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筑精品,稳步攻坚促建设——汉源湖滨岸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建设纪实 |
|
|
|
汉源湖畔,秋风轻拂碧波,远山如黛,近岸处机械有序作业、工人忙碌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图景正缓缓铺展。雅安汉源项目部肩负使命、攻坚克难,在管理、质量、协调等多方面上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进度管控,筑牢工期保障 雅安汉源项目部建立“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三级计划管理体系,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责任环环相扣的执行链条。月计划细化总体目标,明确月度施工任务与节点安排;周计划聚焦每日任务分解,确保各参建单位、各岗位目标职责清晰、步调一致。同时,项目部实施“每日站班会、每周协调会、月度总结会”三会制度,每日核查进度、部署次日工作,每周统筹解决跨专业堵点,每月分析偏差并制定纠偏措施,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有力的管理保障。 在高效的管理体系支撑下,项目各关键标段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生态草坡段整体工程已完成80%,主体结构全面完工,园路二完成350米基础平整与碎石摊铺,挡墙一完成420米;给水管网完成95%,电缆套管完成70%,累计摊铺种植土56784.2平方米、黄沙种植层39612.6平方米,栽植乔木145棵,灌木及地被6643.6平方米。渔港码头段完成路面破除9000平方米、移栽树木46棵、完成3200平方米停车场平整,开挖雨污管道420米、安装800米,布设检查井26座。富全段已完成1300米人行道路面破除,20米人行道样板段同步建成。各项目标节点的达成,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正逐步优化区域生态结构,助力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的有机融合。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品质过硬工程 在质量管理方面,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以严格的制度规范施工全过程,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各分项工程在大规模施工前先行制作样板,明确工艺标准和验收要求,待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铺开,从源头上把控质量标准。严格落实“三检制”,确保每道工序经自检、互检、专检合格后方可继续推进。同时,项目部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档案,实现了质量问题的精准追溯与责任的有效倒查,强化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责任意识。通过“质量月”系列活动的扎实开展,项目部有效补齐了管理短板,夯实了质量基础,阶段性实现了全员意识提升、关键工序标准落地、质量风险源头可控的管控目标。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项目部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参建单位与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到岗、落实到人。针对吊装、高空作业等重大危险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确保危险作业全程可控。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内容紧密结合现场实际,覆盖安全操作规程、风险辨识防范及应急处置流程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与实战应对能力。为巩固管理成效,项目部建立了“日常巡查、每周检查、月度综合检查”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现场隐患,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形成闭环管理,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同时,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雷霆行动”要求,项目部结合建设实际明确“三个反思”“四个工作目标”“四个方面”“五个一律”“六个突出”“八大治理”“十项严查”等核心任务,将各项职责细化分解至具体部门与个人,为后续安全管理工作的精准、高效开展指明了方向,压实了责任。 建立高效协调机制,科学优化资源配置 项目部着力构建内外联动、反应迅速的高效协调机制,确保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各项工作顺畅衔接。对内实行生产调度会制度,每日召开会议集中协调解决当日施工难点,确保任何问题在首次提出时即有明确责任人全程跟踪、一办到底,形成高效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内部响应与执行效率。对外每周定期组织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召开现场协调会,重点破解技术接口、工序衔接等难题。同时,主动保持与质监、安监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工作指导与支持。此外,项目部高度重视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建,通过积极沟通、主动公示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效增进了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为项目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项目部建立供应商考核评价体系,从产品质量、供货时效、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动态优化合作资源库,从源头上确保了各类材料与设备的稳定、优质供应。紧密围绕工程进展与节点目标,动态调整施工人员数量与专业配置,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有效避免了现场人员的闲置或短缺,大幅提升了用工效率,为工程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创新破题策略,攻克施工瓶颈 深入分析与创新实践,开展专项攻关,有效破解多项现场难题。在地基处理环节,优化采用换填与加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与整体稳定性,为后续结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多工种交叉作业易导致的施工干扰问题,项目部积极引入BIM技术,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对施工流程进行全过程模拟,优化作业顺序与空间布局,明确各工种作业界面与施工时间,有效减少了工序冲突,提升了协同施工效率。 超前谋划、精准施策,破解季节性施工与资源保障等系统性难题。针对雨季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完善现场排水系统,足量储备防雨物资,并充分利用晴好天气集中推进关键工序,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对工期的影响。为防范材料供应风险,项目部建立多渠道供应体系,与多家优质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对关键建材进行合理储备,确保施工期间材料供应持续稳定。在工期紧张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动态增派作业人员与机械设备,实施倒班连续作业模式,实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全力保障关键节点目标如期达成。 制定专项防控措施,系统防治工程质量通病。石材安装前先建样板,统一安装标准与工艺要求,有效避免缝隙不均、平整度差等质量瑕疵。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加强浇筑过程控制和后期养护管理,有效抑制裂缝产生。管道安装阶段,严格把控接口处理质量,施工完成后逐段进行密闭性试验,从根源上杜绝渗漏隐患,确保工程实体质量一次成优。 汉源湖滨岸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工程是改善区域生态、提升人居质量的民生工程。雅安汉源项目部将继续聚焦竣工目标,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推进项目建设,构建集生态休闲、湖景观光、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为汉源湖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谱写“绿水青山”赋能地域发展的新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