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戈壁滩上的“引路人”——记中国水电四局优秀共产党员夏玄 |
|
|
|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长卷中,西北大漠深处正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的绿色发展画卷。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有一个身影始终忙碌而坚定,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为帆,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为桨,在新能源领域破浪前行。他就是中国水电四局优秀共产党员夏玄,一位用青春与热血诠释新时代党员责任担当的先锋战士。 勇挑重担,争当攻坚克难“急先锋” 在木垒建设初期,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技术难题以及紧迫的工期,夏玄主动请缨,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驻扎施工现场,深入分析每一个数据,反复研讨每一个技术方案。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清晨,工地却突然出现了异常状况。随着地基不断向下挖掘,黄土与细沙不断涌现,地下渗水现象也愈发明显,这无疑是地质出现问题的危险信号。夏玄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他立即扯着嗓子召集所有人召开紧急会议。“先别干了!安全第一,把危险区域围起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断。紧接着,他迅速安排安全员拉起警戒线,设置警示灯,同时让测量组每小时测量一次沉降数据,密切关注着工地的每一丝变化,生怕情况恶化。 当天,夏玄顾不上休息,立刻拉着监理、业主以及设计院的地勘工程师奔赴工地。几个人戴着安全帽,在现场仔细勘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初步查看,他要求挖机司机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继续往下挖掘两米。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挖出来的土质依旧是黄土和细沙,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面对这一棘手状况,众人开始热烈讨论解决方案。会议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提议采用打桩加固的方法,有人主张进行灌浆处理,大家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夏玄没有急于表态,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列出一张表格。他将每个方案的成本、工期、风险等因素都详细地计算出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经过一番严谨的考量,最终敲定了方案:首先,在出水点附近与基础边缘保持安全距离挖掘排水沟,根据现场出水量确定排水沟的大小,以此排除基坑内的渗水;其次,挖除被地下水浸泡的土层,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砾石重新换填,首层换填厚度严格控制在500 毫米以内,换填后进行压实处理。这个方案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夏玄和团队的智慧与心血,就像是为这片不稳定的地基开出了一剂精准的“药方”。 在施工过程中,夏玄几乎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地。戈壁滩上的狂风呼啸而过,裹挟着石子,无情地打在人们脸上,生疼无比。但夏玄毫不退缩,他每天都坚守在工地,密切关注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经过一周左右的连续奋战,地基终于顺利通过验收。如今,每当有人路过这片工地,还能听到工人师傅们感慨:“多亏那次应急处理及时,要不这地基指不定出啥大岔子!” 心系群众,甘做团队成长“引路人” 夏玄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在日常工作中,他将培养年轻员工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挥传帮带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入职员工专业知识不足、实践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他精心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技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 夜幕降临,当其他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休息时,夏玄的身影常常还出现在项目部的会议室里。他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为年轻员工开展技术讲座和案例分析会。在讲座中,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在案例分析时,他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木垒项目的实践现场,他更是手把手地指导年轻员工进行操作,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项目部的多名年轻员工如今已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了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夏玄对员工的关心并不仅限于工作层面,他还十分关注大家的生活状况。 去年夏天,项目部来了几位新入职的大学生,他们家在外地,来到戈壁滩的项目上后,由于通讯不便,还没有办理可以正常使用的联通号码,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得知这一情况后,夏玄利用下班时间,亲自开车带着大学生们出去寻找信号,让他们先给家里报平安。随后,他又带着大家办理了联通手机卡。他常对员工们说:“大家有困难就说出来,好解决的立马解决,不好解决的想办法给大家解决。”在他的关怀下,项目部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守护绿境,誓为生态保护“笃行者” 夏玄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荒地里,白天顶着烈日测量土地、规划种植区域,晚上查阅资料,研究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针对林地部分,他选择了耐旱、固沙能力强的梭梭树苗。记得有一回,刚种下的梭梭苗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夏玄二话不说,第一个拿起铁锹,带领大家重新清理沙土、扶正树苗、浇水养护,几天之后,这些小树苗重新焕发生机。 草地部分,夏玄精心挑选了当地的优质草籽。为了让草籽更好地生长,他协调施工队用废弃的混凝土块在草地周边垒起简易的防风墙,还利用施工时留下的水管改造了一套简易灌溉系统。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原本荒芜的土地渐渐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从施工到植被恢复,夏玄始终冲在最前面,用共产党员的担当守护着这片土地。他常说:“风电场不仅要发好电,更要守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交代。” 如今,夏玄依然坚守在这片他倾注心血的土地上。晨曦中,他的身影与风机一同伫立;暮色里,他的目光追随着渐暗的天际。他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戈壁滩上生根发芽,也让责任与担当的旗帜在西北大漠高高飘扬。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