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坚守承业志 戈壁写春秋——哈密十三间房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侧记

发布日期:2025-10-30 信息来源:西南分局   作者:葛田田   字号:[ ]

新疆的戈壁滩,是风与沙的主场,是地理课本里“干旱广袤”的具象注解,更是新能源领域亟待开垦的“绿色疆场”。每一粒黄沙都裹挟着岁月的磨砺,每一寸荒土都蕴藏着清洁能源的磅礴动能。2024年,一支肩负使命的建设队伍,怀揣着建设新能源项目的宏伟蓝图,毅然踏入这片沉寂的荒滩。他们要在昼夜温差超20℃、有效施工期不足8个月的极端环境里,筑起一座连接光伏阵列与电网的“能量枢纽”,让绿色电流在戈壁深处奏响奋进的乐章。

项目启航:戈壁定标拓新程

2024年8月的哈密,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飙升至40℃以上。当建设团队的车队缓缓驶入戈壁时,眼前的景象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没有错落的房屋,没有葱郁的植被,只有连绵起伏的风蚀地貌,像凝固的巨浪般延伸至天际,偶尔掠过的风沙卷起漫天尘土,仿佛要将一切外来者吞噬。“这里连一只飞鸟都少见,更别说找到参照物了。”项目技术负责人韩维刚回忆起初到现场的场景,仍感慨不已。而他们面临的首项任务,就是在这片“睁眼全是沙,抬头不见人”的荒漠中,完成精准的站址测绘。

为了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测量员小张每天天不亮就背着设备来到作业点,一遍遍顶着大风校准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误差,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终于将光伏阵列与升压站的坐标精准定位,为后续建设画出了清晰的“施工蓝图”。

站址平整阶段的挑战接踵而至。每当风沙来袭,沙粒裹挟碎石击打设备,施工人员需穿戴全套防风沙装备,同时用防护网加固作业区。仅5天,团队将起伏的戈壁滩修整为平整场地,为光伏区及升压站主体结构打下第一块“基石”。

能源动脉:铁塔银线连绿电

集电线路作为连接光伏阵列与升压站的“能源动脉”,是绿电传输的关键纽带,其建设要跨越戈壁滩上连绵的风蚀沟谷,应对极端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多重考验。戈壁滩的强风与烈日给线路架设带来不小挑战:白天地表温度常突破40℃,阳光直射下铁塔表面温度更是高达50℃以上,施工人员攀爬时需佩戴厚手套防止烫伤,工作服不到半小时就会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而午后突如其来的阵风风速可达6-7级,不仅会吹晃悬在空中的导线,还可能导致绝缘子串偏移,严重影响架设精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些难题,团队提前开展实地勘察,针对特殊地形制定专项方案:在沙丘路段采用螺旋桩基础,通过机械旋入式施工减少流沙对地基的影响,同时在基础周边铺设防沙网格,防止沙丘移动侵蚀塔基;线路架设阶段,面对复杂环境与精度要求,施工团队采用传统人工放线方式,却通过科学排班与细节管控应对挑战——他们会根据每日天气变化调整作业时段,避开午后强风与高温峰值,同时安排专人在放线过程中实时监测风速,一旦风力接近临界值便立即暂停作业,待风势减弱后再有序复工,确保施工安全与架设精度。

每一座铁塔的稳稳矗立,每一段导线的顺利架设,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与坚守。截至目前,全长二十余公里的集电线路已完成架设任务,如同一条条银色的绸带,在戈壁滩上绵延舒展,将千万块光伏板产生的绿色电能汇聚了起来。

匠心筑基:精研细作稳根基

升压站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其综合楼、主变压器基础与配电装置区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力传输的稳定性,这些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和耐久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进入10月后,哈密的气温急剧下降,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0℃,如何在严寒环境下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混凝土受冻后会产生裂缝,强度会大幅下降,这对升压站的安全运行是致命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最终采用了“塑料膜+保温棉 ”养护方案。保温棉的高效隔热性能与塑料膜的密闭锁温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在混凝土表面构建起稳定的恒温防护层,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为混凝土水化反应提供了充足条件,有效避免了因受冻导致的水化反应中断问题。

主变压器基础是连接光伏阵列与电网的关键节点,其顶面平整度误差需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对施工精度有着极高要求。为确保达到标准,施工人员采用激光找平仪反复校准,每浇筑10厘米混凝土便及时开展水平检测,发现偏差立即调整。经过连续三天的规范作业,20余立方米的混凝土基础一次验收合格,为后续主设备安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吊装作业对现场风速条件要求严格,需在风速低于5级时方可开展。戈壁滩风力多变,给作业安排带来了不确定性。对此,团队专门安排人员实时监测天气预报和现场风速,提前制定吊装方案,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作业计划。最终,仅用四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1台主变压器、10组高压开关柜的吊装就位工作。

目前,项目110千伏送出线路已全线贯通,10KV升压站主体结构已全面完工,主变、GIS、35kV开关柜、SVG等核心电气设备均已安装到位,电气一次、二次设备调试、室内外装修等按计划高效推进,项目部按照“日跟踪、周调度”机制,每日对照进度清单销项管理,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下一步,项目将重点推进升压站设备联调与并网手续办理,力争早日实现“绿电入网”,为区域低碳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戈壁滩上,为升压站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远处,建设者们的身影还在忙碌着,他们的足迹印在黄沙之上,他们的汗水融入这片土地,他们用坚守与担当,在戈壁深处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动人篇章。“待第一度绿电穿越铁塔银线汇入电网,这片曾被风沙主宰的荒滩,终将因这群建设者的汗水而焕发新生,成为书写新时代能源转型的不朽丰碑——这便是他们以坚守为笔、以初心为墨,在戈壁深处绘就的春秋华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