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音响”用“声音”筑牢安全屏障 |
|
|
|
重庆地铁24号线项目现场,一个个红色的“消防音响”在施工现场内格外醒目。这些消防声光报警器如同警惕的哨兵,在各站点每一层构筑起立体防线。一旦捕捉到烟雾、高温等火情信号,它们便立刻切换至战斗模式——尖锐的警报声刺破施工现场的嘈杂,同步闪烁的警示光在复杂环境中划出醒目的安全提示,像不知疲倦的“安全播音员”,以预警语言第一时间唤醒全员警觉,为项目部的建设拉起坚实的消防警戒线。 站后装修工程堪称地铁建设的“精细活”,却也是安全风险的“聚集地”。设备安装与装饰施工在车站内同步推进,各类材料的堆叠、临时用电过载的“暗涌”,都可能成为引燃风险的导火索,如何守住这片复杂场域的安全底线,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智慧。 面对多重挑战,项目部打出“科技组合拳”,让安全管控既有“硬防线”也有“细监督”。在消防声光报警器织就的预警网络之外,执法记录仪成为管理人员的“移动鹰眼”。从进场材料的防火等级核验,到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系挂细节,高清镜头全程留痕。这些影像不仅是质量验收的“铁证”,更成为隐患排查的“线索库”,让每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安全死角都暴露在“阳光”下。 “技防+人防”的双轮驱动,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当影像资料中发现焊条违规堆放、临时电箱门未闭合等问题时,管理人员能立即调取记录,带着画面奔赴现场精准整改。“镜头盯着,操作就不敢有丝毫马虎。”施工人员的话道出了科技手段带来的自觉。 如今,重庆地铁24号线的建设者们在声光警报的守护与影像监督的警醒中,将安全理念深植于心,为工程高质量推进筑牢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墙。 |
|
|
【打印】 【关闭】 |