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漯周高铁项目箱梁预制突破500孔大关 |
|
|
|
|
11月13日,一孔编号为LHSFQ31.5QW-500的箱梁浇筑完成,这是平漯周高铁项目箱梁预制完成的第500孔,标志着平漯周高铁施工生产再上新台阶。为后续桥面系附属设施安装与箱梁一体化架设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中公司承建平漯周高铁站前六标漯商特大桥里程DK126+723.94-DK130+411.65(390号-501号墩)桥梁下部结构,长3.68千米;桩基896根,墩台112座;负责漯商特大桥DK114+500-DK142+156段27.656千米箱梁预制、运输及架设共计775孔,无砟轨道7.38千米,桥面系3.685千米。本次完成浇筑的LHSFQ31.5QW-500箱梁全长32.6米,梁高3.015米,箱梁整体重量约770吨,混凝土标号为C50,为平漯周项目漯河示范区制梁场浇筑完成的第500孔箱梁,占设计总量775座的64.5%。 为高效推进施工生产,平漯周高铁项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设备与技术保障,强化大型设备维护管理,提前储备易损配件,确保设备满负荷稳定运行;派遣技术骨干下沉班组,细化管理责任,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同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进度。二是创新生产组织模式,采用“平行场地布置、作业区域固定、工序流水作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实现钢筋绑扎、吊运、合模浇筑的专业化分工与流水化作业,减少工序交叉干扰,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三是推广智能施工技术,引入智能张拉、压浆及养护系统,通过精准控制预应力参数、压浆工艺和自动喷淋养护流程,保障梁体承载力、耐久性及混凝土强度,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与质量稳定性。 作为河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平漯周高铁建成后,对强化中原城市群内部,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之间合作互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