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大山深处的安全哨兵——记水电四局优秀共产党员吴栋 |
|
|
|
在崇山峻岭的水电施工现场,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带着安全帽,裤脚沾满泥渍,眼神却始终锐利如鹰,紧盯设备运转的每一个细节;他走过29年风雨,把足迹刻在9座重大水利工程的土地上,用双手托举起“安全无虞”的承诺。他,就是中国水电四局第二分局优秀共产党员吴栋。他始终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安全管理岗位上严谨细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从“技术尖兵”到“安全卫士”:初心在磨砺中愈发坚定 1996年的万家寨水电站,盛夏的阳光炙烤着缆机塔架,刚入职的吴栋正跟着老师傅钻进闷热的机房。“小吴,记着,咱们搞水电的,技术是骨头,责任是肉,缺了哪样都站不稳。”师傅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 那时的他,白天爬几十米高的塔架记录数据,手掌磨出的茧子比工具包还厚;晚上在油灯下对着图纸拆解零件,常常一熬就是通宵。不到两年,这个曾经连缆机操作系统都认不全的“门外汉”,已经能独立处理十几种复杂故障。在重庆江口电站,他冒着暴雨抢修缆机液压系统,连续48小时守在现场,直到设备重新启动才敢坐下;在浙江周公宅电站,他带领团队攻克高空缆机安装精度难题,让设备运行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2018年,水电建设向抽水蓄能领域转型,吴栋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从技术岗位转向压力钢管安装安全管理。“一开始心里没底,技术活儿凭手艺,安全管理却要对所有人的生命负责。”但党员的责任感推着他往前冲:在山东沂蒙抽蓄电站,他带着手电筒钻进漆黑的斜井,逐段排查钢管焊接隐患;在河北易县抽蓄电站,他把铺盖搬到工地,连续三个月盯着280米长的斜井施工,直到第一根压力钢管安全就位。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更是共产党员必须守住的底线。”这是吴栋常挂在嘴边的话。29年来,他获得的7项“先进生产者”“优秀建设者”荣誉,见证着技术成长的轨迹;而两次“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则是对他转型路上坚守初心的最好证明。 较真碰硬守底线,创新巧思筑防线 易县抽蓄电站的斜井口,风总是特别大,却吹不散吴栋的“较真”劲儿。30吨重的钢管要沿着近乎垂直的井壁下放,卷扬机的一丝卡顿、钢丝绳的一点磨损,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故。 “吴工,就一个卡环有点变形,不影响使用,工期赶着呢!”一次钢管下放前,施工队负责人急着开工。吴栋却蹲在地上,用卡尺反复测量那个变形的卡环:“差1毫米都不行!你看这裂纹,真出事了谁负得起责?”他当即叫停作业,盯着工人更换新卡环,直到钢管稳稳落在预定位置,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这样的“较真”,在他的工作里成了常态:设备检查必须“过三关”——自己查、班组验、监理审;员工防护要“全到位”,安全帽系带松了、安全绳挂钩歪了,他都要亲手纠正。 光靠“堵”不行,还得会“疏”。为了让安全意识真正走进每个人心里,吴栋琢磨出不少“土办法”:在作业面设“安全警示墙”,把近年来的事故案例拍成短视频循环播放;给新员工编“安全口诀”,把枯燥的规程变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每月组织“应急演练日”,让大家在模拟事故中学会自救互救。 “以前觉得安全培训就是念文件,现在跟着吴工学,才知道安全是真能保命的本事。”年轻焊工小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这些创新方法的推动下,项目部近两年安全事件发生率下降60%,这组数据背后,是吴栋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党员本色:既是 “把关人”,也是 “引路人” “小郑,你看这个焊缝的角度,偏差超过3度就可能产生应力集中,这就是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吴栋正手把手教徒弟郑磊识别风险点。作为党员,他总说:“一个人守安全不算本事,让所有人都懂安全、会安全,才是真本事。” 工地上的年轻人都爱跟着他学。他的工具包里,永远装着两样东西:一本记满经验的笔记本,和一沓安全知识卡片。晚上的工棚里,常常能看到他给大家讲课的身影,从钢管焊接的安全规范到应急处置的步骤,他讲得细致,大家听得认真。 新员工小王第一次下井作业时吓得腿软,吴栋陪着他走了三趟斜井,边走边讲注意事项:“你看这扶手的间距,是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抓稳了就不怕;脚下的防滑纹,就是咱们的‘安全垫’。”现在的小王,已经成了班组里的安全骨干。 生活里的吴栋,更是大家的“贴心人”。工人老张的孩子生病,他连夜开车送医院;年轻人想家了,他把食堂的馒头蒸成家乡的口味。“跟着吴工干,心里踏实。”这是项目部员工的共同感受。在他的带动下,团队里形成了“互相提醒、彼此监督”的安全氛围,成了真正的“安全共同体”。 大山深处的坚守,映照着党员的本色。从万家寨到易县,从缆机机房到斜井深处,29年光阴在吴栋的眼角刻下了皱纹,却没磨掉他眼里的光。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了坚守的模样;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再检查一遍”的执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承诺。 如今,50岁的吴栋依然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他说这话时,阳光正透过斜井口照在他身上,像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在水电建设的版图上,还有无数个像吴栋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把家安在工地,把心放在一线,用汗水浇筑大国重器,用责任守护生命红线。他们就像崇山峻岭间的基石,平凡却坚实,无声却有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与担当。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