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水上的诗行 |
|
|
|
远处祁连山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这里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是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自然之美是壮美山川与灵动生态。人文之韵是哈萨克族风情与非遗传承。发展之光是乡村振兴与民生福祉。这里,阿克塞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调蓄水池——“天鹅湖”正在蜿蜒流淌,滋养着哈尔腾肥沃的土壤,轻轻吟唱着哈萨克人幸福的欢歌。 沙水共生,赠沙漠以“海” 在这片春有撩人的庫木塔格沙漠风光,夏有迷人的苏干湖倩影,秋有醉人的胡杨峡美景,冬有如画的哈尔腾雪影的阿克塞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该蓄水池作为阿克塞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的一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四水四定”十六字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响应省、市关于水利“四抓一打通”工作的具体落实。 该蓄水池整体造型设计为天鹅形态,两道进水明渠构成天鹅的颈部,主体蓄水池则形似天鹅的身体,所以也被称之为“天鹅湖”。库容367万立方米,水池东西长460m,南北宽870m,设计池底高程1727.00m,池顶高程1739.30m,设计水深10.00m、最大坝高15.30m。对工业园区已建成的50万立方米和10万立方米两座调蓄水池进行连通。 项目规划初期,项目部就对阿克塞县的地理环境、水资源分布、生态状况进行详细勘察与分析,充分考虑了阿克塞县的长远发展需求。与当地政府和居民进行多次沟通,了解他们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期望。根据各方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反复优化,确保项目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规划建设的天鹅湖不仅可以为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为候鸟提供栖息地,还能作为旅游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工程于2023年6月26日开工建设,地处沙漠戈壁地带,昼夜温差大、风沙大、填筑料含水率低、环境恶劣等不利条件,项目部始终严格遵循科学施工、安全至上的原则,不断优化坝体开挖、主体填筑、连通管线敷设、预制块铺设、框格梁预制、坝顶混凝土路面浇筑等施工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持续推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阿克塞县平均海拔3000米,年平均气温35℃,年降水量90-110毫米,年蒸发量2490毫米以上,日照强度高,自然环境恶劣,颇有一种“大漠平铺沙雪去,远山直枕海云开”的豪迈,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严峻“烤”验。 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项目部避开高温时间段作业,推行“抓两头、歇中间”的弹性作业制度,设立休息驿站,备有热水、茶叶、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同时,提前勘查现场,排查处理影响因素,加强天气监测,避开恶劣天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在西北腹地的茫茫戈壁上,发烫的黄沙在日光下泛着刺目的白光,表层的砂砾被狂风裹挟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大地,在风沙砾石中,项目部建设者以“自强不息 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节点。 2023年10月29日,调蓄水池坝体填筑首个坝段封顶, 2023年12月25日,调蓄水池坝体填筑完成。 2024年4月5日,调蓄水池坝堤填筑全线封顶。 2024年6月1日,连通管线敷设完成。 2024年7月20日,调蓄水池坝体预制块面板铺设全部完成 2024年7月12日,池底开挖完成。 2024年7月24日,连通管线式通水。 2024年7月30日,预制块铺设完成。 2024年8月10日,调蓄水池满足蓄水条件。 2024年12月19日,调蓄水池开始进行蓄水,蓄水100万m³。 碧水涅槃,绘沙海丹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眼中,“戈壁荒滩”“狂风肆虐”是塞外的代名词,如今这片“春风”抵达不了土地正被天鹅湖的四局建设者重新塑造,他们与风沙鏖战的故事还未结束。随着“天鹅湖”的投产运营,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调蓄水池坝轴线长3.23千米,坝顶宽度6米,坝顶高程1739.30米,池底高程1727.00米,池深12.30m,设计水深10.00米,迎水面坡比1:2.75,背水面坡比1:2.5,总库容为367万立方米,内坝坡铺设400×600毫米预制块,总计430000块。 自2024年4月25日开始铺设,为保证预制块铺设质量及平整度,项目部从原材进场多频次送检取样、每100立方米混凝土制作一组试块等保障混凝土质量达标。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砌筑,确保铺贴平整、咬合紧密。铺贴时以放样桩纵向拉线控制坡比,横向拉线控制平整度,使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砼预制块铺设应平整、稳定、缝线规则,缝线整齐、统一。 项目施工现场位于戈壁腹地,四月末的戈壁,大风扬沙肆虐,瞬时风力可达 8级以上,沙尘漫天,能见度不足百米。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施工人员毫不退缩。技术人员科学制定“错峰施工、见缝插针”方案,在风力较小时,集中力量开展大面积机械作业;当风沙加剧时,则转为精细碾压整平作业。 作为调蓄水池施工中一个重要的工序,预制块铺设对后续施工节点按时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大家虽然时常抱怨条件艰苦,但肩负如此‘重任’,便也身在苦中不知苦了,心里想的只有把项目快点建设完成。”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说道。 在铺设过程中,项目部制定了科学合理且详尽的施工计划,充分考虑气候对施工进程的影响,合理设置阶段性节点。精准计算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资源充足且高效利用。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熟悉预制块面板铺设的工艺和流程,掌握在当地特殊环境下的施工技巧。 依据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项目部精心安排机械配合人工对坡面进行精修。在精修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规范,采用先进的测量和监控技术,确保坡面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设计标准。同时,项目部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以应对如强风沙导致的施工中断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正午时节的大漠戈壁上,热浪蒸腾倾泻而下,现场技术员带领施工班组在灼热的路基上奔走,严格把控铺设温度、厚度以及平整度等关键参数指标,为项目施工安全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做实技术交底为先,项目部在“坝体填筑、复合土工膜铺设、细砂垫层铺设”等各项作业中树立标准、规范程序,坚持现场跟踪和抽查相结合,做到问题在施工作业面解决。 那些被晒得黝黑的面孔,缝了又补的工服,被风沙磨破的手套,都成了这片沙漠赠予的独特印记。四局的建设者让大哈尔腾河沉睡的水资源焕发新生,流经当金山,穿越戈壁沙漠,为阿克塞县的家家户户用上幸福水,与阿克县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和合共生,与天鹅共舞 在阿尔金山与戈壁瀚海的交界处,项目部用执着与智慧,将生态保护的愿景编织进西北边陲的土地,上演着一场震撼人心的绿色蜕变,让昔日的荒漠逐渐蜕变为孕育希望的“聚宝盆”,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367万立方米调蓄水池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蓄水,哈尔腾河的河水将经过169.2千米运输后,汇聚在这里,有效保障阿克塞县居民生产生活、农业灌溉及生态功能用水需求,为途经候鸟提供栖息地,成为阿克塞又一生态景点。 洁白的天使,水上的诗行——天鹅,它不仅仅是一种禽鸟,更是自然凝结的一个关于美的意象。它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首无需吟诵的抒情诗,一幅流动的画卷。 蓝天白云下,一只只大天鹅、白鹭等迁徙鸟类如期而至,缓缓降落在“天鹅湖”。阿克塞县的候鸟种类丰富,有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大天鹅、斑头雁、赤麻鸭等。在天鹅湖上,鸟类停留、栖息、繁衍。它们或三五成群自由觅食、或拍打翅膀对鸣。在山水大幕的陪伴下,婀娜精灵,悠然漫舞。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环保施工技术,运用“两布一膜”防渗技术,减少湖水渗漏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同时,优化施工工艺,定时对现场进行水雾喷洒,降低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和对候鸟及周边生物的干扰。 同时,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对施工区域内的原有植被进行统计和评估,以便后期恢复。除此之外,施工结束后,项目部还将在湖岸及周边区域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为候鸟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项目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在工程建设区域内设置多个监测点,定期对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划分施工区域,明确施工边界,避免施工范围随意扩大对周边植被的破坏。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多次开展环保宣讲会,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生态治理要求。 “天鹅湖不仅为鸟类提供了一个栖息地,而且为我们的工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幸福指数更高。”阿克塞县牧民感激地说。 清晨或傍晚,是观赏候鸟的最佳时刻。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上,万鸟齐飞,翅膀拍打水面的声音如同鼓点,在上空回荡。静谧的湖泊倒映着五彩斑斓,多种鸟类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展翅高歌,时而翩翩起舞,“天鹅湖”万鸟翔集、天鹅起舞如诗如画。 “天鹅湖”不仅是沙漠中的生态奇观,更是哈萨克族文化中流淌的诗意符号,以澄澈的湖水与蓬勃的生机,点亮了西北边疆的春夏秋冬。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