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榆林项目工会双维驱动,守护职工权益

发布日期:2025-07-10 信息来源:北方公司   作者:刘雨欣   字号:[ ]

在保障榆林市绥德、米脂、子洲三县55万群众饮水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中,榆林项目工会创新性地将工会工作深度融入工程建设与职工保障的方方面面。从科技创新赋能工程提质增效到精准施策守护女职工权益,项目工会用扎实举措构建起“工程攻坚有力量,职工权益有保障”的良好氛围。

科技赋能,以创新突破工程建设瓶颈

面对民生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的现实挑战,榆林项目工会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搞发明、聚焦难点谋突破,推动两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工程高效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在PCCP管道安装施工中,项目自行研发的PCCP管道安装复式倒链台车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台车重量轻、结构安全、移动灵活、速度控制方便,能适应复杂施工环境,减少作业人员的同时大幅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时间。榆林三县供水工程PCCP管道安装为9545节,复式倒链台车的运用直接节省费用4104350元,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保障了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榆林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净水厂项目中,项目工会推动引入BIM技术,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实现对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设计,提前发现并优化问题,避免施工中的设计变更,节约时间和成本。施工阶段,通过BIM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和资源分配优化,提高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各参建单位提供协同工作平台,加强沟通协作。例如,在净水厂加药间、消毒间等复杂建筑单体施工中,借助BIM技术对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布置,避免管线碰撞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标准先行,以体系建设守护工程质量

“百年工程,质量为基”。榆林项目工会深刻认识到,标准化是工程质量的“生命线”。项目工会协助构建起覆盖工程全链条的标准化制度体系,从工地建设、工程施工、档案管理到文明施工,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追溯、可考核”的管理规范。

在制度设计上,工会联合技术质量、安全环保、物资设备等部门,针对净水厂施工、管道施工现场管理、子洲泵站施工等核心内容制定专项标准。以净水厂施工为例,对基坑开挖的方式、范围、步骤,回填土的材料、压实度,混凝土浇筑的各步骤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到“混凝土通过串筒注入仓号,导管的下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为1~3m”;在管道安装工艺标准中,从管道基础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到管道安装步骤的详细说明,再到安装后的三次接头打压测试,均给出了严格的标准,让每一道工序都“有章可循”。

为确保标准化制度有效执行,项目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化培训与宣贯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标准化知识培训,通过现场讲解、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让施工人员深入理解标准化要求;利用宣传栏、内部刊物、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标准化操作要点,提高执行标准化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工会配合项目管理部门依托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流程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诚信守诺、顾客满意、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严格“三检”制度。利用BIM模型进行质量样板引路,关键工序可视化交底,实现质量管控前置化、可视化、精准化。项目关键质量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为55万人的持续、安全、优质供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权益护航,以精准服务筑牢女工保障网

在推动工程建设提质增效的同时,榆林项目工会始终将职工权益保障放在重要位置,尤其针对女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组织开展了“法护巾帼,权益同行”专题普法活动。

“孕期被调岗降薪怎么办?产假工资怎么算?”在活动现场,综合管理部女职工小刘以“普法员”身份,结合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特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活动中播放的某建筑企业孕期女职工维权胜诉案例视频,引发全体女职工的热烈讨论。在现场征集的问题中,工会重点解答了产假时长计算、哺乳期工资待遇等10个高频问题,并组织4名女职工代表模拟“工伤认定”全流程,从申请材料准备到劳动能力鉴定,逐项明确办理单位与时限,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可知可感”。

为将权益保障落到实处,项目工会联合综合管理部开展“三查三看”专项检查:查2024年1月至今的工资发放记录,看孕期女职工工资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查近一年岗位变动记录,看孕期、哺乳期女职工岗位调整是否合理合规;查健康档案,看12名女职工是否完成年度妇科体检。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女职工签署《权益保障承诺书》,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开启“全员监督”模式。

长效服务更显温度。项目推出三项常态化措施:设立“女职工权益监督员”岗位,由综合管理部专人负责整理匿名投诉和意见,每月月末公示处理进展;设立“芳华驿站”,配备冰箱、茶水机,免费提供红枣、桂圆干、姜茶、玫瑰花茶等,放置心愿本,根据女职工实际需求提供物品;推行“维权明白卡”,卡片标注工会主席电话、综合管理部联系方式、法律援助热线等6个渠道,确保维权路径清晰。

初心如磐,以双维驱动书写责任答卷

从科技创新攻克工程难题,到精细服务守护职工权益,榆林项目工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会引领,科技驱动,群众受益”的工作理念。

项目工会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联合技术骨干以净水厂、供水管线等施工内容为依托,总结经验做法,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先后完成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累计编制技术管理类论文11篇,申报“提高PCCP管打压一次通过率”“提高钢管焊缝施工合格率”等多项QC成果。获得青海省省级工法1项、青海省省级创新项目、省级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陕西省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净水厂BIM专项》在“智建杯”“第七届建模杯”“优智杯”等多项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

同时,通过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女职工法律知晓率从62%提升至95%,维权诉求响应率达100%,切实提升了女职工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构建起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面对权益侵害时,女职工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女职工小王感慨地说:“以前只觉得法律条文枯燥无味,现在看来,它是保护我们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一柄利剑。”榆林项目整体的法治氛围得到了明显提升,为项目的合规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随着三县供水工程逐步投入使用,55万群众正喝上“放心水”,而榆林项目工会的实践,不仅为重大基建项目工会工作提供了“科技创新+权益保障”的双维驱动模式,更彰显了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未来,榆林项目工会将持续深化创新服务,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让职工权益更有保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