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漯周高铁项目开展高空作业应急演练 |
|
|
|
3月26日,平漯周高铁项目组织开展高空作业实战化应急演练,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及应急救援队伍共40余人参与。 本次演练模拟箱梁架设过程中突发的高空作业险情:一名施工人员在距地面10米的高空作业平台进行箱梁架设时,因安全带意外脱落不慎坠落至墩身上的防护平台,导致腿部骨折;同时,现场一台起重设备突发故障,致使另一名作业人员受困于高空作业吊篮。安全网格员发现险情后,立即向项目部指挥中心报告。总指挥部迅速启动高空作业应急预案,技术评估组、高空救援组、设备抢修组、医疗救护组、安全警戒组及通讯保障组同步响应,赶赴现场展开救援。 多场景实战,全流程检验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围绕“险情上报、应急响应、高空救援、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现场管控”四大环节展开:技术评估组第一时间对现场结构稳定性、设备故障原因及潜在风险进行研判,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次生事故发生。高空救援组利用升降平台和防坠器抵达受困人员位置,固定伤员并转移至地面;医疗组对骨折伤员进行夹板固定、止血包扎,随即送往定点医院。设备抢修与恢复:设备抢修组排查起重设备故障原因,快速修复控制系统,确保设备安全复位。安全警戒组疏散无关人员并封锁现场,通讯组全程保障指令畅通,演练结束后召开复盘会优化流程。各小组紧密配合,严格按照《高处作业安全规范》及预案要求操作,30分钟内完成险情处置,有效验证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以练促防,强化高空作业安全防线。为保障演练实效,项目部提前编制专项方案,组织3次实地预演,重点磨合高空救援技术、设备操作及多组协同流程,并对安全绳、防坠器、救援担架等器材进行全方位检查。参演人员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高空救援要点及急救技能,确保演练安全与效果“双达标”。 本次演练全面检验了项目部高空作业应急管理体系与快速处置能力,尤其在高风险救援、多部门联动及技术研判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项目部将严格落实《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十条硬措施》,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维护救援设备,优化“云端监控+人工巡检”双重防控机制,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为平漯周高铁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