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江河,直击孟底沟水电站截流备战第一线 |
|
|
|
在汹涌澎湃的雅砻江上,一场关乎孟底沟水电站工程成败的关键战役——大江截流,已进入最后的备战冲刺阶段。机器的轰鸣取代了江水的咆哮,闪烁的灯火照亮了不眠的山谷,全体建设者正以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最硬的作风,为那“龙口合龙”的历史性一刻,筑牢坚实根基。 模型试验里的“预演”合龙 “截流之战,方案先行。”孟底沟水电站的截流,绝非易事。孟底沟水电站所处河道,两岸山势陡峭,河谷深切,呈典型的“V”字形。河道坡度极陡,江水在狭窄的河谷中奔涌,流速可达每秒数米,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这般湍急的水流,裹挟着巨大的能量,使得截流时抛投的物料刚一入水,便可能被迅猛的水流瞬间冲走,让戗堤进占举步维艰。 当截流戗堤开始进占,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特殊的河道地形与水流条件,戗堤前沿会直接暴露在主流之下,承受江水最为猛烈的冲击。龙口位置在合龙过程中,单宽功率巨大,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要承受数以万计的能量冲击,这对龙口段的防护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组织协调能力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截流失败,前功尽弃。 核心技术武器,是那精确的1:50动床模型。在试验大厅里,江河被微缩,时间被加速。技术专家们如同统帅,在沙盘上推演着各种“兵阵”。“如果我们从左岸进占,水流会如何反应?”“当龙口缩窄到30米时,需要多大的石头才能站稳?”“最危险的关头,该投入怎样的‘重武器’?”……每一个问题,都在模型试验中寻找答案。通过反复调试,他们最终精准锁定了“单戗立堵、从左岸向右岸单向进占”的核心战法。这个方案,如同一位高超的拳师,集中全力于一点,以求突破。 然而,直面龙口的滔天巨浪,风险依然极高。技术团队的目光,投向了已经建成的导流隧洞。如何让更多的江水乖乖“听话”,提前进入导流洞,从而为截流主战场“减负”? 一个堪称“神来之笔”的创意诞生了——在导流洞下游修筑一条分流丁坝。这条由围堰拆除料填筑而成的丁坝,看似简单,实则精妙。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龙口激战正酣时,巧妙地抬高导流洞入口附近的水位,如同为江水打开了一扇更具吸引力的“侧门”,显著增大分流比例。这一招,有效地“泄”去了龙口的部分能量,化硬碰硬的正面强攻为巧妙的牵制助攻,大大降低了合龙的最终难度和风险。那条拟建于导流洞下游的分流丁坝,犹如一招精妙的“四两拨千斤”,将更多江水提前“引导”入洞,为直面龙口的戗堤主力部队减轻了巨大压力。 料场上堆起的“硬核”家底儿 若将技术方案比作“兵法”,那堆积如山的截流料源便是“兵马粮草”。左岸的备料场,是这场战役最坚实的后方基地。 放眼望去,各类石料堆积如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冷峻而坚毅的光芒。钢筋石笼整齐排列,宛如等待出征的战士;合金网兜紧密堆叠,展现出坚韧的防护力量;巨型混凝土四面体傲然矗立,如同坚固的堡垒,每一块石料、每一个构件,都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截流之战的重要性。 “备料系数按照1.8准备。”这一决策,是基于严苛的技术规范和对孟底沟水电站坝址区狭窄河谷的深刻认知。更令人振奋的是,得益于雅砻江流域水电梯级一体化开发的巨大优势,上游两河口电站与孟底沟水电站形成了高效的联合调度体系,水流控制精准有序,为截流施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水力条件。这一流域协同的典范之举,为工程顺利推进上了关键保险。而充足的备料,正是为了从容应对截流过程中任何可能的挑战,确保万无一失。 看那阵列,特大石、大石、中石、石渣,按粒径分门别类组成的常规部队,巍然成山,它们是填塞主体、稳步推进的中坚力量;540个钢筋石笼如待发的装甲,2700个合金网兜似柔韧的护甲是一支特种尖兵队,它们将在流速最大的龙口核心区,用身躯抵御激流的冲刷;而决战重器要数150个10至20吨的混凝土四面体,如同古时的“镇水神兽”,将在合龙的最后关头被推入江心,一锤定音。 每一处料堆都立有“身份证”,编号、品类、方量一目了然。这场“物资盛宴”,确保了战役一旦打响,后勤补给能源源不断、精准直达前线。 指挥部与工地的不眠之夜 方案与物资最终要靠“人”来执行。在截流备战的最前线,是一支指挥高效、分工明确、反应迅速的建设铁军。 在左岸1号与5号公路交叉口,截流施工指挥部早已进入“战时状态”。这里,是整个战役的“神经中枢”。指挥部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层级,下设戗堤截流、技术保障、道路交通、料场指挥、后勤保障、应急救援六大功能模块。 这里有线电话与无线对讲机信号交织,确保总指挥的决策意图,能在瞬间穿越山谷,直达每一个堤头操作手的耳边。每一天的晨会都是“诸葛亮会”,汇总前一天进展,分析最新水情数据,部署当日进攻节奏。决策、执行、反馈,形成一个高效闭环。 “道路不通,一切皆空。”在狭窄陡峭的峡谷中,保障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线”是重中之重。道路交通组肩负着巨大压力。他们不仅确保了所有新建、改建道路全部建成,并达到“双车道”通行标准,更时刻对关键路段进行巡查和维护。 可以想象,在合龙的关键时刻,三十辆载重数十吨的自卸车,将在这条环山道路上首尾相接,形成一条钢铁长龙。任何一次堵车或抛锚,都可能打乱整个进攻节奏。因此,他们对每一处弯道、每一个坡道都了然于胸,并制定了详细的车辆分流与应急疏导方案。 在即将成为主战场的戗堤预进占段,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反铲、推土机和自卸汽车已完成最后一遍“战前体检”,驾驶员们摩拳擦掌,对这些“老伙伴”的性能充满信心。左岸预进占时形成的2000平方米施工平台,此刻显得尤为宝贵。它不仅是设备调度的“停车场”,更是特殊材料的“临时弹药堆放点”和设备突发故障时的“战地维修所”。 与此同时,右岸的“裹头”防护施工正在紧张收尾。这好比是为出击的拳头戴上拳套,确保堤头在进占过程中自身稳定,不会在江水冲击下溃散。夜幕降临,工地上亮如白昼,机器的轰鸣声、指挥的哨声、江水的咆哮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战地交响乐。建设者们日夜不停,人歇机不歇,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决战决胜的光芒。 从实验室里的缜密推演,到料场中堆积如山的“硬核”家底,再到指挥部与前线的高效协同,孟底沟水电站大江截流的备战工作,已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向着奔腾的雅砻江缓缓张开。 秣马厉兵,只待号令。在孟底沟的峡谷中,这条奔腾的巨龙即将迎来被驯服的时刻。建设者们用科技、汗水与决心,铸就了合龙的必胜信心,一场人与自然的精彩较量,即将上演!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