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四维坐标” |
|
|
|
在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现场,有这样四位肩负重任的“顶梁柱”,他们以工地为家,与机械为伴,用责任与担当编织着地下工程的经纬脉络。杨乐、赵孝红、李㚞坤、王钟枢组成的生产管理“铁四角”,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系统,驱动着项目向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运筹帷幄的“中枢指挥官”——杨乐 清晨6点的排风竖井施工现场,杨乐的工作服已经沾满晨露。作为生产办主任,他必须抢在早班前完成全线巡查。面对交叉施工的12个工作面,这位“90后”指挥官将工程进度表刻在脑海中:排风竖井开挖36米,开关站基础混凝土浇筑还剩18小时,引水调压井的钢衬安装误差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 “杨主任,机电仓库的通风设备运输通道被材料车占用了!”对讲机里传来紧急汇报。凭借对各施工位置和路线的了解,杨乐迅速反应:“让运输队改走3号支洞,通知物资部10分钟内清理通道,调度备用照明系统保障作业。”这样的应急处置,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在引水调压井攻坚阶段,他通过优化工序衔接,将支护、浇筑、安装等工序科学穿插,使单层施工效率提升20%。面对突发性涌水险情,他组织地质、设计、施工方开展“三方会诊”,通过调整排水方案、强化临时支护等措施,最终提前完成节点目标。同事们评价:“杨主任总能在复杂问题中找到最优解。” 厂房区的“定海神针”——赵孝红 主厂房施工区墙上,红黄绿三色进度图实时跃动。赵孝红创新的可视化管理系统,让岩锚梁浇筑、机组基础开挖、吊车梁安装等关键工序一目了然。95%的绿色进度条旁,黄色警示区正进行技术复核,红色预警区已启动应急预案。 “赵工,混凝土泵车故障!”施工队长紧急汇报。赵孝红迅速应对:“启用备用设备,优先保障骨料运输,试验室调整配合比。”转身又发现3号机组钢筋间距偏差,立即指导整改。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源自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在岩壁吊车梁安装中,他通过全站仪测量、液压微调装置与人工复核相结合,将安装精度进一步提升。面对顶拱破碎带施工难题,他参与项目部组织的“分层渐进式支护方案”研讨会,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既确保安全又提升施工效率,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 地下长城的“穿山甲”——李㚞坤 在尾水调压室70米深的竖井下,李㚞坤正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走向。他负责的洞室群总长度超过5公里,如同在地下编织巨型网络。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他采用“五步预判法”:看岩芯、测涌水、查裂缝、算应力、定方案,成功化解7次重大施工风险。 “李工,引水主洞遇到蚀变岩带!”对讲机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心中一紧。李㚞坤抓起地质图直奔掌子面,岩壁上渗出的黄褐色液体印证了他的预判。他果断决策,叫停施工,上报项目领导。项目部高度重视,组织专家研判,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调整支护参数、加密监控量测等组合措施,有效控制了岩体变形。22小时的连续奋战中,他始终坚守在处置一线。 在尾水主洞穿越断层带时,他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勤监测”循环作业法,使月进尺突破120米大关。业主代表称赞:“有李工在,再复杂的地下迷宫都能变成通途。” 暗夜中的“光明使者”——王钟枢 当星辰点亮山谷,王钟枢迎着夜色走进洞室,开始他的今夜的巡视。他了解项目部建立的涵盖电力保障、设备维保、物资调度等12类应急方案,有效确保了夜间施工始终可控。 “王工,尾水支洞突发停电!”凌晨1时35分,王钟枢收到尾水支洞负责人的电话。此刻洞内32名工人正在进行钢拱架安装,突如其来的黑暗让作业面陷入停滞。王钟枢镇定自若,沉稳的指令通过对讲机层层传递:“立即启动备用电源,启用三级照明系统,安全员引导人员撤至应急避难区!” 暴雨倾盆中,他裹着雨衣在泥泞的配电房外指挥抢修。当发现是山体滑坡导致供电线路中断后,他果断决策:“启用柴油发电机临时供电,抢修队分两组清理滑坡体、修复电缆。”为保障关键工序不停摆,他协调运输特种照明车进场,在主要作业面架设移动光源。 暴雨持续肆虐的7小时里,他创下接打86通电话的纪录:联络项目领导汇报情况,协调相邻标段支援发电设备,组织后勤保障组配送防雨物资。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洞内照明系统已全面恢复,延误的工期被精准追回。工人们感叹:“王工就像永不断电的蓄电池,有他在就有光。” 他们是协同作战的“黄金组合”,在每天早7点的生产例会上,杨乐统筹全局,赵孝红汇报厂房进展,李㚞坤分析地质变化,王钟枢总结夜班情况。通过交流各自的工作情况,他们总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跨区域协作变得精准高效。 在主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期间,四人团队展现出精细化管理水平。杨乐协调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跨区共享,赵孝红优化三班交接流程,李㚞坤提供围岩变形监测预警,王钟枢强化夜班振捣质量管控。最终实现单仓混凝土连续浇筑22小时无冷缝,平整度控制在设计范围内,获得一致好评。 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从地表工程到地下洞室,四位建设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智慧破解难题。他们不仅是生产管理的行家里手,更是新时代基建精神的生动诠释。在他们身后,一座现代化的抽水蓄能电站正拔地而起,而四人的故事,将继续在山水之间谱写新的篇章。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钟枢,杨乐,李森坤,赵孝红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