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风,那座塔,那群人:我的塔城实习回忆录 |
|
|
|
怀着对新能源行业的憧憬与对未知的忐忑,我来到了塔城公司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当火车驶过广袤的戈壁滩,当一座座白色的风电塔筒映入眼帘,我知道,这是一片与我过往生活截然不同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热土。 赴边疆初识风电,立壮志心系新能源 塔城地处西北边陲,这里的风资源十分丰富。公司就坐落在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内,专注于风电塔筒的制造生产。初见塔城,走出火车站,映入眼帘的是塔城美丽的晚霞。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基地出发,快到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路边摆放的塔筒,原来平时见到的“小风车筒”近距离观看是如此庞大。到了宿舍随便收拾了一下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迎着美丽的朝霞来到基地,我便被厂外整齐排列的塔筒所震撼——这些躺着的“钢铁巨人”,在阳光下闪耀着白色的光芒,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静待着奔赴风场的那一刻。 如今,新能源行业是充满希望的行业。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在这个领域实习与工作,亲身体验风电装备制造的全过程,我感到无比荣幸。塔城的风依旧呼啸,但那声音在我耳中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能源的呼唤,是时代的声音。 拜师学艺探工序,夯基固本铸重器 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上,每位同事都非常热情。首先周师傅带我去了车间,让我学习了解塔筒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周师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指着正在组对的塔段对我说:“这些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的支撑结构,不仅要承受机舱和叶片的百吨重量,还要应对极端风况的考验。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每一个焊缝、每一道工序都万无一失。”看似简单的塔筒背后是每一道工序的衔接,是每一位师傅精湛的技艺。学习完生产工序。工程办的余主任教我学习如何看工程图纸。品质办的孙师傅带我去学习法兰进场时如何验收法兰,在钢板进场时如何验收钢板。从钢板进场开始到装车发货离厂,我们不仅仅是生产塔筒,更是为祖国的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最让我感动的是公司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他们不仅教我技术,更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制造的塔筒要立在荒郊野外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质量上不能有任何妥协。一颗螺栓的松动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这样严谨到极致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一个多月的塔城实习转眼结束,回顾这段时光,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心态转变。从最初对大型装备的畏惧,到能够独立完成每日生产进度登记工作;从对风电行业的陌生,到理解并热爱这个行业;从学生思维到初步具备职业素养——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公司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 钻塔筒方知乾坤,经寒暑更显匠心 我还有一个实习任务就是登记每天的生产进度。从刚开始的找不到场地,到后来熟练地完成每日生产进度的登记。在下料场地,我看着厚厚的钢板在精准的控制下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的部件;在卷板场地,我见证了平板钢板在大型卷板机的作用下逐渐变成圆弧形的过程;在组对场地,我看着一节节塔段与法兰焊接在一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与塔筒内件安装的工作。塔筒内部看似简单,实则内有乾坤——爬梯、平台、电缆支架等都需要精准安装。我第一次进入塔筒内部时,仿佛进入了一个钢铁隧道,环顾四周都是弧形的钢板壁,同事们熟练地安装每一个螺栓,焊接每一个支架,这种专业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塔筒的防腐涂装也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打砂和喷漆车间,我看到了打砂,喷漆的工序,我才真正明白黑塔与白塔到底是什么。涂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塔筒在野外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因此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塔城的自然环境十分特殊,这里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风沙较大。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塔筒制造提出了特殊要求。比如,在低温环境下焊接需要采取预热措施,漆膜干燥需要控制环境温湿度。通过这些实践,我明白了要根据地域特点调整工艺参数,这些知识都是平时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转岗位初入综合,履薄冰淬炼新技 带着在塔城积累的宝贵经验,我按照公司安排前往乌鲁木齐,开始了综合岗位的实习。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的工作主要包括考勤管理、工程量报表编制和工资核算等。初到岗位时,我有些忐忑,毕竟这与之前的生产实习相差甚远。考勤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我需要核对每个项目部上百名员工的出勤情况以及各种请假、调休、加班记录。我第一次做考勤时因为一个员工的调休记录混淆,差点造成考勤错误。幸好带我的媛姐及时发现,她告诉我:“考勤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100%准确。”制作工程量报表更是对我全新的挑战。我需要认真填报,形成规范化的报表。起初,我对各种专业术语和报表格式不熟悉,在媛姐的耐心指导下我完成了后勤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结算工作。 最让我感到责任重大的是参与工资核算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公司的薪酬制度,准确计算每个员工的应发工资、各项扣款和实发金额。我第一次看到工资表上那些熟悉的同事名字时,内心充满责任感。我深知,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绝不能有任何差错。在媛姐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工资计算的流程和方法,学会了细心核对每一个数字。 综合岗位的工作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公司运营。如果说生产线是公司的肌肉,那么综合管理就是公司的血脉。这个岗位虽然不像生产一线那样直接生产产品,却是公司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如何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如何在重复性工作中保持专注和耐心。综合岗位的工作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这段日子的实习经历,让我坚定了投身新能源行业的决心。我会牢记实习教给我的一切——生产一线的精益求精,综合管理的细致入微,对新能源事业的赤诚热爱。我愿意奉献新能源事业,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感谢公司给予我宝贵的实习与工作机会,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风车为证,这些经历将成为我职业人生的起点,指引我不断前行,为祖国新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风电人生,从此启航!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