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李放:铁骨护安澜 丹心筑防线 |
|
|
|
山高水长,岁月流芳。十载春秋更迭,从黄土高原的隧洞深处到资水之畔的水库工地,安全管理工作者李放以“勤”为尺丈量隐患,以“严”为盾守护平安,以“创”为刃破解难题,在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建设者的赤诚答卷。 以勤为尺 丈量安全每一寸土地 “隐患藏在细节里,责任落在脚步中。”这是李放写在工作手册扉页的话,更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写照。晨曦微露时,他的身影已出现在脚手架下;暮色四合后,办公室的灯光下仍能看到他梳理巡查记录的专注神情。安全帽上的反光条在晨雾中闪烁,如同他为工地点亮的安全灯塔。 在山西中部引黄TBM3标项目,面对地下隧洞潮湿闷热、空间狭窄的施工环境,李放坚持每日徒步巡检不少于8公里。隧道内粉尘弥漫,他戴着厚厚的防尘口罩,弯腰检查每一处螺栓紧固情况;岩壁渗水处,他用手电筒仔细排查围岩稳定性,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多走一步,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他常对同事说。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TBM刀盘螺栓松动的重大隐患,及时组织停机检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事故。 为编制贴合实际的《TBM施工安全操作手册》,他带领技术骨干扎根一线三个月,记录设备运行参数300余组,收集工人操作反馈100余条,历经6次修改完善,终于形成涵盖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应急处置的全流程规范。手册印发那天,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这才是给兄弟们最实在的护身符。” 以严为盾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安全管理没有下不为例,只有红线底线。”在李放的字典里,“严格”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转战蒙西光伏项目时,露天高空作业占比大,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他创新推行“双人互保”制度,要求高空作业人员结成安全对子,相互监督、彼此守护。有一次,施工班组为赶进度,未按规定搭设安全网,李放发现后当即要求停工整改。“今天放过一个违章,明天就可能失去一个兄弟。”他在现场安全会上严肃地说,直到所有安全措施全部落实到位才允许复工。 在金塘冲水库枢纽工程,面对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复杂局面,李放制定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控体系。爆破作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他每次都亲自到场检查瓦斯浓度和支护情况;混凝土浇筑时,他在警戒区来回巡查,确保无关人员不得靠近。为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他发起“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鼓励工人用手机拍摄身边的安全隐患,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收到隐患线索123条,整改率达100%,项目实现“零伤亡、零事故”。 面对部分员工存在的侥幸心理和惰性思想,李放坚持“小题大做”。他把典型事故案例改编成情景剧,让工人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每月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将枯燥的规程转化为生动的问答;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曝光台”,对违章行为实名通报。“严是爱,松是害”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工人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 以创为刃 开拓安全管理新路径 “安全管理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李放深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在蒙西光伏项目,他敏锐意识到无人机巡检的优势,主动学习无人机操作技术,带领团队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巡检网络。通过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和热成像功能,及时发现光伏板热斑、支架松动等隐患,巡检效率提升3倍以上,覆盖率达到100%。 针对项目安全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他创新推出“案例教学+实景演练”模式。每月选取典型事故案例,组织工人进行现场复盘,模拟事故发生过程和应急处置措施。在一次高空坠落救援演练中,他亲自扮演受伤工人,指导救援人员规范操作安全带、使用担架,让参演人员在实战氛围中掌握救援技能。“演得越真实,学得越扎实,关键时候才能救命。”他这样解释开展实景演练的初衷。 在金塘冲项目,李放主导建立了“岗前交底-作业巡查-班后复盘”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每天清晨的安全早会上,他带领各班组总结前日问题、明确当日重点;作业过程中,他带着隐患排查表逐项检查;晚上的复盘会上,大家共同分析当天的安全情况,形成闭环管理。他还精心策划四季安全大检查活动,春季查防火、夏季查防汛、秋季查设备、冬季查防冻,让安全管理跟着季节走、围着现场转。 为提升安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李放坚持不断“充电”。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知识,钻研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将“安全性评价”体系引入水电施工领域。从传统经验管理到数字化精准管控,他用创新思维为安全管理注入新动能。 以情为桥 凝聚团队奋进力量 “安全管理不仅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情感凝聚。”在同事眼中,李放既是铁面无私的“安全卫士”,也是温暖贴心的“知心大哥”。部门新来的大学生小王初到工地时,对艰苦环境很不适应,工作中频频出错。李放主动与他结对子,白天带着他跑现场讲解安全要点,晚上在办公室给他补习专业知识,分享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故事。在他的帮助下,小王很快成长为管理骨干,在安全管理中表现优异。 他深知一线工人的辛劳,积极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夏天为工人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冬天协调改善宿舍供暖条件;定期组织体检,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家庭困难的员工开展帮扶救助,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工作之余,他经常参与篮球比赛、跑步等文体活动,在运动中增进感情、凝聚合力。 从黄土高原到资水之畔,十年间,李放的足迹遍布3个工程项目,徒步巡查里程超过2万公里,查处安全隐患1300余处,编写安全手册和方案26份。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时,他指着工地远处的安全标语说:“看到兄弟们平平安安下班,看到工程顺顺利利完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金塘冲水库的工地上,映照着李放忙碌的身影。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安全管理岗位上;又如同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每一位建设者的平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将继续以勤为尺、以严为盾、以创为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为水电事业的安全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