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她的AB面人生正在加载

发布日期:2025-05-15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王思雨   字号:[ ]

五月的风,携着初夏的温柔与活力,轻拂过岷东新区的每一寸土地。成眉铁路制梁场里,龙门吊在朝阳的映照下,投下修长而坚毅的影子,宛如钢铁巨人守护着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天地。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建筑工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建设者——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更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这里的女性,左手托着工地的烟火人间,右手掌着家庭的晨昏四季。她们在钢筋与摇篮间穿梭,在工装与围裙间切换,用混凝土浇筑通途,用母爱浇筑未来。当母亲节的阳光穿透梁场的钢架,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装背后,正涌动着中国女性最磅礴的生命力。

蒋秀:岁月织就的“三重锦”

清晨六点半,天刚蒙蒙亮,蒋姐的小锅已经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米粥的香味悄悄填满了小小的宿舍。她轻手轻脚地推开里屋的门,三岁的小孙子还蜷缩在被窝里酣睡,胖乎乎的脸蛋压着印有奥特曼的枕头,嘴角微微翘着,像是梦见了什么有趣的事。她伸手掖了掖被角,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确认没有踢被子,这才放心地关上门,转身套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

作为项目部的后勤管理员,蒋姐的一天从清点库房开始。A4纸、签字笔、文件夹、打印墨盒……每一样办公用品都要核对得清清楚楚,就连食堂的米面粮油,她也记得明明白白。她的登记簿上,字迹工整得像她年轻时在纺织厂抄写的账本,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蒋姐,给我们领点办公用品!”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喊声。她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抓起登记簿快步走向库房,对照着各部门提交的计划表,按需发放。刚忙完这边,她又钻进食堂后厨,掀开锅盖看了看今天的菜,转头对厨师叮嘱道:“小谢,今天现场在打梁,活儿重,饭菜多做点,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蒋姐的丈夫老黄是工地上的保安,每天天不亮就去保安室值班,夜里回来时,蒋姐已经哄睡了孙子,桌上却总给他留着一碗夜宵。两人话不多,但几十年的默契让日子过得安稳。偶尔老黄会抱怨腰疼,蒋姐就给他贴上一副膏药,念叨着:“年纪大了,别逞强。”

午休和傍晚的间隙,是蒋姐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她喜欢抱着孙子在项目部的空地上散步。孩子活泼好动,指着远处轰鸣的架桥机和盘旋的无人机咯咯直笑,小手挥舞着,像是要抓住天上的云。蒋姐就笑眯眯地看着,偶尔轻声说:“那是叔叔们在修铁路呢,等开通了,奶奶带你也去坐一坐。”

周末难得放假,蒋姐总会搭上同事的顺风车,赶去探望住在几十公里外的老母亲。83岁的老人每次见女儿来,嘴上总说“别耽误工作”,可眼里的欢喜却藏不住。蒋姐知道,母亲偷偷把降压药藏起来几片,就为了让她多跑一趟。她也不说破,只是默默把药盒里的空缺补上,再炖一锅软烂的红烧肉,陪着母亲慢慢吃完。

回工地的路上,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蒋姐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里盘算着明天的工作——库房要补货,食堂的采购单得核对,孙子的衣服也得换新的了……日子就像织锦,一针一线,细密而绵长。她在这头,家在那头,而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每一根线都牢牢系紧。

穆翠玲:混凝土里的“双生花”

在项目部这片充满钢筋水泥气息的土地上,90后的经营结算员穆翠玲,正演绎着一场交织着责任与愧疚、爱与无奈的双线人生。

穆翠玲是项目部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她便匆匆起床,简单洗漱后,一头扎进经营结算的繁琐工作中。报表、数据、合同……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就像一台精准的机器,在数字与文字间来回穿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然而,她的生活并非只有工作。下班的铃声一响,她便立刻切换角色,从严谨的结算员变成了温柔的母亲。她匆匆收拾好东西,赶往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心中满是对孩子的思念。回到家,看到孩子们扑进怀里,所有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她陪着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努力弥补白天缺失的陪伴。可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哄睡孩子后,她又得强打精神,处理白天未完成的工作,或是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在她忙碌的背后,是年迈母亲默默地付出。母亲从老家赶来,帮忙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可一个老人带两个孩子谈何容易,洗衣做饭、接送上学、辅导作业……每一项任务都像一座小山,压在母亲瘦弱的肩上。穆翠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作为女儿,她深感愧疚,母亲本应在老家安享晚年,却为了自己和孩子,在这陌生的城市里操劳奔波。有时,孩子生病,穆翠玲和丈夫却因工作无法时刻陪伴在旁,只能依靠母亲一人照顾,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她的内心满是自责。

作为母亲,她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孩子无尽的爱;作为女儿,她只能在心底默默感激母亲的付出,用实际行动去孝顺母亲。她就像一棵坚韧的大树,在项目部的风雨中坚守岗位,为家庭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在这双线交织的人生里,她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虽充满艰辛,却也熠熠生辉。

宋朝玉:钢架丛林里的“追光少女”

在物资管理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00后的小宋宛如一颗闪耀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光少女”。

2022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小宋踏入了职场,成为一名物资管理员。这份工作琐碎且繁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小宋总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她就像一颗精准的齿轮,在物资管理的庞大机器中高效运转,将各类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

工作之余,小宋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源泉——追星。在旁人眼中,追星或许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对小宋来说,这是她在繁忙工作中寻找希望与动力的灯塔。每当工作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她就会沉浸在偶像的音乐和舞台表演中,感受着偶像传递的正能量。那些激昂的旋律、充满活力的舞蹈,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瞬间驱散她心中的阴霾,让她重新充满斗志。她会精心收藏偶像的周边,参加线下的应援活动,在追星的道路上尽情释放自己的热情。

除了追星,小宋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达人”。她对周边美食有着敏锐的嗅觉,仿佛自带美食雷达。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打卡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美食小店。从街边香气四溢的小吃摊,到装修精致的特色餐厅,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不仅热衷于品尝美食,还会用心制作美食图鉴,将每家店的特色菜品、口味评价、价格区间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这份图鉴成了同事们的美食宝典,每当大家不知道去哪家店吃饭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宋,而她也总是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为大家推荐最合适的餐厅。

在生活中,小宋是父母的乖女儿,爷爷奶奶的乖孙女。她孝顺懂事,尽管工作繁忙,但下班后总会第一时间给父母家人打电话。“妈,我今天发工资啦!给你和爸买了点保健品,快递应该明天到。”她踢着路上的小石子,语气轻快,“对了,奶奶的腿还疼吗?我同事说有个膏药特别好用,我周末带回去试试……”电话那头,妈妈叮嘱她别乱花钱,多吃点好的,她嗯嗯应着,转眼又给爷爷发语音:“爷,我上次带回去的糕点你喜欢不?下周我休假,再给你买点!”

她是家里的开心果,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地带零食、补品,陪爷爷奶奶看电视,听他们唠叨“早点找个对象”。她也不反驳,只是笑嘻嘻地转移话题:“哎呀,我今天学会了一道新菜,做给你们尝尝!”

小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女孩,在物资管理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追星的道路上追逐梦想,在美食的世界里探索快乐,在家庭中传递温暖,她像一株向着阳光生长的小向日葵,平凡,却充满生机。

在钢筋与混凝土的交响中,她们的AB面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同一株木棉绽放的双生花。白天,她们是细致周到的后勤员,严谨精准的结算员,井井有条的物资管理员;夜晚,她们是哼着儿歌哄睡的母亲、视频时调亮灯光的子女、朋友圈里元气满满的追光少女。这些被工程进度表切割的时光碎片,最终在她们掌心熔铸成独特的勋章——那是混凝土浇筑不出的温柔,是塔吊吊不起的牵挂,更是中国基建浪潮中,永不褪色的女性光芒。

蒋  秀                                    穆翠玲                                     宋朝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