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四局筑坝】初心不改担使命 精益匠心筑大坝

发布日期:2025-03-27 信息来源:西南分局   作者:陈小林 杜泽文   字号:[ ]

巍巍大巴山,漫漫米仓道。由中国水电四局西南分局承建的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红鱼洞水库枢纽已进入运行阶段1000天,成为渠江流域上游首个全面发挥防洪效益的重大水利项目,一个巴中人民关于“高峡出平湖”的期盼穿越千年回响,历经水电四局“筑坝人”2000多个日夜实干终于成真。

寄予厚望 承载老区百万人梦想

治水保安,兴水富民。在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利设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二五”以前,巴中由于缺少大型骨干水库工程,致使遇旱成灾、遇洪则涝,修建一座能防洪度汛的工程是巴中、南江两地近百万人心之所向。

四川省南江县位于季风山区,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暴雨频繁,集雨面积广,山区集雨迅速,三四个小时之内便可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水。1998年5月,南江部分乡镇连续普降暴雨,造成部分人员伤亡,牲畜被冲走、砸死,桥梁、水电站、粮田、林木被冲毁;交通、通讯、输电全部中断,近10万群众受灾。自那时起,修一座水库,建起一座大坝成了当地百姓的期盼。经过多年筹备,水库有了消息,有了落实。2013年11月19日,南江县红鱼洞水库举行动员大会,时任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哈史出席动员会,给南江县人民和即将加入这场战斗的人们鼓劲加油。随着水库工程相关组织机构的落实,各部分工程设计的完善,各标段工程招标的落定,2015年3月28日,各施工单位进场筹备,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业主营地,监理营地,水电四局红鱼洞项目部均完成基础设施土建及安装。

那时,从山角落里的平民百姓到市县区的地方领导,从身处一线的水电四局战士到千里之外的公司管理层,无一不浴喜沐春风,好不得意洋。

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摆龙门”时不是房前屋后、大姑大姨,而是未来虬龙状的红鱼洞水库。谈论着曾经的传说——红鱼顺流而下进入水库的样子,谈论着蓄水之后高峡出平湖的雄伟壮丽,谈论着洪水之时,防洪蓄水的稳固气势,防水灌溉时的磅礴泻千里。

他们的眼里早已蓄满了红鱼洞水库的1.67亿立方米水。

谈论着水库的当然不只是他们,市县各级领导望着水库建成之后的开发,抓着水库建设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等一系列工作,所有的这一切都寄托在我们水电四局人的身上。排工期,布设计,抓施工,每个人心里仿佛新生,激动的望着眼前的一切。

精益求精 打造百米高沥青心墙

2018年,暮春的川蜀大地,山峦叠翠,红鱼洞水库施工现场却气氛凝重。水电四局“筑坝人”站在这片土地上,望着眼前复杂的地形,心中既有使命感,又充满忧虑。他们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坝,而其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便是那高而薄的沥青心墙。

心墙施工区的地形宛如大自然故意设下的难题,左岸陡峭险峻,右岸舒缓却暗藏变数,左右极不对称 。而这沥青心墙,设计宽度仅0.8 —— 1.2米,却高达104.8米,最大长度290米,如同一根纤细却坚韧的脊梁,是整个大坝的防渗主体。更棘手的是,它深藏在大坝内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检查和修复都极为困难。

项目负责人老赵紧锁眉头,在施工现场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思量着应对之策。“这心墙就是大坝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他对身旁的技术骨干们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水电四局“筑坝人”开启了一场与细节较量的征程。

在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上,质检员像是在挑选珍贵的宝石,对每一批材料都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这每一粒砂石、每一滴沥青,都关系着大坝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们一边仔细检查着原材料,一边喃喃自语。

拌和环节,操作员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双手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确保每一次拌和的比例精准无误。“温度、配比,每一个数据都要精确到极致,这可是给大坝注入‘血液’的关键步骤。”他神情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到了摊铺和碾压阶段,现场采用联合一体式沥青摊铺机,实现过渡料及沥青混合料同步、水平分层、全轴线不分段一次性施工技术。看着摊铺机平稳作业,技术员小杜长舒了一口气:“这可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一定要让它发挥最大作用。”

 2018年8月,业主单位对大坝沥青砼心墙大样进行检测。

此次取样检测是红鱼洞水库大坝枢纽工程沥青心墙第一次取大样,大坝高程560.76米,沥青心墙长92米,取样采取每1.5至2米随机位置取样一次。两台取样钻机同时进行,每次要取出直径10公分左右,长度大约30公分的沥青心墙样芯。所有操作人员按规范操作,技术娴熟,将取得的近40组样芯一起送往试验室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对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矿料级配、动稳定度、最大理论密度、密度、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等项目进行检测,最终沥青心墙样品检测结果为合格。

此次检测结果对项目部沥青心墙施工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为后续心墙填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赋能 筑牢大坝质量防护线

  智慧科技,夯实工程建设根基;前沿创新,推动工程建设进度。水电四局“筑坝人”经过多维度对比,最终选定天津大学的《大坝填筑碾压质量监控系统》用于大坝填筑碾压质量控制。

回忆起监控系统刚被引进来时,项目负责人老赵说:“对于监控系统的每一个模块,我们都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通讯模块、显示模块、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这些小小的部件,承载着大坝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员小张小心翼翼地将GPS定位模块固定在振动碾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顾不上擦拭,心里想着:“这些模块就是我们的眼睛,一定要安装得精准无误。”

随着设备陆续安装调试完成,大坝填筑碾压工作正式开始。操作手老王坐在振动碾驾驶舱内,紧盯着导航平板,上面实时显示着施工质量数据。“有了这个系统,心里踏实多了。”老王一边操作着设备,一边对身旁的助手说道。

突然,导航平板上的数据出现了波动,系统提示压实度异常。老王的心猛地一紧,他立刻按照系统提示调整操作。“可不能出问题,这关系着大坝的安全。”老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紧紧握住操作杆,眼神专注而紧张。

与此同时,在施工现场的监控室里,项目负责人老赵和技术团队也密切关注着各个设备的施工数据。“快,看看是哪个区域出了问题,马上联系现场解决。”技术人员迅速分析数据,定位问题区域,并将解决方案传达给现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施工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张兴奋地说:“这系统太强大了,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老赵点头表示赞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的施工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坝填筑碾压质量监控系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质量卫士,时刻守护着大坝填筑的每一个环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红鱼洞水库大坝填筑工程顺利完成,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如今,承载着巴中革命老区人民水利梦想的红鱼洞水库,在巴河上游兀自伫立,万顷碧波,烟波浩渺。作为一项大型综合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红利,造福巴中,造福人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