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跨越山海,共圆光明之梦——玻利维亚伊比利苏水电站项目完成临时验收侧记

发布日期:2025-08-29 信息来源:国际公司   作者:管湛钦 秦海   字号:[ ]

碧空瓦蓝如洗,流云飘絮飞转,一缕光线破云而出,随即千万金光就像天神射出的黄金利箭,在玻利维亚森林公园内贯穿天地,照在山脉深处银灰色的玻利维亚伊比利苏水电站大坝上。

伊比利苏水电站项目位于玻利维亚科恰班巴省卡拉斯科国家公园内。坝顶高程2177.59米,最大坝高124.49米,坝顶长度368米,共分19个坝段,坝顶高程为2177.588米,坝顶宽10米,总计碾压混凝土量为104.4万立方米。包含两个泄洪底孔和3个溢流表孔,装机总容量279.9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180.69吉瓦时。项目建成后将为科恰班巴省及周围省份工业发展提供电力支撑,为周围几省的工业发展提供清洁的能源,并向周边邻国提供清洁的电力能源。

黄土之上彰显基建奇迹

卡拉斯科国家公园风景优美,郁郁葱葱,银灰色大坝依山傍水,巍然而立。

8年前,它并不是这样。

2017年,项目建设团队来到位于山脉深处的玻利维亚森林公园。放眼望去,苍山翠谷,连绵千里。树叶上残存的雨水落在石阶上,偶尔路过的居民脸上带着轻松自若的笑意,清澈又明亮。他们被眼前景色感动,开始期待原始与现代碰撞成果,立刻筹备并进行项目建设。

随着施工推进,困难逐步显现。受项目坝址地质条件等复杂因素影响,存在5条较大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普遍,且分布在不同坝段,不良地质体样式多,对坝基开挖、边坡稳定性和防渗等造成严重问题隐患。尤其是后期施工中出现的右岸4次塌方,直接导致需要重新评估大坝稳定性及设计处理方案,对工期和成本造成很大影响。

为解决困难,项目部抽丝剥茧,循序渐进,从地质缺陷入手,研究断层综合处理方案,精细化动态设计,结合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方案和坝基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塞置换、微孔灌注桩、抗剪平洞、固结灌浆等工艺,确保了工程基础安全可靠。

此外,项目部深挖设备性能优势,密切结合现场地形条件和生产功效需求,灵活地将ROTEC大型塔带机的高强度连续输送能力与自卸车强运输、高保障能力创新性结合,形成“主辅结合、同步入仓”的机械化施工作业模式,极大提高混凝土入仓效率和铺筑强度,有效解决仓面面积大、施工强度高等地形限制矛盾,有效解决大坝二次扩挖及右岸塌方处理期间与碾压混凝土同步作业问题,保障了碾压混凝土的连续、快速施工,为大坝提前封顶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春赞歌响彻高原苍穹

2024年是项目建设收官之年,全体建设人员锚定目标,向最后的终点冲刺,最终在9月28日顺利实现蓄水节点目标。

为保障项目蓄水节点按时完成,项目部认真梳理蓄水前的注意事项,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优化施工方案,统筹落实关键部位的施工进度。

17公里库区营地是影响蓄水的部位之一。项目部周密计划,在14天内完成所有拆除和垃圾清除工作。上游围堰拆除是蓄水前安全风险最高的一项工作。项目部提前向相关厂队作了详细技术交底,厘清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配备好相应安全劳保用品,确保围堰拆除过程中有条不紊,最终顺利完成围堰开挖。

施工中,受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出现了柴油供给困难。项目部迅速采取“提前储备、多渠道采购、严格配额管理”策略,多措并举解决柴油问题。首先,梳理、明确项目所需油耗量,在合理调度现场设备用油基础上,加强与业主关于在砂石拌合系统建设供电专线沟通,同时探索多个供应商渠道,建立项目自有大型储油罐,避免单一供应导致影响施工进度。

后期临近蓄水期间,项目部再次对蓄水期间所需必备的条件、大坝运行情况等全面检查和调试,消除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设立环境监测站,实时跟踪蓄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对大坝底孔过流相关系统进行彻底检查和调试,确保蓄水按时运行。

最终,在项目部全体员工努力下,水电站蓄水节点圆满完成。蓄水后,水位稳定在设计范围内,各项安全指标和功能测试均显示正常。

青春挥毫泼墨,匠心精益求精,将奋斗的时光浓缩在这一方土地。电光四射,泥点飞溅,热情和坚持早已与蓄水池中的碧波融合,一点一滴蕴藏进奋进痕迹。白山敖日,天池映月,华灯初上,风泉清听。

中玻一心汇聚奋进力量

“这座大坝和八年前不一样了。”贡萨罗看着耸立在玻利维亚森林公园,刚刚通过临时验收的伊比利苏水电站项目,感慨地说。

贡萨罗在公司海外项目建设团队工作了十年,从最初的密西库尼水库项目至今,他从一名大队长成长为项目副经理,而他的工作笔记本上,始终详细记录着所辖项目的施工计划,体现出严谨的专业态度。

在团队合作中,贡萨罗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项目履约计划与管理要求。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对接监理、业主及第三方单位,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与关键方案的落实。同时,在他的推动下,项目部积极引入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特殊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属地中高端人才,构建起“一职能一负责、一厂队两带队加属地管理”的矩阵式管理机构。

不仅仅是贡萨罗,项目建设中,始终将属地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组织开展CAD竞赛、专业技能培训班和“师带徒”等方式,加强属地员工专业能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充实专业人才库。此外,项目部还从当地圣西蒙大学分批引进了89名大学生,经过培训后配备至各部门和各厂队,为项目关键领域计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郁郁葱葱的原始丛林里,项目建设者们用钢筋混凝土,用8年时光,2900多天的奋斗,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一条时间的河流。四季轮转,岁月更迭,他们在安第斯山脉深处,书写出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非凡人生,在位于南半球的土地上,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描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画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