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阳:峡谷隧洞阑珊处 青春匠心筑通途 |
|
|
|
在新疆巴州的峡谷深处,开都河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蜿蜒流淌在群山之间,呈现出弯曲悠缓的曼妙姿态。在这片人迹罕至的险峻之地,滚哈布奇勒水电站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而通往核心区的生命线,是数条正艰难掘进于崇山峻岭中的隧道。深夜,当机械的轰鸣暂歇,隧洞深处唯有岩壁渗水的滴答声在幽暗中回响。亮白色的探照灯光下,一个年轻身影手持钢卷尺,脸颊几乎贴上新喷射的混凝土面,专注地核对着锚杆的每一寸露头——他就是高向阳,水电四局滚哈布奇勒水电站筹建期场内道路项目部技术质量部的技术员。入职不满一年,这位2024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已将“精益求精”与“责任担当”刻入隧洞的岩石深处,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新时代水电建设者的初心与使命。 自米东启航:从图纸到实践的淬炼 2024年8月,滚烫的暑气笼罩着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高向阳告别校园仅一月,便站在了中国水电四局米东产业园机电工程项目的现场。眼前是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林立,设备堆场管线密布如织,大型设备的精密安装调试远超课本的抽象图例。 现实给了他扎实的第一课。面对繁杂的机电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安装精度要求,以及紧迫的工期压力,这位“新兵”有过瞬间的迷茫。但他明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真正考验一个水电建设者的,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那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高向阳迅速沉下心来,成了现场最勤恳的“学徒”:设备定位时,他紧随师傅,一手举图纸核对,一手握笔疾书,笔记本上爬满了管线标高、法兰间距等关键数据;深夜的办公室内,灯光映着他伏案的身影,对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验收规范》,他一丝不苟地复核着白天记录的数据,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他对工作的敬畏与执着。 这段紧张充实的“机电项目初体验”,虽无峡谷的险峻,却以另一种方式磨砺了他的责任心与韧性,为他烙下了“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职业印记。 在峡谷磨砺:隧洞中的坚守与汗水 2025年3月,一纸调令将高向阳从米东产业园区的“舒适区”,骤然抛入滚哈布奇勒的崇山峻岭深处。这里,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施工现场被巍峨的峡谷紧紧包裹。项目的核心是凿穿坚硬的山体,为水电站主体工程打通至关重要的场内交通隧洞。 环境的巨变是直观的冲击。首次踏入正在开挖的隧洞,扑面而来的不是新鲜感,而是沉重的现实:无处不在的粉尘粘附着口鼻,巨大的机械轰鸣在狭长空间里反复撞击耳膜,长期阴冷潮湿的空气侵入骨髓。掌子面爆破后的硝烟味浓烈刺鼻,喷射混凝土的粉尘更是让视线变得浑浊不清。与米东产业园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相比,这里如同另一个星球。技术质量员的职责,在此刻重若千钧:每一份放样数据、每一次隐蔽工程验收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高向阳迅速让自己镇定下来。他深知,图纸上的精准线条,必须在这冰冷、潮湿的隧洞深处得以忠实呈现。他收起片刻的忐忑,目光聚焦在脚下凹凸不平的岩石地面以及头顶正在支护的钢拱架上。每一寸掘进、每一次支护都凝结着巨大的风险与汗水,工作中的任何微小疏漏都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酿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成了他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高向阳没有被困难吓退,面对艰苦的环境,他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爱岗敬业,每天深入隧洞,穿梭在钢筋水泥与岩石之间,越过脚底的碎石与积水,监督着每一个施工环节。 在一个初春的深夜里,寒风刺骨,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惊醒了他——刚完成爆破支护的作业面急需验收,否则后续喷射混凝土工序将严重受阻。凌晨两点,高向阳毫不犹豫地穿戴整齐,抓起强光手电和安全帽,顶着寒风冲入隧洞。在巨大的挖掘机阴影下,他打着手电,如同一位专注的“地质医生”:脸颊贴近冰冷的岩壁,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根锚杆的钻孔深度、外露长度与注浆饱满度;用手指关节轻轻敲击喷射混凝土面,聆听声音辨别内部是否密实无空洞;用钢卷尺精确测量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是否合规。冰冷的岩壁渗水顺着安全帽檐滴落,脚下泥浆没过脚踝,高向阳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后又被隧洞内的冷风吹干,但他的眼神始终锐利如鹰,不容丝毫偏差。 正是他一次又一次深夜坚守,确保了隧洞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为后续工序的连续推进扫清了障碍,他个人也在这里完成了从一名“新兵”向一位“战士”的蜕变。 在深夜坚守:案牍中的青春匠心 在紧张的滚哈布奇勒项目,属于高向阳的战场不仅在那幽深的隧洞中,也在技术质量部那灯火通明的办公室的安度之上。 作为技术员,内业资料是工程质量的“白纸黑字”,更是追溯与管理的基石。繁重的内业工作——详实的施工日志、精准的测量资料整理、规范的质量报验表格、清晰的技术交底材料、严谨的整改通知单——每一项都要求时效性与准确性。为了确保资料与现场进度“零时差”、数据“零误差”,高向阳常常在白天结束隧洞的奔波后,又在黑夜里投入另一场无声的战斗。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与图纸翻页声是他深夜的独奏。困倦袭来,他用冷水洗把脸;肩颈僵直,就起身活动片刻。这份对案头工作的极致认真,确保了项目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和未来运营维护奠定了坚实的档案基础,也是保障整体施工进度的重要一环。 从新疆米东繁忙的工业园到巴州艰险的滚哈布奇勒峡谷,环境的巨变、专业的跨越、压力的陡增,从未冷却高向阳心中的热忱。他将艰苦的环境视为成长的养分,把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当作进步的阶梯。 高向阳,这位年轻的水电建设者,正与四局众多水电建设者一道,用智慧、汗水与担当,在祖国山河间镌刻下坚实的印记,用青春的奋斗之光,照亮着滚哈布奇勒水电站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壮阔征程。他的故事,是万千一线建设者默默奉献的缩影,更是响彻在工程前沿最动人的“一线正能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