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控 “组合拳” 打造精品民生工程 |
|
|
|
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承载着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民生用水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自D1标段开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将“质量是工程生命线”的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通过高标准管理、精细化施工、全链条管控,全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 构建质量管控“硬核支撑” 项目部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落实“三检制”,闭环管理确保工序达标。项目部将“三检制”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核心环节,严格贯彻执行。在每一道施工工序开展过程中,班组自检率先启动。施工班组的成员们在完成阶段性施工任务后,依据详细的施工标准和规范,对自身所负责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即刻在班组内部进行讨论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班组自检合格后,便进入项目部复检环节。项目部的专业人员进行再次查验,还会深入审查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包括施工日志、材料检验报告等,从技术层面深入剖析施工工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班组自检中可能遗漏的技术问题进行精准把控。最后,监理终检环节为施工质量把关。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合同要求,对施工工序进行全面、严格的最终检验,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要求项目部限期整改,并对整改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高质量标准,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手段为质量管控赋能。积极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借助监控巡检系统,为质量管控安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关键位置,如大型机械设备作业区域、深基坑周边、高边坡地段等,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远程监控,为打造优质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质量提升“基础桩” 从材料进场到工艺落地,项目部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在原材料控制上,建立“供应商准入+现场抽检+第三方复验”三重关卡,累计退回不合格钢筋、PCCP管等建材4批次,从源头杜绝隐患。 创新推行“质量责任追溯制”,实现质量问题可溯源、责任可追究。为进一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项目部创新性地推行“质量责任追溯制”。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施工人员、技术员、质检员“三级实名档案”。施工人员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参与施工的工人的个人信息、所参与的施工项目内容、施工时间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表现等。技术员档案则涵盖了技术员的专业资质、负责的技术指导区域、技术交底记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问题的处理情况等信息。质检员档案着重记录质检员的检查范围、检查时间、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等内容。通过这些详细的档案信息,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根溯源,根据追溯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依据既定的奖惩制度,对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对在质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全体人员积极履行质量责任,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除了影像记录,项目部还实行“多方会签”制度。在工程施工完成后,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各方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检查。各方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只有在各方都确认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后,才会进行会签确认。会签过程中,各方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管控中的责任,一旦后续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可依据会签记录追溯相关责任方。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各方的质量责任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管控,实现质量管控无死角,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激活质量建设“内生动力” 项目部深谙“人才是质量保障的核心”,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项目部创新性地开设“质量讲堂”,将其作为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与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讲堂精心邀请总质检师以及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卓越的优秀质检员,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知识,成为知识传递的核心力量。 截至目前,“质量讲堂”已成功举办12场的授课活动。每一场授课都经过精心筹备,授课人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将晦涩难懂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点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 讲堂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参与人员涵盖了技术员、班组长等关键岗位,累计覆盖人次多达150余人。员工们在讲堂上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汲取在质量把控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技术指导工作中,为施工过程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持。班组长们则着重学习如何将质量要求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一线施工人员,以及在现场如何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通过“质量讲堂”的持续开展,为项目部构建了坚实的质量知识储备体系,从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为工程质量保障奠定了基础。 厚植质量优先“精神沃土” “质量优先”不仅是管理要求,更是一种文化自觉。项目部通过设立“质量警示墙”、张贴“质量标语”等方式,将质量意识融入日常;结合“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活动,组织质量知识竞赛、质量演讲比赛等特色宣教,累计参与超100人次。 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立了“质量警示墙”。墙面上,精心整理并展示了大量因质量问题导致工程事故的典型案例,从触目惊心的桥梁坍塌、房屋倒塌场景,到水利工程中因渗漏引发的严重后果,每一张图片都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深刻教训。这些案例涵盖了国内众多知名工程,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施工人员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的不可挽回性。路过警示墙的工人,无论是匆忙奔赴工作岗位,还是在休息间隙,都会不自觉地被这些案例吸引,驻足沉思,从而在内心深处强化对质量的敬畏之感。 同时,项目部在整个施工区域内广泛张贴“质量标语”。从办公区的走廊、会议室,到施工现场的围挡、塔吊、脚手架等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这些醒目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精心施工保质量,消除隐患保安全”等标语,采用多种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字体进行制作,搭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案,让人过目难忘。这些标语如同无声的督促者,在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反复出现,不断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使质量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之中。 结合“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重要活动节点,项目部积极组织各类特色宣教活动。在质量知识竞赛中,精心设计竞赛题目,涵盖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材料特性、工艺要求等。竞赛形式丰富多样,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通过竞赛,不仅激发了员工学习质量知识的积极性,还促进了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营造了浓厚的质量学习氛围。 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项目部成功将质量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使“质量优先”从一句口号转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为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D1标段的高质量建设厚植了肥沃的“精神沃土”,为打造优质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