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月牙丘背后,风叩荒原 |
|
|
|
在时间几乎凝固的荒原上,唯有风,携着远方的故事与沙砾,叩问每一寸坚守的土地。 大漠暖阳 温润心田 结束一、二工区的采风后,我们终于启程前往三工区。车辆在当金山间盘绕而上,将我们带到了阿克塞供水项目三工区——此行的又一重要目的地。随着海拔不断攀升,空气渐渐稀薄,长途颠簸让人昏昏欲睡。唯有车内回荡的音乐和司机师傅风趣的谈天,才勉强为我们驱散倦意,带来几分精神。 在碎石路上颠簸前行约二十分钟后,司机师傅向前一指,提醒我们营地就快到了。三工区营地隐在一座月牙形的小山丘背后,山势温柔环抱,将营地轻轻拢在怀中。 刚下车,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袭来,把我整个人推得向车门一歪。“这风也太猛了,瞌睡一下子全吹没了!”我一把抓紧车门,几乎站不稳。司机师傅倒是见怪不怪:“平时也就这样,每天下午两点准时起风。这几天换季,风就更不肯停了,从早刮到晚。” 许多人对三工区的第一印象,都离不开一个“风”字。凛冽的风裹挟着砂石,仿佛从百里之外的旷野呼啸而来,拍打在脸上,生生作痛。凝固的时间,无法从任何参照物上看到车外正在刮着大风,只有灰褐色的石头山和戈壁上一团团顽强生长的芨芨草,他们也在沉默着,沉默地对抗着一场又一场沙暴。 “小李,穿得这么精神,这是要上哪儿去呀?” “不是七夕了嘛,换身新衣服,回家看看对象。待会儿工区的车送我下去。”小李满心欢喜地整理着衣领,一手拿着镜子,一手仔细打理着头发。 刚走进工区营地,就听到这段对话。小李刚工作两年,在三工区负责1#、2#隧洞工作,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现场忙前忙后。在三工区无数个日夜里,他一直坚守岗位,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受到了很多表扬,是个很努力、肯学习的小伙子。 就在半小时前,他还在1#隧洞现场满身泥土、打着手电忙碌着。 沙界无限 暖心无界 工区营地报道后,我继续乘车四十公里,前往PCP输水管线。但突然见到的一幕,让我热泪盈眶。 施工现场的饭菜,总免不了掺进些风沙,就着风咽下去,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我乘的车正好去送饭菜,还没停车,就看到了一张张被烈日晒得通红的脸。在这个PCP预制管吊装现场,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和断续响起的对讲机声,在无边的戈壁滩上,喧腾之中更显出几分辽远与孤寂。 班组长一声吆喝:“大家先停一停,吃饭啦!”轰隆的机械声才暂告一段落。 “这红烧肉真香!”“芹菜炒肉也不错!”班长和几位工友互相给对方碗里添爱吃的菜,那一幕温馨得让人心动,人也显得格外可爱。负责送饭的小田转头对我说:“已经想方设法给他们做最好的菜,可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由于项目地处偏远,许多驻区员工长期无法回家。为此,项目部特别制定了“攒休假”制度。因工作繁忙未能正常休息的员工可以申请将假期累积起来。这样一来,每两三个月,大家就能收拾行装,回家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好友。 在项目部,每当看见工区人员穿着干净衣服来回穿梭时,大家都会热情地问句:“休假回家啦?”回应的往往是略带腼腆的“是呀,半年没回家了。”驻区员工们常常忙得忘记自己攒了几天假了,项目部人事总是要不断提醒,告知它们要休息了,回复的永远是一句“我走不开,太忙了”。 三工区的蚊子更是肆虐成灾。它们原本栖息于二十公里外的苏干湖湿地,被大风席卷至此,纷纷落脚于正在施工的PCP管道和隧洞之中。每当工人们全身心投入、紧张作业之时,这些蚊子便瞅准时机一拥而上,发起突袭,在工人们的皮肤上狠狠叮几个包,以此补偿它们早已饿瘪的肚子。这也为工区施工带来了不小困难。 跨越孤寂 聚力同行 为缓解工区业余生活单调、员工容易感到乏闷的状况,项目部特意为三工区添置了乒乓球桌、台球桌,并修建了篮球场,定期组织各类比赛,优胜者还能获得一份实用的小奖品。每逢传统佳节,驻区员工或是在工区集体聚餐,或是与项目部及其他工区同步开展联欢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共享佳肴,在热烈的氛围中共度节日。 “我们这儿离县城远,平时网购生活用品、买点零食,都得托项目部的同事帮忙代收。等到项目部有车上来的时候,就会一并捎来——你看,虽然偏是偏了点,但心里挺暖的。”工区长老张笑着说道。 长期在工区一线工作,员工的工装难免磨损刮破。风吹日晒、攀爬作业、设备摩擦……每一天高强度的现场工作,都是对身上这套工装的考验。为此,项目部特意为每一位一线员工额外增配一套全新工装,并专门采购了一批加厚防风大衣,以保障大家日常工作所需。新工装面料耐磨、标识清晰,防风大衣厚实保暖,特别适合北方大风严寒的作业环境,让大家从身上一直暖到心里。 深夜的山区,气温骤降,寒风刺骨,唯有施工点上几盏高瓦数的探照灯,帮助工人对抗着黑暗。三工区共有六个工作面需要应用“钻爆”工法,为确保施工连续性,炸药出库、安装、爆破等工作经常要在半夜进行,黑暗和困倦极大地增加了作业风险,员工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黑白颠倒”也对员工身体状况有很大影响。 为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项目施工安全,项目部制定并实施了《阿克塞供水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部爆破作业管理制度》。明确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夜间带班制度,确保现场问题即时决策;科学制定弹性作息与轮休方案,保障员工得到充分休整;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穿戴专业防爆服,确保作业规范、安全受控。 “我们这里野生动物特别多,我们已经和它们“混熟了”,但遇到的话还是要注意远离他们。”安全员老徐对我说。 工区地处野外,狼、熊、骆驼、旱獭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于营地和施工现场周边,给人员和设备安全带来不小挑战。为此,项目部加强了对夜间作业的监护,设置了警示标志和防护围栏,制定严格的食品垃圾管理制度,将野生动物防范培训纳入三级安全教育。这些措施既有效防范了安全风险,也让职工们学会了远距离观察与尊重自然,偶尔在夕阳下用镜头捕捉戈壁滩上野生动物奔跑的身影,成了驻区员工与荒野之间独特的默契。 带着敬意与感动,我离开了三工区。风仍在身后奔涌,那些在荒芜中扎根的坚守,在孤独中照见的温情,成了我心里的种子。车向前行,风沙渐远,但有些东西已落下,像星光沉入静夜,无声却再也不会暗去。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