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党建为笔 南粤大地绘新卷 |
|
|
|
南粤大地,鹤地水库碧波荡漾。雷州半岛稻浪翻滚。在这片承载着粤西人民“饮水梦”的土地上,四局建设者们正以党旗为指引,将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蓝图一笔笔绘就。 作为保障民生福祉的标志性水利项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D1 标)项目党支部锚定“高原红”领军企业党建品牌,以“廉洁示范项目”创建为抓手,在“政治铸魂”中筑牢根基,在“学习赋能”中凝聚合力,在“监督护航”中涵养清风,让红色动能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粤西大地的水润民生之路注入澎湃动力。 政治铸魂 每分投入皆见实效 “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能拧成一股绳、啃下硬骨头的实招。”项目党支部书记钟昌学的这句话,在 PCCP 管道钢板桩支护开挖现场得到了生动诠释。 政治建设是党支部工作的“根”与“魂”。项目党支部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程、水利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融入施工管理的每个细节。党支部更将党建主体责任细化为“第一责任人”清单,推动“双引双建”党建工程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各个工区设立“党员先锋队”,在关键节点挂牌 “党员责任区”,让党旗始终飘扬在攻坚最前沿。 PCCP管道钢板桩支护开挖曾是块“硬骨头”。基坑深度高达10米,雨季地下水位上涨快,基坑边坡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更棘手的是,基坑底部存在岩层,采用拉森III型12米、18米钢板桩施工时,打设效率低、材料供应不足,每吨施工成本高达1249.6 元,潜在亏损风险突出。 “党员先上!”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迅速集结,以“党建 + 技术”双轮驱动破局。团队主动对接设计单位,提出将15米、18米钢板桩型号由拉森III变更为拉森IV,总用量减少,既化解了材料供应难题,又增强了基坑稳定性;针对岩层打设困难,引入旋挖引孔工艺,单桩成孔时间缩短,人工投入减少55%。最终,每吨钢板桩施工成本降至1245.89元,按3.5万吨总用量计算,预计创效13万元。 这样的“党建红利”在工地上不断涌现。顶管工区党员先锋队攻克“上软下硬” 复合地层难题,提升日均顶进效率;泵站施工党员责任区创新焊接工艺,让钢结构焊缝合格率跃升至90%……“党旗插在哪里,攻坚力量就聚到哪里,难题就解决到哪里。” 钟昌学的话,道出了党建引领的深层力量。 学习赋能 攻坚力量持续涌流 “当年雷州青年运河开凿时,30万群众手挖肩挑凿出‘人造天河’;今天我们有机械有技术,更要传承这份韧劲!” 参观雷州青年运河纪念馆后,年轻党员小张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转身就申请加入顶管工区攻坚组。这是项目党支部推动“理论 + 实践”学习模式的生动一幕。 支部打破“会议室读文件”的传统模式,让学习扎根工地、对接需求。项目班子成员轮流领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论述,更聚焦“深基坑支护安全系数优化”“PCCP 管道安装精度控制” 等12项现场难题开展“靶向研讨”,每次学习都形成解决方案,确保学用结合。 “栽下清风林,更要栽牢协同根。”今年春季,项目党支部联合业主、属地政府开展 “共植清风林” 活动,挥锹培土间,三方就 “生态保护与工程进度协同推进” 深入交流,当场敲定5处跨区域施工协调方案。截至目前,支部已联合参建单位、属地部门开展联学活动6次,在“联合巡河”“生态修复”等实践中,推动解决了鹤地水库周边河道清淤、废弃溶洞回填等民生难题。 每次的读书分享会,是思想碰撞的主战场。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 “坚持人民至上” 的论述,到《大国重器》里“技术自主创新”的启示,青年党员总能找到与工程建设的结合点。“白鹤滩水电站实现机组国产化,咱们也能突破管道安装技术瓶颈!” 一次分享会后,3 名党员牵头成立青年技术攻关团队,自主研发全智能PCCP管安装一体化台车,它集成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自主定位,精准对接PCCP管道,和传统工艺相比,施工效果明显,施工效率提高了30%。 监督护航 项目生态清风拂面 “扫码举报后不到2小时,纪检委员就到现场了!” 当天问题就整改到位,这是项目党支部构建 “穿透式监督” 体系的鲜活案例。 走进项目营地,“廉洁文化长廊” 格外醒目。“以案为鉴”专栏每周更新,从“材料验收打折扣”到“分包结算搞变通”,行业典型案例旁标注着支部提炼的“风险警示”;每月“清风颂”宣讲会上,老党员讲述 “一根焊条也要登记领用”的往事,为青年员工敲响警钟。廉洁教育早已融入日常。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必学《廉洁手册》,8条“红线” 清晰明了;节前廉洁谈话时,支部书记总会现场分享案例,提醒 “守住底线才能安心过节”;家属廉洁倡议书更让 “清风”吹进每个家庭,形成“单位 + 家庭”双监督格局。 文化浸润要软,制度约束要硬。支部整合纪检、财务、物资等6个部门力量,构建起 “支部统筹 + 专责监督 + 群众参与” 的三维监督网络。 在材料采购、分包管理等13个高风险环节,“双人复核” 制度成为刚性约束。钢筋进场时,物资部验收员与纪检监督员共同核对规格、过磅称重,双方签字确认后才能入库。最让员工点赞的,当属 “扫码监督” 平台的高效运转,在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设置监督二维码。员工、协作队伍随时扫码上传问题线索。平台后台由纪检委员专人值守,线索核实、处置、反馈全程闭环。 “现在工地上谁都知道,歪心思不能有,违规事做不得。” 物资部主任的话,道出了项目廉洁生态的悄然变化。曾经,个别员工觉得“工程上松点紧点无所谓”;如今,材料验收时大家会主动“多问一句规格”分包结算时会仔细 “核对三遍签证”。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数据上。项目开工以来,累计开展专项监督检9次,发现并整改廉洁风险隐患25项;涉及材料采购、分包管理的投诉量为零,廉洁清风正与粤西的碧水绿岸相映成趣。 当工程建成后,清澈的水流将穿越鹤地水库、流过雷州半岛,滋养千万亩农田、惠及数百万群众。而工地上飘扬的党旗、攻克的难关、坚守的初心,终将随这泓碧水一同,浸润粤西大地的每一寸土壤,共同书写新时代水利工程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