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漯周高铁项目提前15天完成全部首架方向箱梁架设 |
|
|
|
7月10日,随着一榀长32.6米、重770吨的C50混凝土箱梁(编号LHSFQ31.5ZW-230)精准落至漯商特大桥260~261号桥墩,平漯周高铁漯河示范区制梁场首架方向箱梁架设任务圆满完成。至此,这条连接平顶山、漯河、周口的“黄金通道”首架方向229孔箱梁较计划工期提前15天架设到位,项目在全线9个标段中率先实现首架方向贯通。 平漯周高铁站前六标共有预制箱梁775榀,其中首架方向为漯河示范区制梁场往小里程方向,共需预制架设箱梁228榀。首架方向里程长度约7.4公里,涉及跨路、涉水、下穿超高压线路等风险点。 自2025年复工复产以来,项目部调整施工组织,明确提出以“保首架”为主攻目标,一方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专业班组协作与自主运营管理”相结合的双轨体系。通过引入经验丰富的架梁专业队伍保障施工效率。项目部为每台设备建立详尽的“健康档案”,配备专属维保责任人,从日常点检到应急维修全程跟踪管理,为箱梁架设的连续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依据施工流程划定责任区域,明确各关键环节的检查标准与责任人,确保“工序有专责、节点有管控”。通过“班前口诀化交底、过程清单化巡检、完工影像化验收”的标准化流程,实现每个环节的严格把关与可追溯,形成严密的安全闭环。 平漯周高铁建成后,对强化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加强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之间合作互动有重要意义。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