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局抽蓄】踏碎青山万重碍,黄龙建设正当时——黄龙抽蓄电站建设纪实 |
|
|
|
黄河滔滔,渭水潺潺。最美人间四月天,沿着曲折的山路一圈一圈绕过大山,来到黄龙的施工现场,现场复杂的地形地貌间,簇簇花朵无畏险阻,漫天遍地开放在料峭山风中,建设者们怀揣着春日般的热忱,以十足的干劲挥洒汗水,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工程建设,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让这片土地在春日里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黄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作为甘肃“最大充电宝”,在实现绿色能源持续高效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建成后,能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可为当地贡献利税超1亿元,同时还能提供超3000个就业岗位,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央企支撑。 锚定目标,在攻坚克难中“推进度” 天水,这座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城市,境内山脉纵横交错,放眼望去,峰峦连绵不断,一山更比一山高,直插云霄。在这里进行工程建设绝非易事,自项目团队踏入此地,便已在心底筑牢克服万难的坚定决心。 自黄龙项目开工以来,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技术难题层出不穷,征地问题也横亘眼前,宛如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 “这大深山里修工程,真跟打仗似的,到处都是难关。”去年来到项目的白主任感慨地说出了项目团队所有人的心声,对于在山区施工的艰难,已然形成了大家高度的共识。虽说困难如山横亘在前,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可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大伙心里都清楚,这场“仗”难打,但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项目团队凭借着骨子里那股永不言败的坚韧劲儿,众志成城,全力推进各项施工任务,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在今年春日成功迎来了一个个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 2月17日,随着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上下库连接道路工程首仓路基挡土墙顺利开盘浇筑。2月19日,上下库连接路1号隧道出口首仓混凝土浇筑通过了四方联合验收。2月26日,黄龙抽蓄项目上下库连接道路工程2号隧道出口顺利进洞。3月22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甘肃天水清水县顺利举行。3月26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再传喜讯,通风兼安全洞掘进顺利突破1000米关键节点目标。 常抓不懈,筑牢安全生产“防护堤” 工期再紧,也不能忽视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幸福的保障。在黄龙抽蓄项目部,安全生产的弦歌从未停歇,它如同一条生命线,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每一次检查,每一次演练,都是对安全的再强调,再落实。 今年3月,项目部构建起“多方协同”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与业主、监理及兄弟单位建立常态化应急协作机制,联合开展隧道坍塌场景应急演练,通过跨单位实战化推演,有效提升参建各方应急处置协同能力。针对山区道路弯多坡陡的复杂路况,与麦积区交警部门开展了“货车司机安全课堂”,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山区驾驶技巧培训,为运输队伍筑牢道路安全防线。 此外,项目部与天水供电公司创新开展“共筑电网防线、护航企业发展”主题安全共建活动,组织电力专家围绕临时用电规范、设备接地保护、防雷防潮措施等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安全协作,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渗透到项目人员每个人的心中,为深山里的工程建设织密了一张多方联动的立体安全防护网。 今年年初,黄龙项目在安全标准化方面也获得多方认可,屡获殊荣。1月,黄龙项目荣获业主送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表扬信,随后在2月份荣获业主颁发的“安全标准化先进集体”称号。到了3月,项目部又收到了天水市麦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标准化工地建设先进项目部”荣誉奖牌,这不仅体现了项目在工地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出色成果,涵盖施工现场管理、工人劳动保障等多维度的规范落实,也反映出项目在区域内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标杆,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与表彰。 用心用情,打造抽蓄建设“民心碑” 民生工程“有温度”,群众口碑“树丰碑”。黄龙抽蓄不仅是抽蓄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黄龙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建设好工程的同时,主动为当地政府解忧、助群众增收。 项目部始终与周边村委会保持密切联动,主动搭建沟通桥梁,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针对居民提出的每一项诉求,均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快速落实解决方案。3月深夜,后山突发火情,项目应急小分队闻警而动,携带专业设备连夜奔赴火场,与村民并肩作战3小时,成功控制火势,守护了周边村落的安全;四月春耕时节,正值当地果农抢抓农时的关键期,项目部组织青年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采摘苹果花,用实干助力春日耕种;针对雨季频繁导致的村道破损问题,项目部曾多次调配机械、人力,为周边村庄修复因暴雨冲毁的泥泞村道,铺设碎石、加固路基,让村民出行不再“踩泥坑”。 交通组织与环境管控方面,项目部始终将“便民利民”理念融入每一处民生细节。针对钢筋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等重型车辆通行问题,技术团队提前半月实地勘测,精心规划出两条绕村专用通道,主动避开居民集中区与学校路段,既保障工程运输效率,又让村民日常出行免受噪音与扬尘干扰。 这一系列暖心举措赢得周边居民频频点赞:“工程这么忙,还能替我们着想,真是良心企业!”这些从细节处彰显的央企担当,让工程建设与民生需求实现了温暖共振,也让“绿色施工”的承诺在山野间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奏响抽蓄建设“集结号” 为推进工程高质量履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的作用,自项目进场施工以来,项目党支部找准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的交点,紧紧围绕项目重点建设工作,党支部牵头,工会、团青协同配合,打造黄龙特色党建品牌,助推项目生产建设提质增效。 打造“匠心”工程。发挥党员技术优势和“领头雁”作用,面对工程复杂性、征地协调难、极端天气频发等“硬骨头”,党员主动亮身份、扛责任,牵头组建“履约攻坚小组、创效攻坚小组、科技创新小组”三大攻坚小组。在进厂交通洞施工中,科技创新小组由党员技术骨干陈明涛挂帅,带领13名党员工程师组成“党员责任区”,承担起技术攻关核心任务。针对传统衬砌施工中存在的空洞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他们积极推行智能衬砌台车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大幅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也减少衬砌空洞,确保施工质量。同时,提出“党建+技术”双轮驱动模式——建立技术攻关台账,形成“关键技术党员领题、难点工序党员盯守、质量隐患党员排查”的责任闭环。在征地协调遇阻时,履约攻坚小组的党员主动下沉到乡村,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农户多次,凭借“政策讲解有耐心、群众诉求有回应”的工作法,最终完成用地协调,为工程推进打通“堵点”。 打造“暖心”工程,聚焦人文关怀,以“守初心、用诚心、当知心、献爱心、聚工心”服务理念为核心,从组织职工健康体检、配置生活娱乐设施这类“硬保障”,到搭建线上交流群、开展普法教育等“软服务”,为职工创造温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让大家感受到项目关怀的温度,真正实现与项目部同心同德,携手共同发展。 打造“廉心”工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守纪律底线。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党纪学习教育,线上使用app和微信等工具,线下通过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深化纪律教育,树立新风;定期观看警示视频,弘扬清廉;节假日提醒干部职工保持警觉,筑牢防线。全面开展廉洁谈话,将教育融入培养过程。 打造“绿色”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项目部锚定“零排放”目标,从污水处理、扬尘管控等多维度入手,系统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在污水处理上,项目部优化设施,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专业系统净化循环利用,生产废水引入三级沉淀池处理,用于洒水降尘与清洗,实现废水减排与资源再利用。扬尘管控中,施工现场以密目网覆盖裸土,施工机械加装收尘装置,潜孔钻机采用湿法作业,显著减轻扬尘污染,夯实绿色建设基础。今年3月春寒料峭时节,项目党员带头抢抓植树黄金期,在工程场内道路两旁栽下1000余株槐树和金边黄杨。他们不仅为工地增添了盎然生机,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初心,“绿色”工程的底色,正随着建设的推进愈发鲜明。 追风赶月不停步,春山在望有宏图。当下,春日暖阳洒在初具规模的工程现场,待电站建成,滔滔黄河与巍巍青山间,这座“绿色充电宝”将为陇原大地输送清洁动能,注入发展活力。恰似春寒中绽放的山花,黄龙项目的建设者们也正以永不言弃的攻坚精神,在深山之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能源传奇,让电建人的责任与担当,在青山绿水间奏响最动人的奋进乐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