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拉满一线“安全感” |
|
|
|
仲夏时节的陇山,渭河奔涌,峰峦叠翠间烈日灼灼。黄龙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工地上,一场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安全攻坚行动,以雷霆之势席卷了每个作业角落。 从项目部的决策部署到隧洞深处的掌子面,从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到一线工人的隐患排查,这场全员动员、全流程覆盖的安全战役,正为这座国家重点能源工程浇筑着坚不可摧的安全根基。 实战演练,提升应急水平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项目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全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项目部构建起“多方协同”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今年以来,与业主、监理及兄弟单位建立常态化应急协作机制,开展了“隧道坍塌场景应急演练”“夏季防汛演练”“消防逃生演练”,总计216人次参与其中,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实用、切实可行。 混凝土工张师傅在隧道坍塌应急演练后抹着额头的汗笑言:“以前听见警报就慌,现在跟着预案走,知道该关电闸、该往哪跑,心里踏实多了。” 为让应急力量“拉得出、用得上”,项目部组建了以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开展“体能拉练+技能比武”。青年队员不仅要在10分钟内完成空气呼吸器穿戴,还要熟练掌握担架横渡、绳结救援等专业技能。此外,项目部加强与地方政府、消防、公安、医院等单位的沟通协调,构建应急联动机制,确保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作战,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以赛促安,提升专业技能 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以竞技比拼强化安全素养。项目部秉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以行促安”理念,通过黄龙抽蓄各参建单位联合的“安全知识竞赛”比拼推动安全知识向实操能力转化,让全员在比拼中强化安全素养。 比赛紧扣抽蓄工程安全规范、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专项活动等内容,设置必答、抢答、风险挑战等多种题型,全面检验参赛选手的安全知识储备与应急反应能力。最终在8家参建单位的24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水电四局荣获季军,展现出扎实的安全素养。 赛场之外,竞赛效应正持续发酵。项目部以“学规范、练技能、查隐患”为主线,组织参赛选手化身“安全导师”,带领各班组对照竞赛内容排查现场,将竞赛内容转化为排查标准——对照重大危险源清单,逐一检查高边坡监测点数据、深基坑支护强度、挡水围堰防渗效果等关键环节,引导全员在了解、熟悉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查找身边隐患,紧盯重大危险源开展系统排查,在工地营造出了“学安全、懂安全、用安全”的浓厚氛围。 “以前总觉得安全规程上的条条框框都是纸上印的字,那些‘立杆间距不超过1.2米’的数字看着枯燥,现在才明白,每个数字背后都藏着血淋淋的教训。”钢筋工李建国摩挲着安全帽上的划痕感悟道,“就像上次竞赛学到的,脚手架横杆间距超3厘米就得整改,这不是较真,是保命。” 宣教赋能,营造安全氛围 “大家看这个案例,货车在弯道超车时坠崖,就是因为没提前观察对向车道……”麦积区交警大队的李警官指着事故视频,向30余名货车司机讲解山区驾驶禁忌。这场“安全课堂”是项目部“全方位宣传矩阵”的重要一环。 结合工作实际,在项目线下阵地,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邀请政府公安部门进行安全宣讲、发起安全倡议,工地布置展板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安全标识、发放200余册宣传册等方式,向全体参建人员普及安全政策法规、应急科普知识,以及安全操作、风险防范、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等实用技能,有效提升了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此外,项目部与天水供电公司创新开展“共筑电网防线、护航企业发展”主题安全共建活动,组织电力专家围绕临时用电规范、设备接地保护、防雷防潮措施等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安全协作,为深山里的工程建设织密了一张多方联动的立体安全防护网。 线上阵地则构建起“即时响应、闭环处置”的互动体系。利用微信群转发安全知识内容,微信扫码答题活动,微信群里的“隐患随手拍”功能,让大家发现问题后能即时上传,后台4小时内必回复处置结果,处置结果同步在业主 IOA 平台公示,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共治格局。 清凉护航,保障安全体质 高温是夏季施工的“隐形杀手”,项目部将防暑降温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构建“物资保障+环境改善+时段调控”三维防护体系。工会配送的防暑物资中,除藿香正气液、凉茶等常规用品外,特别增加每日绿豆汤,累计发放西瓜1.2吨、绿豆0.8吨,覆盖全部一线作业人员。 环境改善实施立体降温,每日出动洒水车对施工主干道、作业区进行4次高频次冲洗,配合洒水车定点降尘,不仅抑制扬尘污染,更使地表温度平均降低6-8℃,为高温作业创造安全体感环境。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高强度作业限定在5:00-10:00、16:00-20:00进行。 这些措施实施后,夏季施工中暑事件实现“零发生”,因高温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引发的违章操作同比下降75%,既保障了建设者身心健康,又通过绿色施工举措实现防暑降温和扬尘治理的双赢,为优质工程建设注入持久安全动能。 “安全生产月”虽已落幕,但黄龙项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应急演练转化为日常防控、将竞赛成果固化为作业标准、将清凉关怀延伸为健康管理、将宣传教育融入行为养成,用全方位、常态化的安全举措,让“安全感”成为每个建设者的日常体验,为工程高质量推进筑牢铜墙铁壁。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