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青春筑梦人——记公司2024年度青年岗位能手马良腾 |
|
|
|
青海加西公路蜿蜒穿行在祁连山脉与黄河之间,这条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重任的交通动脉上,一群年轻的建设者正用汗水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答卷。27岁的工程管理人员马良腾以三年如一日的坚守,用专业知识筑路高原,用文艺才华点亮团队,以“多面手”的姿态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 千山万水踏歌行:一场奔赴理想的远征 2017年,马良腾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江城的求学时光不仅赋予他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建设家乡的种子。2022年毕业季,当同学们纷纷签约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时,马良腾毅然与扎根家乡的企业中国水电四局签下了未来同行的约定。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我的专业在这里一定能发挥作用”。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珞珈山教会我‘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而祁连山下的祖国基建事业,正是我践行这一精神的广阔舞台。”在新员工入职典礼上,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时这样说道。从长江之滨到黄河源头,从珞珈山下的求知少年到祁连山麓的建设者,马良腾用这场跨越千里的选择,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担当与情怀。他的行囊里,除了武汉大学的毕业证书,还有一份用四年时光沉淀的专业知识,以及一颗始终炽热的建设家乡之心。 星辰大海在胸膛:青春破茧的无限可能 马良腾是土生土长的青海小伙,自诩对高原的恶劣环境有着天然的“抗体”。然而,初到加西公路项目部,这片平均海拔3200米的施工战场,还是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稀薄的空气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砂砾摩擦般的刺痛;高强度的紫外线犹如万把利刃,肆无忌惮地在他脸上、手上雕刻出岁月的痕迹。短短数日,他的皮肤便变得又红又肿,火辣辣的灼痛感如影随形,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高原的严酷与无情。但骨子里那股青海人特有的坚韧与不屈,却在这片荒芜之地被彻底点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毫不退缩的坚定光芒,如同高原上那不屈的格桑花,即便风雪交加,也要绽放出自己的绚烂。 他像个小尾巴,紧紧跟随着老师傅的脚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的眼睛紧紧锁定在仪器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数据变化;现场检查时,他如同侦探般细致入微,认真核对每一项指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蛛丝马迹;施工工艺环节,他更是全神贯注,仔细观察老师傅的每一个操作动作,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虚心请教,那份求知若渴的精神,让老师傅们纷纷为之动容,倾囊相授。 作为项目公司的一名工程管理人员,白天,他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施工现场四处穿梭。他仔细巡查每一处施工区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细节。看到工人们操作不规范,他立刻上前,耐心指导,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发现施工材料摆放杂乱无章,他迅速组织人员,重新整理,确保施工现场井然有序。遇到技术难题,他更是积极向领导同事进行求教,协调各方资源,力求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那份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让人肃然起敬。夜晚,当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之中,项目部的办公室里却灯火通明。他独自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了工程报表、施工图纸和各类技术文件。他认真核对每一项设计变更数据,为工程量签认奠定坚实基础。困意如潮水般袭来,他便用冷水洗把脸,驱散疲惫,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三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小组负责的分项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高标准要求。那一刻,他心中的喜悦与自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所有的付出与汗水都化作了最甜美的果实。他用实际行动,用汗水和智慧,有力地打破了“名校毕业生吃不了苦”的偏见,在加西公路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荆棘丛中绽锋芒:自我突破的成长史诗 加西公路项目作为集路桥隧、房建等多种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施工难度与技术要求在业内极为罕见。2024年12月,项目建设步入冲刺阶段,马良腾毅然主动请缨,前往互助北山特长隧道施工点驻点。此地地质条件错综复杂,施工风险极高,他一待便是整整三个月。冬季的互助北山,寒风如刀,气温常降至零下二三十度。隧道内潮湿阴冷,机械设备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连绵不绝。马良腾每日在隧道中来回穿梭,仔细查看施工进度、严格监督施工质量、积极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他的鞋子上糊满混凝土,安全帽上积满灰尘,往昔那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此刻全然顾不上自身形象。然而,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与执着,仿佛在向世界宣告:“青春,本就是用来奋斗的!”他胸口佩戴的党徽,在昏暗的隧道中熠熠生辉,那是他身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与担当。 隧道施工过程中,时常面临涌水、塌方等突发风险。每一次,马良腾都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与施工人员并肩作战,共同制定抢险方案,全力排除险情。有一次,隧道掌子面突发小规模塌方,石块如雨点般不断滚落,现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马良腾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随后又迅速同技术人员一起对塌方情况进行细致勘察。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成功制定出加固方案,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那一刻,他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在这一瞬间都显得无比值得。在北山特长隧道的这段日子里,马良腾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更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 聚光灯下自成章:多维人生的精彩切换 在施工现场,马良腾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马工”。他凭借着专业与专注,为工程的每一步推进筑牢坚实根基,是同事们眼中值得信赖的工程守护者。然而,当灯光聚焦在文艺舞台,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激情、才艺满满的“多面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翻开相册,一张张照片定格了他在文艺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每一张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主持公司迎新晚会时,他身着熠熠发光的酒红色西装,风度翩翩,帅气逼人。一开口,那富有磁性与感染力的声音便瞬间吸引全场目光。晚会进程中,他巧妙掌控节奏,与观众积极互动,时而幽默诙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仿佛一场欢乐的盛宴。 中国水电四局建局65周年晚会上,他身着庄重又不失时尚的礼服,沉稳大气中透着别样魅力。站在承载公司65年辉煌历史的舞台上,他满怀敬意与自豪,话语间满是对公司的深情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声情并茂间,他将那些奋斗故事娓娓道来,让在场每一位员工都仿佛置身于公司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之中,感受着岁月沉淀的力量。演讲比赛中,他自信满满地站在聚光灯下,挥洒自如,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递着思想与情感,赢得阵阵掌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青春演唱会上,他深情唱响《早安,水电四局》,悠扬的歌声仿佛带着大家穿越时光,感受着中国水电四局的温暖与力量,让每一个音符都化作对企业的深情眷恋。 工程人不能只是会埋头干活。作为加西项目公司的文艺骨干,马良腾深知文化建设对增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他积极牵头组建文艺小分队,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策划、排练节目。元旦晚会上,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精彩纷呈,赢得满堂喝彩,为项目公司的小伙伴们带来无数欢乐,成为忙碌工作中的一抹亮色。在青海省总工会组织的“中国梦 劳动美”宣讲活动中,他以《黄河魂·工匠心——在龙羊峡精神中读懂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为题,声情并茂地讲述身边人的故事,用真挚情感、生动语言展现新时代建设者的青春风采与使命担当,深深打动观众的心,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使者。马良腾在工程与文艺的舞台上自由切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多元的魅力与无限的可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如今,加西公路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马良腾说:“等这条路通车了,我想沿着它走遍青海,看看我们修的路给乡亲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从珞珈山下的求知少年到高原上的筑路先锋,马良腾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蜕变。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高原上的格桑花,在平凡中绽放美丽,在坚守中诠释担当。正如他在青春歌会上唱的那句歌词:“迎着昆仑的第一缕朝阳,追梦三江源旁,年轻团队迎风起航向,追逐梦想的太阳……”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四局青年最动人的模样。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