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质量安全

安全的声音

发布日期:2025-05-27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杨婷   字号:[ ]

清晨6点,绍兴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大学路站的施工现场,早班工人列队整齐,安全环保部主任罗昺手持扩音器的声音穿透晨雾:“安全帽系紧、反光背心穿好,今天的基坑作业,一定注意脚下防护!”洪亮的叮嘱声与机器的轰鸣交织,开启了工地新一天的“安全序曲”。

制度落地的“铿锵声”: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线

走进大学路站施工现场,安全文化长廊上张贴的《网格化安全管理流程图》中,从项目经理到一线班组长,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清晰如乐谱上的音符。“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的独奏,而是全员参与的合唱。”这是项目经理李晓晓常挂在嘴边的话。项目部推行“网格化+清单化”管理,将施工区域划分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安全员,每日对照“风险清单”逐项排查,整改率达100%。

大学路站现场通过设立“安全积分超市”,将安全行为与积分奖励相结合,有效促进农民工遵守项目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做好劳动保护的自觉性。同时,每季度评选出一名“安全之星”并张榜公布,号召其他人员对标学习,形成良好的榜样效应。项目安全总监许凯展示手机上的“安全隐患报告”平台,工人们上传的隐患照片实时滚动,“每条隐患都像乐谱上的休止符,提醒我们及时调整节奏”。电工老陈因及时发现电缆绝缘层破损,上传隐患照片获得“安全积分”,“安全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和食品,对我们来说很方便,也节省了一笔开销,拿出安全积分卡就像是看到一个小警钟,提醒我要安全操作,干活时也更细心了。”

科技赋能的“智慧声”:让隐患无处遁形

绍兴市地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含量丰富,软土地基情况突出,在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基坑的安全与稳定成为众多参建单位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难题。绍兴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大学路站车站基坑位于砂质粉土、淤泥质黏土和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基底承压水埋深较浅,车站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保障现场施工安全稳定,项目部采用基坑变形自动化监测、全方位可视化监控、全封闭式基坑“天幕”系统、支撑伺服系统、数字降水系统等多种数字化施工和监测技术,隐患识别效率显著提升。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现场负责人袁队说道,项目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将视频监控、基坑自动化监测、人员定位等模块集成管理,构建起数字化安全监管网络,有效提升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人文关怀的“暖心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爸爸,你戴好安全帽了吗?”在大学路站的农民工休息室,工人们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家人录制的安全叮嘱视频。项目部通过农民工夜校开展“分享故事会”“安全家书”等活动,让安全意识从工地延伸到家庭。“每次听到女儿的声音,我都会多检查一遍设备。”钢筋工刘师傅感慨道。架子工朱师傅用家乡方言讲述亲身经历:“那年我在外务工作业时没系安全带,从2米架子上摔下来,现在阴雨天腰还疼……”朴素的语言让年轻工友神情凝重。

在大学路站施工现场里,从钢筋加工区到基坑边缘,安全标语、海报、横幅如跃动的安全宣言随处可见。红底白字的警示“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悬挂在安全讲评台上,明黄色海报上的漫画图解“施工现场隐患多,安全操作莫忘记”贴满施工围挡,而印着“安全生产记心里,事故灾难全远离”的横幅则在基坑冠梁上方随风轻扬。这些温情醒目的标语,与机械轰鸣声交织成施工现场独特的“安全教育课堂”,将安全理念浇筑进每一处钢筋水泥的间隙。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累计开展专项应急演练28次,组织安全培训超500人次,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数字的背后,每一份谨慎、每一次排查、每一句叮嘱,都是绍兴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全体参建者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守。

在绍兴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的声音汇聚成激越的号角,为千年古城的地下脉络注入坚实的力量。在地铁延伸的方向,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安全生产的温度始终同频共振。安全的声音,不仅是警报器的蜂鸣、班前会的口号,更是每一位参建者心中敬畏规则的律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