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品牌采风】信号飞走的5小时

发布日期:2025-08-29 信息来源:北方公司   作者:王梦缘   字号:[ ]

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是我进入采风小组的第三天,早早拾掇好背包,跨上相机包,揣上随身小本,坐上了项目部的公车,开始今天的采风之旅。

当我按下世界静音键的第1个小时

清晨8点,刚驶离县城,车里就七嘴八舌热闹起来。

“听说路上能碰到移动咖啡车,会不会有意外惊喜啊?”酷爱美式咖啡小伙伴手捧马克杯,眼神满是期待。

“我更期待二工区的大家伙‘龙兴号’,听说它挖洞速度超厉害!”身旁的工程迷小伙伴立刻接话,边说掏出手机翻找先前的资料。

熟悉工区近况的“当地人”听着笑出声:“我们这趟行程肯定有看头,路上会有不少新鲜事,到了工地更有震撼的。”

我也跟着凑趣:“那咱们可得好好留意,别错过精彩。”

话音刚落,车子拐过主道岔口,三辆草绿色的移动咖啡车猛地撞入视野——像荒芜戈壁里凭空冒出来的绿精灵,车身上“人间清醒 咖啡上瘾”的涂鸦毯被风掀得猎猎作响,“有趣灵魂在路上”的贴纸沾着黄沙,徒添了几分野趣。

咖啡老板是对年轻夫妇,一人忙着萃取原液,另一人拾掇杯具,一静一动间把荒漠的粗犷,研磨成细腻的咖啡艺术。锅里卖剩的辣炒鸡块,香辣扑鼻,留着车窗缝钻进来,肚里的馋虫被勾跑出来,不自觉走下车来。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云南开到这里,我们大大小小游历了十六个城市!”男子擦着咖啡机笑,展示起珍藏的雪山营地星空照、沙漠公路落日图,聊的正起劲儿,来了好几波路过的顾客,我们只得攥着没喝完的拿铁引以为撼。

“帅哥,给我来一杯加浓流沙美式提提神”

“热的发烫又有风,坐在公路旁,嘬一口咖啡,我也是chill了一下。

转身便与土黄色石拱门相逢,绛红色“博罗转井镇影视基地”几个字在阳光下扎眼——这可是阿克塞的文物保护单位,拱门弧度恰好框住远处黛青色的山,风穿过石缝,竟也带上几分老县城的余温。同行伙伴一边盯着往来车辆,一边拽着我在旷野公路肆意撒欢,以眼花缭乱的拍照姿势收尾,光速拍下专属打卡照。

司机师傅的喊声砸过来:“要进山咯!”我摸出手机想发朋友圈,屏幕右上角的4G慢慢变成淡灰色的“E”,心里像被细沙硌了下,却还是揣着侥幸上了车。

当我听不见世界心跳的第3个小时

车子刚压进山路,窗外的风景刷地变了脸。成片倾斜的老房屋,残缺的墙角,裸露出黄土,屋顶覆着薄沙,木门吱呀晃着,款式乱得像随手混搭的,莫名透着股规律。司机说这是博罗转井镇老县城旧址,也是阿克塞县文物保护单位。我举起手机想留存这组画面,屏幕弹出“信号弱”的红框,只剩“无服务”三个白字,水泥块般砸进心底。

“山里都这样,过会儿就有信号啦。”司机话音刚落,远处天空突然旋起几轮“沙漩涡”,黄沙卷着尘土转得越来越急。“你们有福气,碰上本地特产‘小沙暴了’!”他猛地踩下刹车,车身立刻左右摇晃。窗外的嫩绿色山坡、整齐庄稼地瞬间被黄沙吞去一半,只剩雅丹地貌露着狰狞轮廓,像蹲在风沙里的怪兽。

更糟的还在后面。车轮突然陷进路边的软沙里,后轮打着转溅起沙粒,车子却纹丝不动。同行的人瞬间慌了,我攥着手机反复按电源键,屏幕亮了又暗,“无服务”始终没消失。“得找碎石垫车轮!前面雅丹群里肯定有!”司机推开车门,风沙立刻灌进衣领。刚踩下滚烫的沙面,就瞧见远处羊群正贴着山根移动,几十只小羊崽排成细碎的白队往上爬,像给褐色山岩镶了圈晃荡的银边,可谁有心思多看?要是找不到碎石,我们恐怕要困在这“无信号区”里。

就在我蹲在地上扒沙子时,眼角突然瞥见雅丹群中间有片亮闪闪的东西。顶着风沙跑过去,竟是一汪圆桌大小的池水,映着灰蒙蒙的天,想来是牧民的天然雨水收集池。

捡拾起几块半人高的碎石,合力扛到车边,喊着号子把车推出来。我心中默念,必须快点到二工区,不然真要和外界断联了。

当我悄然离线的第4个小时

上午11点半,二工区的彩旗飘得刺眼,沿斜坡上行,视线瞬间被管片占满,四片一组的TBM预制管片码得比人高,朝外的菱形切面像淬光鱼鳞,金属冷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竟忘了方才的狼狈。

往前没走几步,黄色洞内施工小火车横在眼前静候发车,红灯微亮,轨道缝里沾着新鲜岩屑。旁边数字化显示屏正不停刷新:3号隧洞掌子面,氧气16.90Vol,二氧化碳705.00ppm,洞内25名作业人员的定位点闪着绿光,数据跳得让人安心。洞口两侧的展板贴得密密麻麻,最显眼的是“龙兴号”双护盾TBM的构造图,红笔标注的“量身定制”四个字格外重。这台机器要啃穿当金山,长洞线、高海拔、小断面,还有埋深大、工期紧的难题,全靠它一一破解。

“嗡隆隆”3号隧洞口的黄色通风管已进入工作状态,似蟒蛇盘踞在洞口,隧洞内外空气正快速交换。跟着工作人员往洞里走,凉意瞬间裹住全身,越往里走,“龙兴号”的轰鸣声越响。转过拐角,巨大的机身终于露出真面目,刀盘沾着岩渣,灯光照在一体化成型的洞壁上,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自始发就没歇过,已经掘进4040.33米了!”工作人员的声音裹着风,“单日40米、月超700米,这成绩在行业里都是顶流!”

穿过隧洞就是党建教育阵地,墙上的标语把“党性教育” 和“工程攻坚”拧在一起,竟和前面推车子的韧劲莫名契合。对面蓝白屋舍就是管片预制厂,外墙“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字缝里没沾一点灰。走进厂里,机器声震得地面都在颤。工人师傅们头戴安全帽,有的蹲在模具旁调参数,有的拿着仪器测管片强度,刚脱模的管片还未褪去水泥的余温,码在一旁像等待出征的士兵。我摸出手机按亮屏幕,“无服务”还在,可心里的焦虑早被这钢铁力量吞没。原来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群人,用机器轰鸣代替信号,照样把工程干得漂亮。

当“失踪人口”限时回归的第5个小时

下午1点,采风结束往回走,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屏幕瞬间亮起来,4G信号满格啦!紧接着,未接来电提醒、微信消息如潮水翻涌而来。刚入职的小妹妹连发了好几条语音,带着哭腔问“姐,你去哪了”“怎么不回消息”“看到那边出现了局部沙暴,你没事吧”,字字句句满是关切。

指尖划过屏幕,过去5小时的画面逐帧清晰起来:咖啡车飘出醇厚香气、沙暴里摇晃车身的慌乱、众人喊号推车的粗粝声响、“龙兴号”隧洞里震耳轰鸣,还有雅丹群中池水的救援之情,每一幕都像刻在脑海里。当时揪心的惊险瞬间,此刻全化作独特的回忆——若不是车轮陷进软沙,我不会撞见那汪映着天空的池水;若不是信号彻底中断,我不会静心看管片量产,更不会听见“龙兴号”单日掘进40米的硬核故事。

车子路过博罗转井镇老县城时,我又望向那些倾斜的房屋,阳光洒在残垣上,竟透出几分温柔。远处的咖啡车应该还在营业吧?那对年轻夫妇或许正翻着雪山照片,和顾客聊着旅途故事。我按着语音键,一边给小妹妹讲投稿技巧,一边说起沙暴里推车的经历:“你看,就算断了信号,只要往前找办法,总能走出去。”

风卷尘沙归暮色,心载震撼入霞光。回到项目部,我凝视着相机里的照片:“龙兴号”的刀盘泛着钢铁寒光,管片堆的鱼鳞纹叠着光晕,拱门前伙伴们灿烂的笑容映着远山,雅丹池里的天空漾着细碎波澜。

这5小时的失联,并非困境,分明是阿克塞赠予的珍贵馈礼——它让我撞见机器轰鸣里的坚守,更庆幸我能执笔定格这份塞北之上的热血。风还在吹,可我心里,早已盛满生机与力量,不再是荒芜模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