蜗壳和引水流道下平段充水完成。” “经检查,技术供水室、检修渗漏排水泵房、水车室、尾水锥管蜗壳进入门均一切正常无渗漏情况。” “水力量测仪表盘各部位压力正常。” 时间很快来到2024年国庆前夕,随着2号机组尾水管充水一次性成功,首台机组即将投产发电进入倒计时。在支部会议上,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答欣明指着施工进度网络图划出三个红色方框:“把党小组建在工位上,大家同频共振,形成“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拧成“一股绳”,共同为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努力。 中控室的警报灯突然转绿,整个厂房像被按了暂停键——所有焊枪熄火、吊车停摆,几百双眼睛盯着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老起重工马师傅还拿着对讲机,话到嘴边紧张地不敢说出口。 “并网成功!”不知道谁先吼了一嗓子,声浪瞬间炸开。年轻技术员们把图纸抛向半空,A4纸在探照灯下翻飞如鸽群。焊工老王摘下面罩抹眼泪,被汗渍染黑的脸颊冲出两道白印子。答欣明让人群推搡到机组前,后背抵着冰凉的钢板,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在小山口冻得直跺脚的深夜。 2024年11月8日,2号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机组各部导轴承摆度、各部位振动达到精品机组优良标准,运行平稳,性能卓越。看着稳稳矗立的硬币,一幕幕挥汗如雨的画面,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据在答欣明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此后两个月内,1号和3号机组相继并网发电,电站如期全容量并网发电,他和团队创造了单机4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一月两投”“两月三投”历史纪录。 “截至目前,羊曲水电站已投产机组各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运行后年平均发电量约47.32亿千瓦时,可满足157.73万个年用电量3000千瓦时的家庭正常用电需求,将为高质量打造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和推动国家‘西电东送’发挥重要作用。”答欣明还在兴奋地为记者解答疑惑。 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答欣明望向窗外轰鸣的厂房,那里既有精密咬合的齿轮,也有猎猎飘扬的党旗,两种力量正共同驱动着清洁能源的巨轮,向着“双碳”时代的星辰大海破浪前行。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